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老年急性胆囊炎易出现胆囊坏疽、化脓、穿孔,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老年人生命,该病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23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右上腹反跳痛。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8例,开腹组55例。其中腹腔镜组:男43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7.3)岁,腹部B超显示:52例胆囊体积增大,44例患者胆囊结石,39例胆囊壁增厚。合并症:26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9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9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病时间2~72 h。开腹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60~88岁,平均(74.7±7.6)岁。腹部 B超显示:45例胆囊体积增大,41例患者胆囊结石,43例胆囊壁增厚。合并症:21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3例合并糖尿病,16合并呼吸系统疾病,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病时间2~72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组 采取气管内插管麻醉法,常规建立CO2气腹,气腹压为11~12mmHg,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仰卧位,采用三孔法对腹腔探查。观察胆囊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及炎症程度,将胆囊与周围组织分离粘连,找到胆囊三角,尽可能暴露胆囊颈与胆囊动脉,采用顺行或逆行、或顺逆结合方法切除胆囊,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胆囊床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 开腹组 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床常规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项目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指标 腹腔镜组68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组出现术后并发症者2例:其中泌尿系统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开腹组出现术后并发症者9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肠道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老年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下降,抵抗力差,易出现各种合并症,因此,尽早手术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关键。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手术方法。老年急性胆囊炎因炎症严重,胆囊粘连严重,胆囊壁增厚,水肿易出血,胆囊三角辨别不清等原因,一度成为LC的相对禁忌证[2]。然而,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老年急性胆囊炎早期行LC已成可能[3]。但并非所有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都可行LC,如胆囊急性炎症超过72h、合并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硬化合并脉高压等患者不适合采用 LC[3]。
本文对比分析腹腔镜术与开腹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临床医生经验的积累,除自身条件极差外,对于绝大多数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尤其发病72h内,争取早日行LC,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改善和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吴孟超,吴在,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02-1803.
[2]崔勇,熊裕雄,鲁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3):230-231.
[3]章富良,沈玲燕,陈爱国.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85例.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