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霞,孟祥浩,刘星期
(1.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 芜湖241000;2.中煤矿建公司,安徽 合肥230000;3.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
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七成,而我国煤矿地质构造复杂位居全球前列,高瓦斯矿井分布广泛,瓦斯事故发生不断,安全问题制约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仅2011年间,我国煤矿就发生瓦斯事故119起,死亡533人[1]。据统计,因瓦斯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我国煤矿矿难全部死亡人数的80%。瓦斯爆炸成为煤矿矿难头号杀手,这是天灾还是人祸[2]?美国工业心理学界认为,人的行为导致伤亡事故的比例高达90%。我国工业企业发生的大量的事故中,70%~80%是人操作行为发生错误引起的[3]。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因素是各类伤亡事故的重要致因已成为国内外工业心理学界和安全科学界的共识[4-8]。“人”的因素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环境刺激引起人的行为心理失常(如反应失误等)引起操作失误造成事故[9-10];另一类是人与生俱来存在某种心理缺陷或自身生理、心理与所从事职业岗位职能不匹配,通常在岗位操作中形成稳定的诱发伤亡事故行为的不安全心理特征,称之为事故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11-13]。煤矿瓦斯检验人员(以下简称瓦检工)作为煤矿六大特殊工种之一,其岗位职能特殊重要性居于首列。瓦检工担负着井下瓦斯浓度监控检测任务,尽管瓦斯监测工具、检测方法日益更新现代化,但是再先进的仪器也得由人来操控,其岗位胜任力不仅需要工作经验、技术水平、责任意识等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分配能力和安全人格特征等一系列安全心理品质。目前的瓦检工选拔、培训偏重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对瓦检工的岗位职能产生重要作用的安全心理素质却很少关注,瓦检工的安全心理选拔、培训、检测基本处于空白,通常事故发生后以追究岗位人员违章、失职等予以调离。无论是瓦检工的心理素质与岗位职能安全的相关性,还是瓦检工的心理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研究煤矿瓦检工的安全心理阈限与安全心理参数,及其安全人格心理结构、安全行为心理模型为瓦检工的选拔、培训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增强瓦瓦检工岗位天赋能力,提高我国瓦检工安全心理水平,切实保障我国煤炭资源的安全开发,提升国家煤炭资源的能源保障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在中煤矿山建设集团公司支持下,利用特殊工种员工集中培训、复训机会,完成心理测量取样。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煤矿山建设集团公司下属的分布全国各地的矿井工程项目部250余名瓦检工。
在对各类岗位操作行为时——动分析基础上,选择与瓦检工岗位操作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反应准确性、反应敏捷性;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分配能力;情绪稳定性、心理适应性、行为粗心冲动性等安全人格心理特征为研究内容进行测量。实验心理学仪器选用华东师范大学教仪厂生产的声光反应时测定仪EP204,运动反应时测定仪EP206-P,注意力集中测试仪EP701C,注意力分配测试仪EP708A,以及YG人格问卷。所得测量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取样对象的特殊性和测量项目的多样性等原因,造成被试人数在各测量项目间有些许差异。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的利用效果,被试人数以其实际参加的测量项目为准。测量中瓦检工参与声光反应测量项目的人数为252人,参与运动反应时测量项目271人,参与注意力集中测量项目254人,参与注意力分配测量项目254人,参与Y-G人格测验234人。瓦检工各项安全心理等级评定的方法是,根据正态分布理论,当数据呈正态分布时,将-3s~3s这一区间划分为等距的5个等级,当数据分布非正态时,则采用百分位数作为划分等级的临界值。即,正态数据转化为Z分数,则数据等级划分的临界值分别为-1.8、-0.6、0.6、1.8,对于非正态数据,则以第3.6、第27.4、第72.6、第96.4百分位数为临界(注:保留3位小数)。
2.1.1 瓦检工反应敏捷性统计分析(声光反应和操作反应)
瓦检工反应敏捷性统计分析,光反应、操作反应敏捷性正态性检验见表1。
声光反应敏捷性:由于Sig.=0.000<0.05,数据分布不为正态。此时,标准差和均值不能完全描述数据特征,故表2给出其常用百分位数划分其等级(注:最差等级的临界值为该项指标的安全心理阈限值,下同。)。
操作反应敏捷性:由于Sig.=0.200>0.05,数据分布为正态。将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1.2个标准差,如表3所示。
表1 瓦检工声光反应、操作反应敏捷性正态性检验
表2 瓦检工声光反应敏捷性百分位数(等级划分)
表3 瓦检工操作反应敏捷性等级表
声光反应敏捷性以反应时为指标,该项目等级划分,值越小说明越优秀。故,声光反应敏捷性≥0.610为声光反应敏捷性很差的员工,占总人数的3.6%(100%~96.4%)。
操作反应敏捷性以操作平均运动时间为指标,该项目等级划分,值越小说明越优秀。故,操作反应敏捷性≥0.354为操作反应敏捷性很差的员工,占总人数的3.8%。
2.1.2 瓦检工反应准确性统计分析(声光反应和操作反应)
瓦检工声光反应准确性频率分布见表4。瓦检工操作反应准确性频率分布见表5。
表4 瓦检工声光反应准确性频率分布表
