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华 常勇强/文
随着国家对角膜接触镜验配要求的提高,作为眼前节健康的检查工具,裂隙灯越来越被广大验光师所重视。但长久以来,裂隙灯显微镜作为常用的眼科检查仪器一直被认为属于临床医生的应用范围,广大验光师虽然有大量的这方面需求,但是苦于没有学习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希望能让验光师们对裂隙灯显微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结构上来讲,裂隙灯显微镜大致相同。本文以常见的苏州66视觉裂隙灯为例来说明。
图1
裂隙灯显微镜分为两部分:观察系统和裂隙投照系统。
观察系统位于检查者一侧,从外观上看,为一双目显微镜。检查者在使用前首先要对观察系统进行调整,使目镜间距符合检查者瞳距,目镜屈光不正补足符合检查者屈光状态,除此以外,在目镜下方还有一小拨杆,为放大倍率选择,一般为低倍(放大10倍)和高倍(放大16倍)两个选择,在不同的投照方法和观察不同的眼部组织的时候需要进行选择。
裂隙灯的另一部分为裂隙投照系统,也是裂隙灯前端最高的部分。裂隙灯的光源从这里射出,同样,也需要对光源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检查。下面对可调整的组件一一进行介绍。
首先,最下端有两个对应的旋钮,分别居于投照系统的两侧,它的作用是调整裂隙的光源宽度,调整范围一般是从关闭到最大2cm线性调整,在旋钮上有对应刻度。同样,裂隙的高度也可以调整,调整旋钮在投照系统的上端,可以让裂隙高度在0.2mm到9mm范围内调整。
除了可以对裂隙光源的大小、尺寸进行调整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在裂隙光源前置入不同的滤镜来达到不同的检查目的。滤光片选择旋钮在光源系统的最上方,一共有5个不同滤镜可供选择,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个完全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光源完全通过,亮度热度都是最大的;第二个在光源前置入了一个隔热片,作用是可以滤掉光的热量,在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比如说观察泪液的时候可以保证观察的准确性;第三个为偏振镜,起到减光的作用,适用于一些畏光的患者;第四个光源叫作无赤光,颜色上为绿色的光源,在观察红色的血管时起到增视的作用,提高对比度,更便于观察;最后一个叫作钴蓝光,在临床上配合荧光素钠一起使用,可以进行泪液评估、角膜完整性和硬镜静态评估等检查。观察系统和裂隙投照系统以一个固定的轴为中心,可以自由转动,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到两个系统之间的夹角,在下面的投照方法中我们会再详细叙述。同时,两个系统都由一个底座支撑,底座上的操纵杆可以对整个仪器的位置进行前后左右和上下的移动,方便进行观察。
检查者需在检查前先进行仪器的准备工作,包括瞳距、屈光不正补偿和焦距的调整,先将光源投射到被检者的鼻梁中央进行调整,再开始眼睛的检查。在检查时,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被检者的坐姿,让被检者下颚放在颚托上,额头顶住前面的挡板,保证眼外眦角对准侧面头支架的黑色刻度线,这样可以让被检眼的位置固定在观察系统上下移动范围的中央,同时还应将机器的高度调整到适合被测者的高度,让被测者采取舒适坐姿进行检查。
弥散式投照法采用弥散光照明,配合裂隙灯的观察系统可以对被检眼进行大致的检查,包括各眼附属器、眼球前段组织并可对隐形眼镜作配适评估(如图2)。
图2
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光源出射口处置入弥散片,将光源亮度调整到中至高,放大倍率为低中倍放大,裂隙宽度调整为宽光带,裂隙灯的观察系统和光源投照系统夹角为30°至50°,然后前后移动裂隙灯,将观察焦点落在眼睛的被检查部位上,开始进行检查。弥散式投照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简单地观察到眼前节的各部分组织,对于焦点和裂隙光的调整也不复杂,适合操作不太熟练的人员使用,但也因为弥散片的加入和放大倍率较小,所观察到的影像很难对细节作出评估,不适用于一些精细的检查。
当希望对眼部组织进行一些细部检查时,比如观察角膜的形态、晶体的前后状态等,弥散式投照法就不能够满足观察的要求了,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投照方法,即直接投照法,又叫做直接焦点投照法,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利用不同裂隙光带的宽度对眼部组织完成各种不同的评估。
图3
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裂隙灯观察系统调整成高倍率,光源亮度采用中高度照明,裂隙宽度为0.2至1.5mm,观察和投射夹角同样为30°到50°,因为光带的宽度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所以直接投照法又可分为宽光带和窄光带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首先是宽光带,把光带宽度调整到1.5mm左右,可以对角膜的上皮层和基质层进行评估,同时还可以观察角膜接触镜的配适和表面沉淀物。当应用窄裂隙时,这时光带需要调整到0.2mm左右,可以对角膜形态,包括前后角膜弧度、角膜厚度和角膜层次等进行观察,还可以用来对前房深度和晶状体进行评估。因为选择的放大倍率和照明亮度都是中至高,所以观察起来的细节清晰度会更好,像角膜的病理改变都很容易观察,但对焦点的位置和光带的选择需要更多的练习才可达到熟练应用。
本文仅对裂隙灯的使用作了大致的介绍,裂隙灯还有很多投照方法和应用未涉及,今后有机会还会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些其他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