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3-09-07 08:11吴亚岑唐雪琴李华桦张长杰杨艳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偏瘫下肢疗法

吴亚岑 唐雪琴 李华桦 张长杰▲ 杨艳芳

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科,湖南长沙 410008;2.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16;3.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汕头 515041

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所要面临的一个异常严重运动功能障碍问题,特别是下肢由于负重的不对称性会导致患者姿势和步行状态的改变,因此,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独立行走和常规运动模式的学习[1]。为了更好的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本院采用在常规康复治疗过程中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分为治疗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 8 例,平均年龄(51.24±10.53)岁,平均病程(43.56±7.53) d;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3.41±11.43)岁,平均病程(41.21±8.23) d。 入选标准为初次发病、病程6个月以内、能独立或在手杖辅助下行走10 m以上、站立平衡评定Ⅱ级,并且无其他严重心、肺、肝、肾损伤。两组患者其他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每日1次,每次15 min的运动想象训练,持续治疗6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坐位平衡、站位平衡、从坐到站、步行训练,同时辅以针灸、中频电和按摩治疗[2]。运动想象疗法须在康复治疗前进行,具体做法如下:事前由一名治疗师在一个安静的坏境中进行动作讲解,并示范动作内容,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运动模式和感觉。具体动作主要由5个动作组成:想象从床上翻身坐起于床边站立10 s后再坐回床边;想象由坐到站,站立后将非瘫痪侧的下肢放置于身体前方台阶上,身体则向瘫痪侧慢慢倾斜,坚持10 s,此项目练习重心转移;想象站立后将非瘫痪侧下肢慢慢抬起,单脚站立10 s,此项练习单腿全部负重;放松全身,想象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平稳、协调、规律的交替步行;想象两腿交替上下楼梯[3]。以上5个动作想象2~3次。在运动想象治疗期间,治疗师要密切监视。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1 d和治疗6周后由另一名治疗师评定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 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表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5个指标[4]。

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患者两腿稍分开,各站于2个弹簧秤上,平稳之后按照康复师的口令慢慢将身体尽可能偏向瘫痪侧,持续20 s,记录数值,侧3次,取平均值。瘫痪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为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的平均值的与体重的比值。

5 m最快折返跑速度:记录患者步行5 m再返回起点所用的时间,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统计的数值为步行的总路程与步行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值越高表明步行速度越快。

BBS评定:此项目是评价患者的平衡能力,满分56分,得分越高反映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强。

FMA(下肢部分)评分:此项目是评价患者的下肢分离运动。满分为34分,得分越高则说明下肢的分离运动越好。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偏侧瘫痪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 m最快折返速度,经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BBS和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想象运动疗法是在电脑中演练所设想的运动情景而不伴有实际运动方法,通过感觉和知觉的复杂运动重新激活记忆中的运动行为[5]。其理论基础是心理神经肌肉理论,通过想象将安排的动作流程强化和完善。通过想象改善运动技巧并给肌肉提供额外的锻炼机会,从而帮助患者康复。目前这种训练方法还不完善,治疗方案也必须按照患者的各自特点实施[6]。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

指标 治疗组(n=2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0)治疗前 治疗后最大负重百分比(%)5 m折返速度(m/s)BBS评分(分)FMA评分(分)27.31±10.23 0.23±0.03 27.76±9.21 14.79±3.34 79.81±7.43 0.54±0.08 51.45±4.33 24.78±4.76 31.45±9.76 0.23±0.06 28.86±8.32 13.88±4.89 71.43±11.25△0.44±0.11△48.37±7.78 20.78±4.67

本实验中采用5 m最快折返速度对患者下肢的负重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则更能直观的反映患者的承载能力的改变。经治疗后两项指标均发生显著性的改善,充分说明想象运动疗法具有良好疗效。BI评定评价简单易行,评价了治疗效果和预后;BBS评价了患者在静、动两个状态下的平衡功能[7];FMA主要反映了患者在软瘫期、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分离运动和正常运动的恢复过程中的功能水平,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方法[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进行6周的康复治疗后,BBS、FM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的的提高,说明康复治疗效果明显,而此二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动想象疗法对日常活动能力、平衡能力的康复作用效果不明显。其中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 m最快折返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运动想象疗法对患者下肢的康复作用明显。通过本研究说明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1]吴志远,缪飞.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1):11-14.

[2]张艳明,宋为群,王茂斌.卒中后脑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的研究的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759-761.

[3]谢琳,王强,金永臻.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5):354-356.

[4]杨远滨,王芗斌.中医意念与康复的运动想像疗法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0):761-762.

[5]闫彦宁,赵斌,贾子善,等.运动想象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中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57-59.

[6]胡永新,王强,孟萍萍,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273-276.

[7]朱琼祥,周丽燕.偏瘫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内科,2008,3(2):193-195.

[8]麦国钊,任醒华.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20.

猜你喜欢
偏瘫下肢疗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