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华
就宏观数据而言,当下外资不仅没有撤离中国,反而还有增资迹象。
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到9月,中国内地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86.09亿美元,同比增长6.22%。不过,这也是近三年来,外资少有的一波对华投资增长高潮。
波士顿执行集团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跨国公司认为中国仍然是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亦在10月表示,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从人力、土地、资金、原材料等要素成本、基础设施、税收、市场稳定性、市场规模和政府制度环境来看,无论是与周边发展中国家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投资环境都有明显优势。
2008年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增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释放的红利达到顶点,外商直接投资较“入市”前已经翻了两番。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并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从2008年的11月起,形势急转直下,外商投资金额增速陡然下降36.52%,此后又连续下滑8个月。
这种下滑势头一年后又再度上演,从2011年11月起,除了2012年5月出现0.05%的一次微弱正增长外,一直连续下滑到今年1月,前后长达一年。不过,2012年也是全球外资直接投资的低点,较往年下滑了18%。历史性的拐点也在这一年出现: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外资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的52%。
历经这两次低谷后,中国吸引的年度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便止步于1100亿到1200亿美元之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外资流入持续下降,从国内来看,土地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使我国吸收外资的竞争优势有所弱化。
在此期间,流入东南亚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则是成倍的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流入印度尼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是5年前的3倍以上。而另一个投资热点越南,外国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总额增长5.1倍。此外,缅甸、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最近几年也出现类似外资急速流入趋势。
尽管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已经进入一个增长相对平稳的阶段,但无论是从投资地区还是行业,已经出现了结构性变化。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部地区吸引外资同比增长只有1.69%。昔日外资投资重镇东莞,今年前三个季度,该市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约为32亿美元,尚且不足引进内资项目协议投资金额的四分之一,据此,当地政府认为东莞已经摆脱对外资的依赖。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今年9月初,韩国三星电子在西安市投资5亿美元建设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该项目主要用于为三星电子去年在西安投资70亿美元新建的高端存储芯片做配套。这只是外商投资“西进北上”的一个缩影。
不过,就引资绝对额而言,东部地区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今年前9个月,仍然有83%的外资投向了东部地区。
与10年前、乃至5年前外商重点劳动密集型投资制造业不同,如今,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已经全面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市场疲弱,一些外资公司,特别是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迁往东南亚低收入国家。与此同时,流入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如先进电子元器件生产)的外国投资快速增长。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总数在过去五年翻了一番,在2012年底达到约1800家,显示中国吸收外资的质量和结构不断改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早期外资到中国投资主要是看重低价的土地、劳动力等,现在更看重中国庞大的市场。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但是中國劳动力素质也有了大幅提高,能够承载附加值更高的加工工作。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明显高于制造业。前三季度,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2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李炜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向服务行业。一方面,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业,未来扩展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鼓励投资、鼓励发展服务业,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