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3-09-06 08:47傅树德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建议

傅树德

【摘 要】介绍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对基层环境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基层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工作的强化建议。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议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妥善处理了多起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如浙江台州血铅事件、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福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污染事件与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污染事件,有力保护了我国环境安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权益保障。但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环境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自然环境面临着更大威胁,诱发突发、重大环境事故的原因更加复杂,同时也更加多样,导致环境恶化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抑制,使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中存在突出风险隐患,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1.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为加强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对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快速而有效的处理,必须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基本内容为应急预案建设、应急机制、体制与发展的健全等内容。其中,建设应急预案体系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入手点,法制建设是保障,体制建设是核心与基础,而机制建设则是这一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和支撑因素。

1.1应急管理机制的概念

应急管理机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及发生之后这一全过程中,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管理措施和方法,且这些方法及措施均具有理论化、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点,其外在形式体现为政府管理应急事件的职责和能力。应急管理机制主要有应急预防及准备、对环境进行监测并预警、展开应急处置和救援、完善事后重建及恢复等环节。

1.2在环境应急管理中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因为突发环境事件有关联性、衍生性、紧急性、波及范围广与造成损害严重等特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通常也十分紧急且较为复杂,因此,建立并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是对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并给予保障的必要措施。

当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预案、法制、体制和机制上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尤其是基层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更显突出,下文仅着重谈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2.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2.1事前预警工作不到位

在现阶段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中,普遍存在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认识不到位,对应急管理预防机制缺乏足够重视,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应急知识、防范意识培养及教育宣传无法满足需求,公众的防范意识、自救能力和救助能力仍待提高,使公众面对公共突发性事件时惊慌失措,缺乏理性,无法采取措施或积极配合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

2.2应急指挥系统不健全

在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应急处理时,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指挥及决策工作无客观支持,现场信息和数据交换较为滞后,人力与物力不能形成统一而迅速的调度,在开展应急指挥时,依据不是法律或应急预案的规定,而是凭领导人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展开指挥。

2.3缺乏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

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或在报告时存在瞒报、谎报或缓报现象,更未及时对公众加以公布,这对事件谣言的消除及社会稳定的维护极为不利。

2.4环境应急管理联动协作机制不健全。

相关部门、地区缺乏有序而顺畅的协作,在处理应急环境事件时联动性不强,影响了管理效能的实现,甚至还会延误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处理的有利时机。

2.5应急队伍建设滞后,应急应对能力不足。

应急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和监测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救援及应急处置队伍;应急设备配备不足,缺乏与时俱进的应急处置与管理技术;在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上存在严重不足,储备物资的数量及种类不能有效满足应急环境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救援需求。

3.强化基层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相关建议

3.1完善预防预警机制。

“有效预防会使突发事件的损害程度降到6%”(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王金生教授)。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就可大大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首先,应建立并完善安全隐患排除管理机制,对隐患排除与治理中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加以明确,并由政府予以监督落实,保证隐患治理工作可以规范、经常性展开。要建立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长效管理机制,对危险源及污染源加强排查力度,建立风险源数据库,扩大环境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将常规环境监测对于突发环境事故具有的预防作用充分发挥。

3.2对应急管理的决策及指挥机制加以完善

应对信息技术、环境科学及地理信息技术加以充分利用,构建环境应急管理的信息平台,建立相应指挥平台,促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指挥、处置更加迅速而合理。要全面开展“应急指挥官”制度建设,给指挥官以充足的权力及职责,对重大危机进行处理时,在将专家组支持充分利用基础上鼓励指挥官及时做出决策及创新,将其应急决策能力、协调及指挥能力全面提高。

3.3加强信息公开机制建设

对于应急环境事件加以有效传播可以帮助公众树立对政府部门的信心。应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舆论引导,对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建设并不断完善,根据严格把关、正确引导、主动引导的原则将相关信息向公众公开,杜绝隐瞒真相或滞后公开信息造成公众猜疑。

3.4建立培训及宣传制度

要建立相应培训及宣传制度,在此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及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讲,使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升,提高公众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深入认识。同时,要建立应急培训制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复合型环境应急管理人才、监测人员、风险评估人员及救援人员,同时要注重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修复型人才,构建知识体系全面的专业应急队伍。

3.5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突发环境事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比例逐渐加大,这就需要不同地区及部门间展开通力合作,共同防范处置,,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不仅在应急响应阶段合作,还要在准备、预警、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加强合作。一是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二是完善区域联动机制。

3.6构建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在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处置时,充分而及时的应急物资供应是成功开展处置工作的物质基础。应构建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将污染处置物资、专用装备、仪器、通讯设施等涵盖于物资储备计划中。某些物资不适宜长期存放且需求量大,可和就近工厂签订协议,由政府给予相应经济补偿下在工程内部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

3.7建立应急评估制度与责任追求制度

建立应急决策评估制度,将决策责任及决策权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应通过评估制度建设对应急演练展开合理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中,要通过责任追求制度的建立促使各级管理人员提高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提高基层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迅.关于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若干思考[J].环境保护,2010,29( 21):154-155.

[2]闪淳昌.对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14(1):12-13.

猜你喜欢
建议
别人打你一拳,为什么不建议你还手
为什么点外卖建议你点湘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Making Suggestions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