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2013-09-07 03:50李亚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北京市文化发展

■ 李亚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近年来,创意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普遍现象,文化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形态演变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前沿和领军地位。当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集聚效应初步体现,形成了诸如张江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国领先的北京市,已经形成了四大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借鉴北京市的经验,对于上海打造时尚魅力国际文化大都市具有促进意义。

上海市文化创意发展模式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早,近年来,上海逐步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合并,2011年公布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名录》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包括文化创意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两大部分,细分为10大类和102个小类。2011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73.79亿元,同比增长15.6%,从业人员达到108.94万人,实现GDP贡献率14%(张京成,2012)。

(一)形式多样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独具特点。截止到2010年底,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80家,覆盖全市多个区域,总建筑面积达到270万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了“一轴(延安高架)-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布局(张京成,2012)。按照形成的历史基础和投资主体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在原有历史建筑基础上自发形成、政府政策主导下建成、房地产商开发形成。

1.原有历史建筑基础上自发形成的集聚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工业企业向郊区转移,中心城区近2000平方米老厂区、老仓库和建筑闲置(田舒云,2010),文化创意产业最初的发展集中于个人艺术创造,需要寻找一些廉价的办公场所创业,而这些厂房正好满足了艺术家的需求。艺术家和相关艺术创作室逐步汇集在这些闲置建筑中,为这批老厂房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2.政府政策主导下建成的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导向则会日益明显。政府政策主要通过厂房改造和产业升级来实现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影响。经过妥善的改造与设计,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例如田子坊、新十钢等。同时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融合高新技术建设了一批集聚区,典型代表为张江科技园区、上海多媒体产业园等(钱敏杰,2009)。

3.房地产商投资建设的集聚区。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在居民建筑与商业写字楼建设的同时,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市场接轨,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消费,增加经济效益。在开发的成熟区发展较为良好的集聚区多实现了政府认可和挂牌。这一集聚区的典型代表即为“海上海”。通过文化商业街、平面广告的宣传,面向中产阶级推介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时尚的白领。

(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特点

1.中外融合的海派文化。上海市地处吴越文化中心,江南细腻悠长的文化绵延至今,在近代,上海市是早期开放的港口之一,海外文化特点鲜明。发展至今,中外文化在上海实现了较好融合,旗帜鲜明地表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

2.良好的产业环境与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上海市工业发展起步早、门类齐全,为文化产业的更新换代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3.依靠传统布局与旧厂区发展,集中在中心城区。目前,上海市有近三分之二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在原有厂房、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旧厂房、仓库占地面积较大,比较容易吸引相关企业和个人入驻,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既保留了原有文化,又展现了上海文化发展的新貌,这也是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当前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徐汇区、虹口区和长宁区,三区共有创意园区72家,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密集程度较高。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定为首都的核心产业,2006年首次发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定义文化创意产业为“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细分为九个大类。截止到2011年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938.6亿元,同比增长14.2%,收入合计7442.3亿元,平均从业人员达到122.9万人,GDP贡献率实现12.1%(张京成,2012),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甚至是经济发展依赖的核心增长领域之一,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表 1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类概况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截至2012年7月,北京市公布了四批共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区虽然各具特色,根据影响创意园区分布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竞争力等空间集聚因素,大致分为四个类别: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类集聚区、动漫和影视制作类集聚区、数字娱乐和媒体运营类集聚区以及文化展示与交易和会议展览集聚区,具体如表1所示。

1.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类集聚区。研究表明,知识溢出能够引起企业集聚,增加新企业数量,在思想导向型企业中,知识溢出是决定企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同时知识溢出效应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只要距离稍微增加,这种效应就会消失(阿瑟·奥沙利文,2008)。这一效应在技术研发类的文化创意产业中表现尤其突出。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借助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而区域内的高新技术条件是设计研发类集聚区集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类集聚区多倾向于密集分布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集中的地方。

