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仰沦陷的世界

2013-09-06 16:34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41期
关键词:尤里奥地利安娜

杨时旸

在大多数影迷的印象中,导演尤里西·塞德尔的作品从不回避那些惊世骇俗的题材,比如,性与宗教,以及人性的堕落。和很多有抱负的欧洲导演一样,尤里西·塞德尔对于这些题材的选择只是把它们当做探讨人类精神世界的载体,而非故意卖弄。如同他自己所言,“我从不羞于展示那些人们不敢直面的道德、文化禁忌。但这要和人物与故事的核心有关,否则纯粹为了制造骇人的效果而拍那些场面是很蠢的,也不是我想做的。”

继上一部《天堂:爱》之后,这位奥地利导演交出的这部《天堂:信仰》仍然执著地秉承了他的理念。作为三部曲结构的第二部,女主角安娜·玛利亚是上一部电影主角特瑞莎的妹妹。作为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她几乎屏蔽了一切世俗生活,无心照顾截瘫的丈夫、没有教友以外的朋友、拒绝酒精与娱乐、认为电视中播放的一切充满污秽……安娜·玛利亚的生活就是在工作之后怀揣着圣母像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敲门,对人们说“流浪的圣母来看望你们了”。她要求后者为这尊雕像提供一个空间供奉,并带领人们一起祷告。有人将之拒之门外,有人出于礼貌而应付,有人认真地与其辩论。安娜遭遇了无神论的中产阶层、没有身份的移民、穷困的酒鬼以及底层的失意者。在安娜心中,每一次传教被拒,都象征着这个世界的沦陷以及上帝对自己的考验。

与此同时,她最应该施予帮助与照顾的丈夫却被她厌弃于家中。这个残疾的男人无法接受妻子的古怪举止,更无法忍受对自己的冷漠。安娜在家中每天必行宗教仪式,比如一边演奏电子琴一边动情地演唱圣歌,或者跪在圣像面前,脱光衣服用皮鞭抽打自己。

相比于上一部《天堂:爱》对于性的直接描写,这部影片其实克制而冷静。影片中的那些横平竖直的静止镜头让整部电影充满肃穆和死寂的气息。导演尤里西·塞德尔经常将摄影机对准深邃无人的走道和安娜本人整洁得如同无人居住的房屋。这些冷色调的画面和静止的构图完美地映衬着一个狂热者的偏执内心。

尤里西·塞德尔本人以每部电影拍摄前超长的准备时间闻名于电影界,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在开拍之前,导演带领着团队抱着圣母像一家一家采访信徒与教会,就如同影片中狂热的安娜所做的一样。这直接影响着女主角对人物的塑造,也为影片的真实气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影片中除了对女主角偏执传道的描述,一些细节也透露着导演更复杂的意图。安娜的丈夫被设定为一位不拒斥世俗生活的穆斯林,而安娜本人则在医院工作,她工作时,要操弄着象征科学精神的精密仪器为病人诊疗。而这两个设定似乎都与她的信仰相悖。影片并未直接描述这之间的冲突,但这背后引而不发的尖锐矛盾却更加深刻。在这部沉重的电影中,其实总会穿插着引人发笑的细节,但笑点背后却又都是愚昧与无奈。最终,因为丈夫不堪忍受现状,两人之间爆发了一场肢体冲突。安娜无法理解为何自己如此虔诚还会遭受这样的折磨,她开始用抽打自己的皮鞭打向圣像……

有人说,《天堂:信仰》直面了宗教对人的控制,但实际上,导演想传达的远非如此简单。西方电影中的宗教题材司空见惯,其中很多都并非要证明神的存在与否,更多的是通过影片中人物的论辩与故事的演进激发起人们的独立思考,思索神明与世俗的关系、对于信仰与迷信的界限以及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这才是这类电影真正的价值所在。

导演尤里西·塞德尔代表作

《狗日子》

热浪侵袭下的奥地利,似乎每个人焦躁的内心都在炙烤下扭结,流露出怪诞而隐秘的举动。肥胖的退休老人、失去孩子的离异夫妻、推销安保系统的男人……影片用浓烈的纪录片风格叙述了六组人物焦躁的内心世界。

《进出口》

乌克兰的单亲妈妈奥尔加不满在医院的低薪工作,到了奥地利寻求更好的生活,她做色情视频女郎,为富人当保姆,在清洁公司做清洁工,始终颠沛。与此同时,奥地利的年轻人保罗却因为被人追债,决定去往乌克兰。影片安静而残酷地呈现了底层世界的孤独、贫穷与死亡。

《天堂:爱》

女主角特瑞莎是一位专门为残疾人士提供服務的护工。一天,她将女儿送到姐姐家,自己与朋友飞到肯尼亚度假,期望能在那个号称“欧洲女人天堂”的地方寻找到新的爱情……

《天堂:希望》

特瑞莎13岁的女儿肥胖又无礼。她参加了一个奥地利的减肥夏令营。在那里,她爱上了夏令营的负责人。这个男人比她大了整整40岁,关于他,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医生。因为今后不可能在一起,医生拒绝了这个小女生的示爱……

猜你喜欢
尤里奥地利安娜
安娜作品
春水涨又停
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尤里的漫游之旅
尤里告状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会治病的鱼
火药桶
居高临下的祝福
做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