表5 瓦检工操作反应准确性频率分布表
声光反应准确性以选择反应的出错次数为指标,因此数值越大,反应越不准确。由于反应准确性只有9个取值(0、1、2、3、4、5、6、7、8),且相邻值只相差1,故它的灵敏度不高,但却是评价员工岗位操作行为安全性必不可少的参照。出错3次及3次以上的员工有18人占总人数的7.1%,他们是反应很不准确员工。
操作准确性以运动出错次数为指标,因此数值越大,动作越不准确。由于它只有2个取值(0,1),且相邻值只差1不是一个很好的操作准确性指标,由于操作的准确性与行为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评价标准。出错次数为1的员工,共计22人,占总人数的8.1%,他们为操作反应准确性很差的员工。
2.1.3 瓦检工注意力品质统计分析(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分配)
注意品质有多种,其中注意集中和注意分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对于瓦检工的岗位行为安全稳定亦是如此。瓦检工注意力品质正态性检验见表6。
注意力集中时间、注意力集中质量:由于Sig.=0.029,0.001均小于0.05,拒绝数据为正态的假设。得出结论:数据分布不为正态。表7给出其常用百分位数以划分等级。
注意力分配指数Q:由于Sig.=0.052>0.05,接受数据为正态的假设。得出结论:数据分布为正态。以正负3个标准差划分5个等级,如表8所示。
表6 瓦检工注意力品质正态性检验
表7 瓦检工注意力集中品质百分位数(等级划分)
表8 瓦检工注意力分配指数Q等级表
注意力集中时间以有、无噪音条件下在靶时间为指标,因此它的数值越大越好。故,注意力集中时间≤19.424为注意力集中时间很差的员工,占总人数的3.6%;注意力集中质量以有、无噪音条件下在靶时间除于出靶次数为指标,因此它的数值越大越好。故,注意力集中质量≤0.138为注意力集中质量很差的员工,占总人数的3.6%。
注意力分配指数Q以反应时为指标的注意分配指数Q1和以正确次数为指标的注意分配指数Q2的均值决定,它的数值越大说明越优秀。故,注意力分配指数Q≤0.341为注意力分配很差的员工,占总人数的3.5%。
通过岗位职能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操作安全需求,情绪稳定性、心理适应性、行为的粗心冲动性等安全人格心理特征共同构成煤矿企业特殊工种员工共性的核心的安全人格心理结构,上述三项人格心理品质是构成潜在事故的重要心理因素。Y-G人格量表中D、C、I、N四项特质反映人的情绪稳定性,O、Co、Ag三项特质反映人的心理适应性,R特质反映人的行为粗心冲动性。瓦斯检验人员安全人格心理各项指标阈限值如表9所示。
表9 瓦检工安全人格心理阈限值
根据Y-G理论,B系统高分段体现不良心理特征,各指标特质百分率大于70属于安全人格心理欠佳的范围,大于90则达到安全人格心理很差的程度。由表9可知,瓦检工情绪稳定性(D、C、I、N百分率均值):≥68.75为情绪不稳定类员工;心理适应性(O、Co、Ag百分率均值)≥86为心理适应性差的员工;行为粗心冲动性(R特质百分率)≥80属于行为莽撞,粗心冲动类的员工。上述安全人格心理特征阈限值整体上处于B系统百分率70~90之间,即处于欠安全至不安全范围内。上述情绪稳定性阈限值为68.75,略低于Y-G人格测验中百分率“70”的标准,说明瓦检工情绪稳定性数值总体上为正向偏态分布,即瓦检工群体的情绪稳定性高于一般人群,施测过程中也发现瓦斯检验人员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他们多数是具有丰富的矿山井下工作经验,从生产一线转岗到该岗位,情绪稳定性指数与其工作经验、年龄显然相关,这既符合理论要求,又尊重被试群体的职业特征心理差异。
由表2~9得到瓦检工各项安全心理阈限值,但人的心理复杂多样,有了安全心理品质的阈限值并不代表有了评鉴员工安全心理的标准。为准确、全面的对员工安全心理进行评价,这就需要研究制定安全心理参数标准。经过近三年的测量研究,根据各项心理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和被试员工群体心理现实背景,结合岗位操作行为时——动分析,着眼于对瓦检工生产操作行为安全性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安全心理品质,制定出瓦检工安全心理参数。这种基于安全心理阈限值制定出的安全心理参数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助于促进形成新的矿工安全心理选拔模式和矿山安全管理评价系统。
瓦检工安全心理参数标准如下:①反应能力(声光、操作):声光反应敏捷性≥0.610;操作反应敏捷性≥0.354;声光反应准确性错误次数≥2;操作反应准确性≥2为欠安全类员工。②注意力品质(注意集中时间、注意集中质量、注意分配指数):注意集中时间≤19.424;注意集中质量≤0.138;注意分配指数≤0.341为欠安全类员工。③情绪稳定性指标百分率≥68.75为情绪不稳定的欠安全类员工。④心理适应性指标百分率≥86为心理适应性差的欠安全类员工。⑤行为粗心冲动性指标百分率≥80为行为冲动、粗心大意的欠安全类员工。在实践应用中,参照安全心理参数标准,经过安全心理筛查处于安全心理欠佳的员工可进行培训、复训、换岗等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对于安全心理水平优秀的员工力求人——岗匹配,充分优化配置矿山人力资源,切实保障矿山安全与效益。
表9得到瓦检工情绪稳定性、心理适应性、行为粗心冲动性三项安全人格心理指标的阈限值,安全人格心理指数低于阈限值水平,无疑具有潜在的事故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煤矿瓦斯检验人员的岗位职能关系着整座矿山的安危,关乎广大工友的生命,他们身处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即便是数字化的远程瓦斯监测,在面临突发危险时既要临危不惧,更要临危不乱,准确判断、正确处理,其心理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情绪稳定性,这就要求瓦检工无论面对什么环境、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冷静、沉着,不能有过大的情绪波动。情绪的稳定促进心理稳定性和心理适应性,心态平和才能够持续地保持良好状态,有效防止操作行为粗心冲动。