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元智力理论,创新高职课堂教学

2013-09-08 04:01□黄
职教论坛 2013年26期
关键词:智力理论教学方法

□黄 河

融合多元智力理论,创新高职课堂教学

□黄 河

多元智力理论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支持。融合多元智力理论,创新高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素质化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高职;课堂教学

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以来,打破了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对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将多元智力理论引入高职课堂教学,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多元化智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素质化发展。

一、多元智力理论

(一)理论概述

198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这一概念,认为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具备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以外,每个人还具备其他6种智力,分别为: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知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加德纳,《智力的结构》)[1]并且强调这八种智力是平等的。智力只有强项、弱项之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每一种智力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二)多元智力理论教学理念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所提倡的“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最终成才”学生观,鼓励教师全面看待每个学生,正视学生这八方面的智力,了解学生智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增强其对学生接授教育效度的信心。

2.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力教学观提倡“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课堂教学崇尚多元化、反对单一性,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力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体现学生个性化教育。

3.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多元智力评价观打破了传统的主要以学生语言、数理逻辑智力为依托的评价体系,主张从多方面考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教学,使评价真正能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实现学生各项智力共同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创新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关注学生多元智力差异,凸显“因材施教”

多元智力理论提倡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依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引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强调“因材施教”,让学生能通过其自身熟悉或喜爱的方式,学习知识,最终掌握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更乐意、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对子活动等,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二)以学生优势智力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智力教学活动,以学生智力优势为突破口,让学生能主动、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他们所擅长的活动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学生通过自身智力强项学习能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易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加强该生想学习的渴望,提升其学习兴趣,使其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该课程学习。

(三)以“优”促“弱”,实现学生多项智力共同发展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全面看待每个学生,擅于发现、培养学生优势智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之间的联系,并指导学生以其优势智力为突破口,将较难完成的教学任务与其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利用学生优势智力开展教学,引入多元智力领域活动,并引导学生把从事优势智力领域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实现多项智力共同发展。

三、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创新高职课堂教学

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受学科型大学的影响,存在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现象,仍然在走以开发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主的路,使得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多半是就业岗位的半成品[2]。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无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再过度强调语言智力或是数理逻辑智力,也不再以标准化测试成绩来看待“聪明”,而是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八项智力,这八项智力是个体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的能力;是个体提出要解决的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制造对自己所需文化有价值的产品和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能力。[3]可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即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语言或是数理智力发达的“人才”培养,而应关注学生八项智力的发展,尤其是高职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度强调学生语言或数理逻辑智力的培养,相对忽视了学生其他六种智力的发展,也导致部分言语或数理逻辑智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教育中被忽视,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被认为是 “差生”、“没出息的人”,自尊心严重受挫。依据多元智力理论,高职课堂教育旨在实现学生多元智力的最大化发展,由于学生的多元智力结构不一,发展不平衡,所展现的优势智力领域也各不相同,课堂教学目标理应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亦易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强项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强项和弱项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完成优势智力向弱势智力的迁移。

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可包含三个方面的层次,根据目标的重要性及实现的难易程度概括为:一层目标:理论知识。二层目标:实际运用。三层目标:智力发展。其中,第一、二层目标可依据学生个人具体的学习能力又分为三种程度:基本了解、完全掌握、非常熟练(熟悉)。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同的教学任务,但要求学生完成该任务的程度不一样。这样一来,即可以严格要求成绩优秀的学生精益求精,积极向上;也不会忽视对学困生的教育,适当调低对学困生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易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可调动学困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层目标可根据教学任务涉及范围,发展学生八项智力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智力。第三层目标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实现这三层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借助单调的黑板、粉笔通过语言讲解传授统一的教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师生间互动极少,生生互动就更少。这般单一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只会抹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毫无机会锻炼其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根本无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多元智力理论,高职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八项智力发展,根据学生多元智力发展情况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鼓励学生利用优势智力领域来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

鉴于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差异性,注定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八项智力开展教学,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汇总如下:

由表1可见,每一项的智力发展所要求的教学方法都是不相同的。多元智力理论给广大教师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之门。另外,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没有某一固定的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都能发挥最佳作用,每个学生在八项智力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可能对某一部分学生起到有效的作用,而用在其他学生上,效果则不明显,甚至没有。例如,教师通过音乐、歌曲开展教学,会发现有音乐细胞的学生反应强烈,而无乐感的学生则无动于衷。正因为学生多元智力的差异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用所有八种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结合学生多元智力发展情况,适当选用某种或几种开展教学。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变化学生的智力活动,就总能发现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智力发展最活跃的时间段。

表1 八种智力教学方式概要[4]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反应出该生学习情况,而且能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终结评价为主,通过简单的试卷测试成绩判定学生习得知识的程度,导致所有学生都要尽力去迎合所谓评价的标准,而自身的优势智力和潜在智力无法被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被埋没。而多元评价是一个以“教育多元化与考生能力多样化”为导向的多元化,具有在纵向和横向上“多层性”的属性【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同学在评价中承担不同的作用和角色,尤其强调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

2.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应包含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两个方面。静态因素包括与学生学业多元评价相关的、通过学生对知识学习情况表现出来的内容,例如:学生考试成绩。动态因素包括与学生非学业多元评价相关的、经由学生行为表现出来的所有内容,如:社会实践、课堂表现等。

3.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将评价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即:评价=40%形成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10%学生自评+10%学生互评+20%教师评价。也即在形成性评价中结合学生自评、学生/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以期准确评价学生学习。

四、结语

融合多元智力理论,创新高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多元智力差异,注重学生多元智力发展,通过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发现、培养学生八项多元智力,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素质化发展。

[1]Gardner,H.1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

[2]左彦鹏.试论多元智力理论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职教通讯,2003(02).

[3]霍立岩 沙莉 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张咏梅 王振强 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付慧宇.多元评价:考试改革的创新机制[J].教学与管理,2012(03).

[6]夏惠贤.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7]霍力岩.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03).

[8]王培荣、梁惠卿.多元智力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2).

黄河(1981-),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本文系江西省2010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元智力理论在高职《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编号:JXJG-10-89-4。

G712

A

1001-7518(2013)26-0017-03

责任编辑 谢荣国

猜你喜欢
智力理论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