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北部和西北部是北京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集中分布区,为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类集聚区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以中关村软件园和清华科技园为例,其附近分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众多“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等学府以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靠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分布,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及时获取信息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水平。

2.动漫和影视制作类集聚区。动漫和影视制作类集聚区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一方面是由于作品需要有足够广阔的空间来进行拍摄,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类产业的关联企业相对较多,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企业的集聚。

集聚区建设成本中的土地成本一项可以用方程C=P*Q1来简单表示。一般来说,动漫和影视制作类集聚区占地面积Q是固定的,其值很大;为了控制占建设总成本比重很大的用地成本C,选择P值较小,即单价较低的土地是比较理性的。加上这类集聚区对于土地的区位不是很敏感,利用其他生产要素替换土地也相对困难,使得其对于土地的选择余地变得很大。根据地租理论,距离市中心越近,单位土地价格相对越高;而距离市中心越远,则单位土地价格相对较低。为了控制成本,动漫和影视制作类集聚区多分布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区位,此时P值比较小。

当前北京市公布的5个动漫和影视制作类集聚区分布在怀柔区、通州区和大兴区。这些地区距离中心城区相对较远,地价也比较低廉。以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为例,其占地面积1120公顷,汇集了22个艺术部落,100多家画廊,20多家美术馆,当代绘画艺术、艳俗艺术及新媒体艺术等主要现代艺术流派都集中在这里,日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大本营。由此带动各个区县形成良好发展势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速迅猛。

3.数字娱乐和媒体运营类集聚区。数字娱乐和数字媒体类集聚区一般倾向于接近中心城区或者交通便利的周边区县分布,这是因为此类集聚区通常兼有零售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包括消费市场状况、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等因子。零售业部门的区位最大特点是消费者指向,通常选择人口密集、消费者众多的地点分布;消费者克服空间距离的作用所要付出的空间费用或时间费用是决定消费者选择购物地点的一个重要因子,随着距离的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意愿会明显降低。交通条件通过通勤费用作用于零售业企业,交通条件好的区域通勤费用相对较少,消费者实际的购买价格相对较低,其购买量也相对较大;对于零售业企业来说,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区域能使得其市场覆盖范围扩大,有助于更好地获得收益(李小建,2006)。

服务业一般按照服务的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的,这部分企业的分布与零售业类似,接近消费者;第二种是以企业和机关为服务对象的,部分服务业还兼具办公机关的性质,这类服务业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多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分布在北京东二环和北二环的交汇处附近,靠近中心城区,同时交通十分便利;北京市出版发行物流中心虽然分布在通州区,但是距离中心城区有专门的便捷通道和直达班车,同时兼具图书出版物流中心的功能,为城市中心的许多企业和机关提供图书配送和仓储服务。

4.文化展示与交易和会议展览集聚区。与数字娱乐和媒体运营类集聚区相似,文化展示与交易和会议展览集聚区也多分布在中心城区或者交通便利的临近区县。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生产上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在产品上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而对于创意产业或创意产品来说,产品的个性化更成为其区别于其他产品的重要特征。因此艺术品展示和交易类集聚区靠近消费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集聚区内商业机构利润的最大化;或者位于交通便利的区域,以降低消费者的通勤成本,扩大市场腹地和辐射范围。

同时,此类集聚区的分布不仅仅简单地受到消费市场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更具有其独特的主导因素,即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这也是北京文化发展中的优势所在。北京市公布的12个此类集聚示范区中,老北京独有文化符号——前门、琉璃厂、潘家园、十三陵文化与旅游产业集聚区均榜上有名。以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为例,潘家园旧时有“鬼市”之称,清末民初时由于时代激荡,许多达官贵族家道中落,不得不将家中古玩珍品站街变卖,为了顾及颜面,交易通常在凌晨三四点挑着灯笼进行,“鬼市”由此得名。1992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夫人到潘家园淘宝,同年潘家园古玩市场正式出现。此后潘家园名声远播,逐步成为北京最有影响力的名片之一。

