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抑或传播:语言模因的认知机制研究

2013-09-10 11:56:34黄跃进
关键词:模因人脑图式

黄跃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国语系, 福建 漳州 363000)

一、引言

在汉语中“传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这就说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然而,在英语中communication(传播)是个名词表示状态,包含有“通讯、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通知、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1]从狭义上说,传播指社会文化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属于一种社会行为。从广义上说,传播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或反馈等社会活动的总称。它不仅是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实现自己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在确保人类文化的历史传承、实现社会系统各部分协调与沟通、维持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20从模因学的角度看,传播是模因在人类活动发展演变过程中,人脑通过语言文化信息相互竞争、相互传染,促使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这种人类社会信息的竞争、传染、接受和反馈等行为驱动社会文化模因传播。因此,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传播是模因自身进化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传播,模因才能实现语言文化信息感染的目的。从动态的角度看,模因的传播过程其实就是宿主复制信息的行为,或者说这种复制或传播即是模因的信息传递。从静态的角度看,复制或传播是宿主对模因关联性图式的认知识解、重新审视和文化混搭的过程。

二、语言模因的认知传播过程

人所共知,语言模因的发展需要宿主对文化信息的复制,这是模因传播的基本前提。模因信息可以从人脑到书本,或从书本到人脑,又或者从人脑到计算机,抑或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等媒介中不断交替复制。因此,没有复制,就没有传播的可能,模因信息也就无法生存发展。复制与传播可推动人类社会语言模因的发展。另一方面,任何已经复制的信息都有可能得到传播,复制可以保持在人脑或其他媒介之中,可以在文化交际前发生,但传播是促使模因信息在文化交际中传递的过程。只有在交际中模因信息的复制才有可能得以传播,否则这些模因因无法感染更多宿主而逐渐消亡。所以传播是模因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这一点说,复制与传播是模因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它有如模仿和创新是模因生成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一样,复制是模因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传播则是模因在交际中不断复制的必然结果。

1.认知语用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Wilson(2003)基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人类行为学等多学科提出的,并且将语用学的重点转移到了认知理论上,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强调人的认知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认为“人们根据人类认知假设去理解话语,而人类认知假设的条件是相关原则,即根据相关的信息认识事物”,整个过程通过推理逐步实现。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出发揭示人类遵循的语言交际原则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的认知语用过程,最初建立在信息代码模式(code model)上,该模式把交际解释为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由信息源(source)、发送体(signal)、渠道(channel)、接收体(receiver)、终点(destination)等要素组成。[3]交际过程的代码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交际过程信息模式

该图描述了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信息传播的动态过程。人脑通过对信息源的编码和发送互动交际任务信号,在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推理的作用下,接受体选择意义的转换,通过解码信息意义,努力识解最佳关联性语境效果,达到交际信息的有效传播。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大脑对过去经验信息的反映或积极组织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判断该信息可能涉及的内容并同时从储存的图式中提取可能适合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实现图式的激活并引导关联性信息图式的识解。

2.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

人类语言文化模因可以从历时纵向和共时横向两个维度传播。从历时的角度看,模因的功能则是纵向传播的,即模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如父母将他们自己的许多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子女,平时对他们的言传身教等都属于这类型的模因传播方式。从共时的角度看,模因的功能是横向传播的,即在同一个时期内向不同的个体传播,如在同一代人之间,一种行为理念可以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然后再传向第三个人,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不断地传播。模因除了人与人之间直接传递,还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途径传播。因此,模因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播。它通过人脑自主地模仿和能动地复制,才能在不同个体媒介中进行历时和共时的信息传递。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体现在模因的演变机制,也就是反映出语言演化过程中的文化选择和接受。人脑丰富的神经元和神经信息并行分布的处理模式,在从语言层面上,为模因自主地模仿和能动地复制提供了生理基础和认知基础。人类社会的相互竞争为模因传播过程进化提供了驱动力[4]。模因传播是宿主解码和受感染。只有符合原模因的新模因载体,才能为读者所接受,才能感染新宿主,以便获取更多的积极性强势模因,反过来这种模因更有利于促进社会信息的传播。

