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著成
(北京联合大学 商务学院,北京 100025)
当今,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我国物流人才已成为紧缺人才之一。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和职业院校的物流实验室陆续建立起来。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物流实验室,使物流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1-2]。
笔者在对目前国内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地建设物流实验室的具体思路,并探讨物流实验室开放和提高利用率问题。
以现代物流仓储管理、库存控制、运输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及商品价格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可以构建出物流实验室应具备的几个基本功能:
(1)仓储管理——利用自动存储技术(AS/RS)、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储位管理、库存信息查询及盘点、订单处理和采购作业管理等;
(2)进出货管理——利用无线射频(RF 或RFID)、数据交换与识别以及条形码(BarCode)读写等物流信息技术,实现商品入库、验货、库存商品补货、拣货、出库、商品审核等一系列计算机跟踪管理;
(3)流通加工作业——利用电子标签辅助分拣系统(CAP-AI system)及称重设备等进行流通加工增值作业,如拆零分类、过磅、贴标签等。而为了实现完善的流通加工,必须进行电子看板目视化管理、流通加工作业日程管理、作业人员调派等必要的管理,使生产过程、产品品质、设备以及人员的状况完全处于可控状态;
(4)配送管理——应用 GPS/GIS(模拟)、人工智能、自动识别和传感器技术等来进行配送方案优化、配送路线设计、配送顺序确定、配送车辆途中定位跟踪及调度、配送中心的装卸搬运等;
(5)零售商品价格管理——利用POS收银机和电子价格标签等现代信息工具,实现及时获取商品销售信息,进行商品价格管理、收银报表打印以及进货订单制作等。
这些功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个实验模块可供多人同时对同一物流环节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了物流设备的性价比和使用率。图1介绍了一个典型的物流实验室的功能区域布局。
图1 一个典型的物流实验室功能区域示意图
概括地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在建设物流实验室中存在以下5方面的问题。
(1)不能因地制宜,缺乏专业特色。有的院校在物流实验室建设中盲目追求自动化,忽略了物流专业的特色和学校所处区域的特点,最终导致毕业生在本地区就业困难。例如,地处东南沿海的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设港口物流及相关课程,并建设港口物流实验室,突出地区和专业特色,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3-4]。
(2)系统冗余或重叠。有的物流实验室先后从不同公司购进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和仓储管理等系统,实际上这几套系统在功能上有很多的重合之处,结果不但造成重复投资,在实验课程设计和教学上也时有冲突,不利于物流课程实验教学。
(3)缺乏科学的实验管理和评价机制。要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实验室必须能对整个实验进程进行引导,能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当实验结束后,能对实验结果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和教师追溯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提高实验质量。
(4)物流实践师资水平和实验教材质量较低,实验教学体系缺乏规划管理。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中指出:师资力量薄弱是物流业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双师型”物流教师在国内严重缺乏[5-6]。同时,由于各学校自行设计实验教材和实践内容,缺乏统一指导,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不仅存在各学校物流课程体系设置上的差异,在教材编排上甚至也存在名同内容不同或者名异内容相似的现象。
(5)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不同步。有的教育单位侧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配置,有的则反之,这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验设备软硬件效能的最大发挥。
实验室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物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遵循“结合实际、先进实用、性价比高”的原则,力求具有适用性和先进性。实验室软硬件设施设备的综合性价比要好;要能够保证产品以后的及时更新和升级。
物流实验室建设应能再现物流业务流程,以订单流转为主线,以现代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第三方物流系统(TPL)为载体,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形码、RF/RFID、AGV、电子标签、分拣设备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先进、系统、实用和经济的现代物流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科研培训提供实验条件。
物流实验室通过系统软件将现代物流的核心环节——订单管理、仓储配送、运输管理、库存控制和客户服务等与物流设备联系在一起,达到对整个供应链物流过程的模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
建成后的物流实验室应具有以下功能:
(1)现代生产企业物流的基本功能;
(2)完整的现代供应链管理功能;
(3)管理经营连锁超市(公司)的基本功能;
(4)运输企业GPS/GIS监控、调度及管理功能;
(5)物流成本管理的功能;
(6)配送中心选址的基本功能;
(7)仓储和配送管理的应用功能;
(8)国际航空、集装箱码头堆场设备管理、国际船代、国际货代、港口码头管理、报关管理的功能;
(9)啤酒游戏实战、风险分担游戏实战的功能;
(10)包装、自动化仓储、条形码管理、货物分拣、电子拣货等基本功能;
(11)物流技能考核的功能。
物流实验室旨在通过软件与硬件的集成,实现对物流企业整体运作的真实模拟,从而向学生展现原材料采购—入库—生产加工—包装打条码—成品入库—分拣出库—运输—终端客户等供应链的全过程。借助供应链管理软件柔性化设计一些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灵活、真实的物流实验环境和教学研究环境,让学生真实体会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鉴于物流管理实践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学校的物流课程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业发展的脉搏,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贴近现实,实践性要强。建设物流实验室的目的是搭建实验平台,配合理论课教育,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所以物流实验室的所有建设内容要面向实践,使学生能完成反映现代物流实际的作业,方便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2)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根据学校资金情况和教学需要,结合物流理论及技术的发展状况,科学规划物流实验室的建设,注重现在、放眼未来、分步骤实施、及时升级换代。
