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学萍,龚红梅,何 燕
(西藏农牧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西藏农牧民收入影响因素。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方法是通过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定量分析系统内各因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相似性或相异性,即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并作发展态势的分析。对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用关联度的排序分析。关联度大的表明该因素是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子,关联度小的说明系统发展不受或少受此因子的影响。通过关联度分析各因子对系统影响作用的大小,找出影响系统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即明显因素或潜在因素,为分析评价系统发展提供相关信息。一般步骤为:
(1)做关联分析先要指定参考数列,记为
(2)指定被比较数列,记为
式中,i=1,2,…,n,类似参考数列的表示方法。
(3)计算关联系数,公式为
(4)求关联度[1]。因关联系数很多,信息分散,不便于比较,需要将各个时刻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平均值,公式为
(5)对关联度进行排序比较。值越大,关联度就大,说明该因子对农牧民增收影响大,是主要因素或潜在因素,应大力发展;反之则应减少或限制该因素发展。
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西藏农牧民收入系统动态发展,首先应进行指标设计。以2001—201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参考数列,通常称母序列,记为x0(i),i=1,2,…,n。以下列10个指标为比较数列,通常称子序列,记为xi(t),i=1,2,…,n。子序列[2]分别为:① 反应产业结构的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西藏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x1(t);② 反映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指标:非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比重x2(t);③ 反映农业投入的指标: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3(t);④ 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城镇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x4(t);⑤ 反应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工业产值占西藏GDP比重x5(t);⑥ 反映劳动力资源素质的指标:小学以上学历人数占三产业从业人口总数的比重x6(t);⑦ 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业播种面积比重x7(t);⑧ 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x8(t);⑨ 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x9(t);⑩ 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x10(t)。
本文数据选自《2011西藏统计年鉴》,数据样本是对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x0)从2001—2010年随时间变化的发展态势研究。从表1看出,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截至2010年几乎增长了3倍。尽管增长很快,但是仍低于全国2010年农民平均收入5 190元的水平。x1~x10是根据西藏农牧民生产经营及政策实际影响其增收的各因子,即指标设计中的子序列。通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因子,从而寻求西藏农牧民长效增收的途径。
表1 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及其影响因子序列
根据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方法和计算步骤经计算得出,模型中子序列对母序列的关联度即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各影响因子关联度分别为:r1(t)=0.885;r2(t)=0.910;r3(t)=0.660;r4(t)=0.900;r5(t)=0.891;r6(t)=0.890;r7(t)=0.882;r8(t)=0.880;r9(t)=0.897;r10(t)=0.830。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关联度强弱排序(见表2)。
表2 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各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表
续表2
通过关联度强弱分析,结果得知,西藏农牧民增收的10个影响因子都显现了较高的关联性,这说明建立西藏农牧民长效增收机制,应从这10个方面着手。但从排序看,10个影响因子表现的强弱各不相同。首先,影响最大的是非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比重,这说明加大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是影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水平也是影响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西藏农村城镇化步伐势在必行。关联度排在第三位的是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而农业产业结构中除了牧业影响较大外,其他因素如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粮食播种面积等因素影响却相对稍弱,表明西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在保证粮食安全供给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西藏高原绿色牧业特色产业。再者工业产值占西藏GDP比重也反映了西藏农牧民增收与西藏工业化发展进程及工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很大关系。小学以上学历人数占三产业从业人口总数的比重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影响的关联度位居第五,表明西藏农村中从业者低水平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关联度为0.660,在10个影响因素中排在末位,说明财政支持西藏农业发展效果显著,但是对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而言,既要输血更要注重造血,农牧民增收的关键因素还是农牧民自身。
第一,加快西藏特色牧业产业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4]进程,建立西藏农牧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为农牧民增收优化外部环境。西藏应继续落实“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产发展应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开发西藏绿色农牧产品,以企业、市场或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带动农牧产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转变长期一成不变的农牧产品的粗放生产和初级生产,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牧产品生产附加值,增加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等。应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以有效吸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以提高农牧民家庭整体收入水平。西藏政府应制定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时,因为西藏的城乡二元结构、工农差异、城乡差异[5-6],使得农牧民外出务工身份不同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就大不相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牧民创收的机会。
第二,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7],实现城乡公共产品服务均等化。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是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财政应在农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大对农牧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牧民进行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受教育程度决定农牧业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加大教育投资是农牧民能够使用现代科技知识生产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体制,更是农牧民增收的基本保障。
[1] 陶爱祥.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46-48.
[2] 西藏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徐华锋,李秋红.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农民收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38.
[4] 李宏岳.城镇化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1(4):59-60.
[5] 杨振宁,朱镇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典型相关模型的计量分析[J].经济纵横,2006(10):49-52.
[6] 王宏,王溪洁.农民增收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求是学刊,2011(2):58-62.
[7] 齐振宏,綦校海.农村公共品投入对农民纯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0(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