模因是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的任何实体[5]。这种复制过程其实也是模因的传播过程,因为任何一个信息,通过模仿复制在交际中就有可能接受并不断感染新宿主。语言模因的传播是建立在宿主对某种行为或观念模仿的基础上的,在社会交际竞争中,通过识解(Construal)、审视(Survey)和混搭(Mix and Match)等认知机制,对已模仿的关联性语言模因信息的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语言模因的传播运行机制

无论是模因的复制,还是模因的传播,都离不开人脑运行机制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认知语用学和现代图式理论可以为语言模因的复制或传播提供内在解释力。认知关联原则指出,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因为人的大脑有一个中枢加工系统,人们在优化思维长期的影响下,这个中枢系统会“自动”地将人们的认识调节到最大关联:输入、调用记忆、推理等都以最大关联为取向,而这一取向表现在对话语的认识(理解)时则是达到最佳关联。从交际过程的信息模式上看,人脑通过对信息源的编码和发送互动交际任务信号,在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推理的作用下,接受体选择意义的转换,通过解码信息意义,努力识解最佳关联性语境效果,达到交际信息的有效传播。从模因信息传播看,模因传递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信息及其使用价值,无论是语言形式的模因,还是存在于人脑中的模因,或者说,通过人们交际已经传播的模因抑或正在人脑中酝酿复制而尚未被接受的模因,一旦在交际中使用,它会很快在人群中传播,一些模因还会从单层面的语法或词汇复制进入更高层面的语篇,甚至是形成一种认知图式,隐含着其个体产生和群体产生的发展及其文化特征。[6]165所以说,模因的发展首先通过交际对已模仿的信息图式加以求索,这个过程也就是观察相邻或相似的两事物之间关系,来理解话语中的显性和隐性表述。[7]4

语言模因的传播是建立在传播者对客观事物的相似性模仿基础上,接受者通过理解吸收信息源,储存于人脑记忆中以便提取,当认知者接收到新信息时,运用从经验世界所获得的心理百科知识,在认知空间中投射语言模因,凸显语言信息的关联性认知图式,识解相关认知特征。在社会交际中,当接受者获得的语言模因信息与心理知识一致,能够解读客观事实,或者说认知者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一致,该模因就能够顺利地在宿主的记忆中复制或传播给其他新宿主;当接受者的识解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也就是说认知者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发生不一致或偏差,接收者或认知者需要重新审视和混搭①混搭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混搭就是不要规规矩矩穿衣。,这是一个人脑的主观适应性选择过程,它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普遍性模因,也融合同一时期异质文化个性化模因。在社会文化相互竞争中,那些具有适应性的模因逐渐被接受认可得以繁衍传播;而那些不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模因不断地被淘汰直至消亡。

