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月珍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海南儋州 571700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总是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职业危害,其中针刺伤就是其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职业伤害。针刺伤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凡是由医疗利器造成的刺伤、划伤等都属于针刺伤,如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缝合针等等刺破皮肤或者造成皮肤深层受伤出血[1]。护士因为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而且每天要为患者打针等,所以护士是发生针刺伤进而感染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高危人群。针刺伤的护士常常会感染比如肝炎、艾滋病等能够通过血液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又因为中国是肝炎大国,乙型肝炎总感染率很高,可以高达60%以上,所以肝炎的在针刺伤后被感染的人数最多[2]。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本研究对本院200例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士做了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目前本院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其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临床科室工作的200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所发生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所有护士根据问卷项目进行填表。问卷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所在的科室、工作时间、学历及有无针刺伤、针刺伤后如何处理、1年内针刺伤发生次数及针刺伤发生在哪个环节、对如何保护不被针刺伤的建议等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调查问卷200份。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对各变量分别定义及赋值。对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的比较。
经过调查分析:200例护士中有90例护士在1年内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45.0%。其中发生多次针刺伤的有23例,占调查人数的11.5%。
90例护士针刺伤发生的环节构成比以注射器用后毁损所占比例最高,有30例,占33.3%。见表1。
90例护士在被针刺伤后的处理情况比较中,只有41例进行了正确的处理操作,占45.6%。见表2。
临床护理人员因为要经常接触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所以很容易发生针刺伤,其概率与其他职业相比要高很多。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护士是经针刺伤后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3]。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等20余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也导致了护士成为这些病毒的受害者并潜伏感染[4]。目前,针刺伤的发生多为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的失误造成。通过本次的研究调查提示很多护士在工作中容易犯粗心的错误,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操作,技术不规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人针刺伤发生在拔下针头所致,有的是套上针帽引起,有的在毁损及泡水时;有的护士在操作时不戴手套,如果不慎就容易被针刺伤。总之,在操作的全过程中都有发生针刺伤的可能,尤其是在注射器毁损时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也是多发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避免针刺伤及自我保护的最好措施之一。
表1 针刺伤发生的操作环节构成
表2 针刺伤后处理情况
相对来说,本院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还做得不够,有一部分人在本次调查中对被针刺的认识不高,认为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也没有刻意去重视。现在一般的护士专业也缺乏职业防护课的相关教学,导致护士从业后职业防护意识模糊[5-6]。本调查提示大多数护士还需要接受如何避免针刺伤的相关防护教育。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院也应该注意建立安全护理观念,增强广大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每位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针刺伤的严重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防护措施。操作时要戴手套,如果手或其他皮肤被污染后要立即清洗。同时,加强对毁损针头等问题的重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很多护士对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重视不够,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针刺伤后的处理。临床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清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清洁并包扎伤口。如果患者为相应病毒携带者,还要尽快检查抗体,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7-8]。本院有很多护士在针刺伤后都只是稍微处理下,或者有的甚至不处理,这样是一种对自己很不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在针刺伤后积极处理,以免留下后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需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改变不好的工作习惯,严格规范操作,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同时注意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注意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尽量采用防护性护理工具。
[1]程桂珍,蒋凤莲.医院卫生员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J].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2009,4(6):966.
[2]Tan L.Report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preventing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Arch Intern Med,2011,161(7):929.
[3]李红,连剑娟.我国护理职业适当防护水平评价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41.
[4]孙月梅,索士敏.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调查及发生原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78.
[5]姚月芳,王静.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索及其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93-94.
[6]董荔,张艳.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对策[J].重庆医学,2009,38(2):235.
[7]马翠萍.新训卫生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1,9(7):128-129.
[8]高英华,杨萍.手术室护士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4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