赵利军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系 012000
前言:建设现代化奶牛场,是推进健康养殖的必然选择。奶业是世界公认的节粮、经济、高效型产业,集约化生产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奶牛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原料奶的质量要求。建设现代化奶牛场,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执行严格的养殖、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建立优质奶源基地,保证奶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选择远离居民区、地势高燥的地方,场地要有一定的自然缓坡(1%~3%),利于排水和牧场管道式粪污处理。土壤以沙壤土为宜,地下水位在2m以下,水源无污染,地下水充沛。交通便利,300~500m 内有国道、省道或县级公路通过,便于牧场的饲草料和牛奶等的运送。在场地周围无大的污染源,如化肥厂、屠宰加工厂等。该地区未曾发生过传染病,如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等。
奶牛场的规划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管理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其他方面的建设投资。合理利用土地,便于奶牛的饲养管理和饲草料运送及适应机械化的操作要求,符合卫生防疫和防火安全规定。根据生产环节确定建筑物之间的最佳生产联系,按照建筑物间的功能联系尽量做到建筑物之间最紧凑的配置,以保证最合理的运输、供水、供电,减少牧场运营成本。牧场根据功能不同大致分为生活办公区、生产管理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处理区,在规划布局时依据主风向和坡度合理规划。
合理的牛群结构是保证一个牧场整体运营处于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牧场经济利益最大化。一般来说,牧场中的牛包括成年牛、后备牛和犊牛,其中成年牛由干乳牛和泌乳牛两部分组成,牧场必须保证全年有一定数量的牛产奶,同时使成年牛能得到及时补充与更新。这就要求牛群整体结构必须合理、科学。
牛群结构比例见下表。
本表是根据产犊间隔为14 个月(即怀孕率为86%)、生母犊的比例为50%、公犊生后即出售、母犊从出生到第一次产犊(后备牛)的存活率为90%、小母牛第一次产犊的月龄为26 月龄制定。牛群的淘汰率(更新率)为25%(淘汰成母牛占全部成母牛的比例,如按淘汰成母牛占全群奶牛头数计算则为13%),全年均衡产犊,牛群保持稳定。每年出售后备牛(主要是青年牛)占成母牛的比例为14%(占全群的比例为10%)。
采用分群饲养,牛舍具备颈枷、卧床,泌乳牛、干乳牛、青年牛、犊牛分群饲养管理。TMR 全混日粮饲喂,300 头规模建议建设固定TMR 全混日粮搅拌站,300 头以上规模采用移动式TMR 全混日粮搅拌车。TMR 全混日粮配比饲喂量见下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机械挤奶。挤奶机可根据牧场规模和运营模式采用并列式、鱼骨式、中置式或转盘式挤奶设备。
清粪在奶牛场生产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清粪方式合理与否,决定了牛舍的环境条件,从而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常见的清粪方式有漏缝地板水冲、刮粪板清粪、明沟刮粪板清粪和人工清粪。如采用漏缝地板,牛粪在粪沟里发酵后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水分蒸发增加了湿度,导致冬天寒冷地区牛舍的防潮问题很难解决,奶牛蹄病发病率增高,牛体散热加快,产奶量降低。水冲清粪方式在粪水混合后,采用固液分离机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固体可堆肥处理,液体净化处理后灌溉或排放。这种方式将粪水混合后再分离,运行成本增加,并且分离后的固体物质纤维含量高,利用价值降低,液体中有机成分增加,净化费用增加,得不偿失。在我国很少有奶牛场采用水冲清粪方式清粪。刮粪板清粪一般采用牵引式刮粪机,刮粪板刮过的地方仍有粪便存在,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引起牛的蹄病,增加舍内湿度,而且设备投资高,设备需要一定的维修费用。在寒冷地区奶牛场因冬季通风量减少,舍内易潮湿,故不宜采用刮粪板清粪方式清粪。人工清粪是将粪水分开,固体粪便人工清除,液体由浅明沟或暗沟排出牛舍。人工清粪用水最少,可以克服另外几种清粪方式的缺陷,比较适合我国各地的实际。
[1]《工厂化奶牛饲养新技术》.田振洪,孙国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年1 月第1 版.
[2]《奶牛场的规划设计》.尤克强.奶牛养殖.
[3]《关于奶牛场设计和建设的奶牛体尺、牛群结构标准参数》.史枢卿,李守忠.中国奶牛2006 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