(3)特色鲜明,突出重点。每个行业都有其特点,由于时间、空间的不同,同一行业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学校在建设物流实验室时,必须挖掘和整理自身特色,一定要走特色物流教育之路,这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强大武器,也是物流实验室建设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4)在建设物流实验室时,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企业资源,走校企合作之路。例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合作建立了先进的SIMATIC自动化技术联合实验室,双方资金与技术优势互补,强化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与教学,效果非常好。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封闭和限制性特点,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实验室,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项目做实验,并且多数实验项目是验证性的,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由教师提前设置好,学生的参与性较差。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严重束缚着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要把以“教”为中心转变为“教”和“学”并重,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学习的空间,解决实验室的开放问题。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的效益,也应该开放实验室。实验室需要长期、全方位、充分有效的开放,进行资源最佳配置和利用的开放,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开放,面向大众、为社会服务的开放[7-9]。
(1)科研引导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教师的指导主要是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得到的阶段性成果不轻易做出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体验学习与科研的异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某一环节,交给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去完成,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团结协作、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
(2)预约实验型。实验室设置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开放实验题目,学生通过网上预约,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来选作实验。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课题方案设计,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学生还可将实验室闲置或暂时不使用的仪器借出进行实验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开放,既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又为学生大胆创新实践提供了平台。
(3)学生管理型。把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权交给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实践证明,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训练技能的兴趣,同时又将一部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一石二鸟,好处多多[10]。
(4)社会服务型。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特别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有偿服务,避免了设备的闲置和重复购置,既有利于学校又有利于社会,还可将社会服务的收入返哺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室的发展得到良性循环[11-12]。
综上所述,实验室的开放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接受实践锻炼的场所,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教师乃至社会人士有更多机会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既不限制实验内容,也不限制时间和次数,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巩固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了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刻,敬业精神更强,为他们成为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流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富有特色的物流实验室,科学管理、合理开放实验室,培养出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物流人才。
(References)
[1]王晓芳,林亨,蔡临宁,等.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5):125-128.
[2]赵飞,潘鸿,韩春田,等.现代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9-151.
[3]山立,马建中.现代高校物流教学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19):185-187.
[4]翟希东.港口物流实验室建设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67-71.
[5]鞠廷英,刘咏梅,习洁.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8(49):154-155.
[6]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物流管理教研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保障机制[DB/OL].[2013-03-06].http://jpkc.hbcf.edu.cn:8080/WebPluginFrame/doc/295/122/403_2082.htm.
[7]肖永生,黄丽贞,陈琼,等.开放实验室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圈,2007(20):127-128.
[8]钟桂辉,刘曙光,鞠权赫,等.浅谈开放实验室的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47-150.
[9]王宇英,秦兴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3):158-159.
[10]程军,郝希联,王洪振,等.开放实验室实现学生和教师双赢的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7-129.
[11]卢学英.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5):123-124.
[12]彭儒武,徐海花.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1):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