这种主观适应性的模因信息选择,表现在每个特定历史时期存在的模因传播具有共时性;但它们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却不完全相同,因而模因的传播也具有历时性。在语言交际中,语言选择与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或模因群相互竞争的过程。在传播竞争过程中,那些能够长期留在宿主的记忆中竞争力强的模因属于强势模因;而那些竞争力弱不能长期留在宿主的记忆里,很容易被遗忘的模因属于弱势模因。[8]我们知道,语言模因是思维表达的工具,人类社会发展与变迁必然会在语言词汇中留下烙印,形成反映每个时代的特色词语,作为历史的见证。所以说,模因的社会影响力受到社会时代的制约,模因的强弱势是可以转化的。例如原先一些不常用的、古旧的模因,随着现实社会的需要死而复生,重新唤醒原来的认知语义,混搭具有体现当代文化的意象,并变得时髦起来,广泛地得到复制和传播形成强势模因,即人们所说的“古为今用”。例如,“翘楚”,源出《诗经·周南·广汉》:“翘翘错薪,言刈其楚。”郑玄笺:“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唐代孔颖达《春秋正义》序:“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这是一个古旧的、弱势的模因,但现在由于社会条件和客观交际的需要,人们让这一语言信息重新活跃起来,组成一些强势的、新生的模因和模因变体。例如,2004年7月21日《大洋网》:女人中的翘楚——全球五大洲最富有女性评出;2003年7月22日《北京晨报》:两厢轿车翘楚之作——高尔夫让人放心驾驶;2003年2月27日《南方都市报》:“珠江钢琴——全国同行翘楚”等标题,足见“翘楚”的使用范围不但指“人”,而且扩大到应用于业绩突出的公司和性能优越、质量上乘的产品,如例中的轿车、钢琴。此外还可用于描绘群星璀璨的球队、走势强劲的股份、功能优良的手机等等。[9]10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一些流传于百姓口中的传统流行语语义发生了改变。例如,在当今网络、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中,“PK”一词本是“Penalty Kick”的缩写,指“点球”,常用于足球比赛规则中,随网络游戏的风行,逐渐演变为“Player Killer”或“Player Killing”,译为“玩家对杀”。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知能力的加强,“PK”一词借助网络媒介已从反映游戏比赛的认知语义,演绎为“单挑”、“对决”等具有“挑战”之意的认知语义,体现出不服输的信念和一种顶风而上的精神,并成为一个时尚、曝光率颇高的网络强势模因,由此原本旧模因的意义发生弱势化。这类流行语还有“伊妹儿”(email)、“粉丝”(fans)和“秀”(show)等词汇,它们虽不同于以前的“电子邮件”、“迷”和“表演”等说法,但意义却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历时传播方式是基于模因遗传型复制,因为宿主对这些词语的识解只要从它们的外来语发音就可以看懂意思。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为了沟通的快速便捷而采用这类“洋为中用”的流行语,它们大多通过混搭外来读音直接传播到汉语中来的模因词语,越来越多并不断地与汉语语言文化交融,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强势模因传播。此外,有一些模因词语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原有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共时传播方式是基于模因变异型复制。比如广告用语,汾酒广告语“汾酒必喝,喝酒必汾”套用了《三国演义》里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语义认知图式,还有“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以及“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等广告语,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贤妻良母”中的“石→事”、“闲→贤”的语音认知图式,它们均借用了耳熟能详的名言、成语、俗语、古诗词等强势模因,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模仿,在广告和广告模因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借助其框架,将模因稍作修改而成,这类“旧瓶装新酒”的模因复制传播,观(听)众看(听)到这些广告语时,能将它们与头脑中固有的模因捆绑起来,从而使广告语轻而易举进入人们的大脑,形成长期记忆。[10]91当然,在文化传播竞争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需要,旧模因的认知图式在现实社会交际中越来越失去其内在的关联性,原来因过时而丧失了存在意义的旧模因,现在却重新通过时代的变异得以传播。

三、结束语

模因是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正如模因的生成需要模仿一样,模因的进化发展也需要复制和传播,它们是同一认知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或两种状态。一种存在于宿主的记忆中,另一种在交际中得到保存。无论是“古为今用”型,还是“洋为中用”型,或是“旧瓶装新酒”型的模因,它们的复制抑或传播是模因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行为,更是对模因的关联性认知图式进行识解、审视和混搭等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受到概念、文化、心理等多个因素的作用,那些具有关联性的、已经吸收同化的、对社会交际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语言信息,容易被人们采纳;相反,那些缺乏关联性的、不能引起理解的、在社交活动中起着消极阻碍作用的语言信息,不被接受,它们可能消亡,也可能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适应新环境发生突变或重生。总之,弱势模因的强化和强势模因的弱化是语言模因进化中的变异现象,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传播[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9730.htm.

[2]王芳.文化传播与诗歌翻译[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Shannon,C.& Weaver,W.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49.

[4]Blackmore,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5]Dawkins,Richard.The Selfish Gene(new edi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6]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7]徐盛桓.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J].外语教学,2007(1).

[8]沙德玉.模因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9]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0]罗胜杰.基于模因论的广告仿拟翻译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模因人脑图式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18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08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学生天地(2016年20期)2016-05-17 05:46:44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