(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1.政府政策与强大的资金支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早,领先于全国,这与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是密不可分的。领导机构建设方面,2006 年率先成立了一个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政策配置方面,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写入北京市“十一五”、“十二五”规划,2006年率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先后公布了四批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示范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5亿元,统筹资金100亿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资金规模位列第一(王海平,2011);统计口径方面,率先发布了全国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的地方标准,规定了9大类文化创意产业,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注重重点行业与建设,打造经典品牌。由于历史因素,北京市在新闻出版和媒体广告等产业具有相当强的优势,全国70%以上的影视公司、发行公司和后期制作公司都集中在北京,同时北京又是全国最大的国光市场和最大的广告媒体中心(张京成,2012)。

北京市在公布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同时,重点打造代表首都文化形象的标志性工程,推动品牌形象建设。充分利用北京市的深厚文化积淀,创造了诸如798艺术区、八达岭长城等一批经久不衰的创意产业品牌。

3.成立产业联盟,实现区域协同发展。2011年,北京市先后成立了首都剧院联盟、首都博物馆联盟、首都影院联盟、首都影视产业联盟和首都出版业发行联盟。为全市相关单位与企业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统一发布资讯、统一进行市场运作,既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也方便了市民进行参观和消费,实现了区域间优势互补与产业联动,推动了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协同发展。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一)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目前上海市政府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区纷纷响应,但是容易造成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分散、争抢热门项目等问题,造成重复投资,难出精品。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时,政府应首先做好整体规划与统筹布局,根据各区现实情况和资源禀赋,在原有历史文化积淀和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注重质量,引进优势人才,建成各区优势项目。同时注重区域间协调发展,必要时可以建立产业间联盟,加强各个区域甚至是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步建成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的联动机制。

(二)加强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建设,打造上海文化“名片”

上海市涌现出了一批例如田子坊、外滩18号等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在整体质量、规模和经济效益方面,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甚至是跨国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品牌价值比较低。以媒体业为例,美国有以时代华纳为代表的25家跨国影视媒体企业(陈洁民、尹秀艳,2009),涉及多个领域;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及业内民营企业也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而上海市媒体规模则比较小,以光线传媒和凤凰出版传媒为代表的媒体业还没有形成区域间的大型集团。当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但是缺乏自己响亮的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比,在品牌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应着力加强每个产业1-2个重点园区的建设,打造上海独有的城市品牌与城市名片。

(三)培育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国际化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产业的联动效应,加强政府、企业、供应商等之间的联系,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形成一批独具特色、世界级的知名品牌。创意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文艺演出、电影业逐步走出国门,大型国际会展项目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第一,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导向为主。产业发展前期,政府导向比较明显,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中,真正实现多元化发展。

第二,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更新换代。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影响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在未来的发展中,科技因素更好地融入文化发展,完善当前已有的数字媒体、DRC工业设计、软件业等产业,不仅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种类和内容,推动产业更好更快地更新换代,也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刺激消费,增加产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产业国际化趋势凸显。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差距很大。这一点在数字媒体业表现尤其突出,由于复制性强,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相对较高。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熟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通过立法与政府政策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有助于艺术创造再创造,也有助于实现产业品牌化、国际化。

第四,文化消费需求刺激公民创意社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主要参与者为政府、企业及艺术家等特定人群,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熟及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多,消费能力强劲,公民更多地参与到创意社会的建设中,通过广泛免费开放艺术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激发公民的创意精神,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提供接触创意产业的机会,使人们享受创意生活。

1.杨群.上海百万人投身文化创意产业.解放日报,2011-9-23

2.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田舒云.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及产业结构.东方企业文化,2010,4

4.钱敏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探讨.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5.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王海平.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与举措.行政管理改革,2011,12

8.陈洁民,尹秀艳.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北京市文化发展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