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作假品自高

2013-09-06 18:10邓忠强
杂文选刊 2013年12期
关键词:私心作假刘秀

邓忠强

东汉光武帝时期,陈留东昏(今河南兰封东北)人刘昆,在当江陵县令时,发生了一件奇事。那一年县里突发火灾,不一会儿风助火势,烈焰腾空。刘昆闻讯后赶赴现场,看到火势愈来愈猛,心里惦念着百姓安危,便不由自主地对着大火磕头,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多会儿就风平火息。《资治通鉴·卷四十三》记载说:“昆向火叩头,火寻(接着)灭。”一场灾难很快得到化解。

后来朝廷又调他为弘农太守。弘农郡(今河南西部灵宝市一带)地处晋豫陕之间,北濒黄河。当地猛虎横行,经常在乡间和道路上吃人,旅客不敢经过。刘昆在弘农当政三年,施行德政,爱民如子,郡中教化大行。这时又出现了一桩奇事,“虎皆负子渡河”,当地老虎都背着虎崽,渡过黄河,到别的地方去了。弘农郡终于恢复了平静,百姓安居乐业。

光武帝刘秀听说这些事情,感到惊奇,认为刘昆是个能臣,就提拔他到中央机关任光禄勋之职(掌领宿卫侍从之官,位列九卿)。召见时刘秀迫不及待地问他:“据说你在江陵,能‘反风灭火;后来治弘农,伤人吃人的老虎却北渡黄河,跑得远远的。你治理地方推行了什么德政,竟有这般不同寻常的效果?想必你定有高招。”

出乎意料的是,刘昆却不顾皇帝的兴头和心思,坦然回答说:“偶然耳。”言外之意是,臣何德何能,这都不过是我偶然碰上的事,与实施“德政”又有啥关系呢?

刘昆原本说了一句大实话,可此言一出,“左右皆笑”,皇帝左右的人都忍不住笑了。笑什么?當然是笑这位刘大人脑筋不开窍,朴实木讷太傻冒,现在皇上都肯定了你治政有方,咋不趁此天赐良机,把自己的功劳摆一摆?换成他人,不把自己的功绩吹破天才怪呢!在这个向“最高领导”汇报成绩经验的时刻,刘昆不但不自吹自擂,反而给自己的工作成果下了个“纯属偶然”的结论,这在某些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不合时宜、大煞风景!然而,到底还是刘秀懂得吏治之道,他厌恶阿谀奉承,喜听直言真话,见刘昆如此坦荡无私,实话实说,禁不住感叹说:“这才是有德行的长者说的话啊!”于是,下令把这件事记载在史书上。

汉章帝(刘炟)时,也有一个敢说实话的大臣第五伦(姓“第五”)。第五伦不仅敢说实话,而且“言事无所依违”,态度鲜明,毫不含糊。他为人忠厚朴实,不喜欢花言巧语;为官能做到“奉公尽节”,以“贞白”著称。因此,大家都称赞他心地明朗,没有私心杂念,是个刚直清廉的好官。

一次,有人故意试探他,直截了当地问他:“您有私心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关系到个人名节形象的好坏,若是那些庸官俗吏或贪佞之徒,平时装模作样,道貌岸然,谁也不敢公开承认自己“有私心”。然而,第五伦却回应得很直率很干脆,他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次朝廷选拔官吏时,心里总是惦记着送马的那个人,可我最终没有任用他。像我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第五伦的答话实在令人感慨,坦诚的话语,真诚的态度,让人一眼就看到了他清澈明净的心田,可谓真君子也。对那个送马者,他既没有收礼受托,又始终没有荐用提拔,不过是“心不能忘”而已,何谈“以权谋私”?然而,即使这些一时闪现于内心深处的“私念”,第五伦也敢亮出来晒一晒,足见他严于修身,心怀坦荡,光明磊落,其境界之高尚,令人景仰。

官不作假品自高,刘昆不假冒邀功而政绩自在,第五伦言己“有私”却更显“无私”,“实话实说”非但没有影响他们的公众形象,反而使他们的形象和人格更加熠熠生辉。相反,古往今来,那些趋利作假、编造谎言、虚报瞒报、沽名钓誉、吹牛浮夸、自欺欺人的人,哪一个最后不是遭到身败名裂的下场?历史常常无情又多情,从第五伦和刘昆这两位古代高级官员身上,今人也许能悟出一些为官之道和做人之道吧。

猜你喜欢
私心作假刘秀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现代心理测验中防止作假的方式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大公无私
文怀沙的“作假”与李辉的“揭疤”
文化三维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