瓦检工安全人格心理结构是瓦检工安全行为的重要心理机制,无疑是其岗位胜任力构成及评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心理测量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瓦检工反应敏捷性、准确性;注意力集中、分配能力;情绪稳定性、心理适应性、行为粗心冲动性等各项安全心理品质阈限值,制定了安全心理参数,探究其安全人格心理结构作为该岗位员工的安全心理检测评价标准。但是上述“阈限”、“参数”、“结构”对员工安全操作行为作用并非是同等的,各项心理品质也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有机联系、整体作用的,如反应敏捷性与劳动效率相联系,反应准确性与操作行为的安全性密切相关,瓦检工——关乎生命安全的岗位,反应敏捷的前提必须是反应准确,否则反应敏捷不仅毫无意义,甚至会酿成灾难。从安全生产和劳动效率方面分析,必须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概括出对安全行为和劳动效率起决定性作用的心理素质模块。煤矿瓦检工安全行为心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瓦斯检验人员安全行为心理模型
本研究建立在心理测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上,获得了煤矿瓦检工各项安全心理阈限与安全心理参数,探究瓦检工的情绪稳定性、心理适应性、行为粗心冲动性等安全人格心理结构,构建了煤矿瓦检工安全行为心理模型。旨在制定出煤矿特殊作业人员安全心理量化评价标准,建立瓦检人员安全心理准入制,促进煤矿员工的安全心理评鉴选拔,将安全心理选拔由井下移至井上,由岗后移至岗前,由事故后移至事故前,有效实现安全管理重心前移,确保矿井安全,矿山和谐。煤矿员工安全心理水平优化提高,“人-岗”匹配性增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保障煤企安全生产和资源开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茹燕,徐春浩.半个世纪 一种追求 几代坚守——记勇斗“气老虎”的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科研团队[N].光明日报,2012-02-29.
[2]Craw.天灾还是人祸?瓦斯爆炸成煤矿矿难头号杀手[N].2012-03-05取自http:∥www.dayoo.com/roll/201203/05/10000307_105970952.htm.
[3]Duane P S,Sydney E S.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工作[M].时勘,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刘星期.大型动力设备操纵员工心理选拔的意义[J].心理科学,2008,31(5):1258-1259.
[5]Li J Z,Kang L X.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system of safe employee in coal m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490-496.
[6]Li J Z,Sun J L.Study of selecting and arranging coal mine safety personnel based on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J].Proceedings of the 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Industrial,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2010:257-262.
[7]Zhang S C.Analysis of the miners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its control measurements[J].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ies,2002(3):788-792.
[8]Hou B Y,Chen F.Safety psychology applicating on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information system [J].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1,143(1):325-329.
[9]Ford M T,Tetrick L E.Safety motiv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rth Americ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8,19(8):1472-1485.
[10]Gemma C,Donna M B,Helen D C.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occupational safety[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12,50(1):92-109.
[11]刘星期.12076例工伤事故行为与时空因素的关系分析[J].心理科学,2011,24(3):358-359.
[12]郭崇建.心理因素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J].现代职业安全,2008(87):77-79.
[13]Raja V R.Mining disasters caused and controlled by mankind:The case for coal mining and other minerals[J].Natural Resources Forum,2009,19(4):30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