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珍,张学洋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民族中学,江西吉安 343000)
中小学校园危险源的辨识及安全标准化探讨与研究
刘七珍,张学洋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民族中学,江西吉安 343000)
在我国,中小学校园内的事故时有发生,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越来愈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校园内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同时,针对各种危险源,进一步进行安全标准化的研究探讨。
中小学校园;危险源;校园事故;安全标准化;生命与财产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天大约有40名学生死于交通或者食物中毒等事故[1]。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43.75%发生在小学,34.82%发生在初中,9.82%发生在高中。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其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2]。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学生接受正常教育的同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
危险有害因素[3]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其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通常情况下,其与有害因素二者并不加区分而并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正是这些危险因素导致校园内的意外事故。
校园的意外事故发生或存在的范围、种类及其危险有害因素是错综复杂的。目前,据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参照工业事故的分类,大体上,可将学校事故细分为七类,分别如下:(1)挤踏伤害事故;(2)危险建筑物导致的事故;(3)体育活动伤害事故;(4)中毒事故,包括食物中毒、实验室中毒、煤气中毒等;(5)火灾、爆炸事故;(6)校内交通伤害事故;(7)其他伤害事故,如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掌握尺度不够,或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总结曾过往中小学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事故,其中因为拥挤、踩压,建筑物质量及食物中毒这三类校园伤害事故最为常见。
群体性挤踏事件是指在人员密集场所中,由于现场秩序失去控制,发生拥挤、混乱,导致大量人员被挤伤、窒息或踩踏致死的事故。中小学校园人员集中,具备了挤踏事件发生的客观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今,中小学校共发生踩踏事件12起,死亡近80人,受伤260多人[4]。
具体分析,存在着挤踏危险之处存在于:学生宿舍的走廊、楼梯口以及各出入口或学生食堂、澡堂出入口。
分析挤踏事故发生的规律,结合中小学历史上所发生过的挤踏事故,分析存在的具体原因,如图1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导致校园挤踏事故发生的原因:
(1)校舍的布局及类型等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标准;(2)外部环境,如过道走廊等的照明条件及未设置指示标志等导致的安全隐患;(3)学生自身素质,如年龄大小、男女性别差距、生理及心理等方面因素。
目前,很多中小学的建校历史比较悠久,众多学校校舍、宿舍、厕所、食堂等建筑物质量问题是引发学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江西某小学曾经发生因为厕所质量问题导致2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近年来,随着各种建筑物“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及中小学事故的频繁发生,中小学的学校建筑物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及制定颁布相关各项法规的同时,学校建筑物等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绝大部分建筑物得到了修葺或重建,建筑物质量达到较高的国家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括教职工住宿区在内的大部分建筑物仍有一小部分由于各种原因继续使用。这就导致建筑物的质量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因素,其可能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总结近年来校园内由于危险建筑物导致的事故,其危险有害因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由于建筑物质量等问题或各种不可抗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坍塌危险隐患;(2)由于自然因素或建筑物质量未达到国家相关安全规程导致的触电包括雷击危险隐患;(3)由于设备陈旧等因素导致建筑物发生火灾危险隐患;(4)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学生高空坠落;(5)由于建筑物上搁置各种悬挂物等导致砸伤更甚砸死等安全事故。
体育运动伤害已经成为校园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2005年,山西沁源县郭道镇中学学生由于学校的扩招,晨练场地不足,集体到附近公路上跑步,导致21名师生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5]。
分析体育事故伤害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1.客观原因
(1)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老化。中小学学校设施陈旧老化,未能及时修复或拆除,这些给学生安全带来隐患。(2)体育设施设置不当。体育设施设置活动空间不足或与周边环境相冲突给学生安全带来隐患。
2.主观原因
(1)学校制度不严,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门卫制度不合理,致死非学校人员进入锻炼场地,人员繁多导致运动事故。(2)学校安全保护设施不当。(3)教师责任心不强或教学手段缺乏科学可行性。体育教师在课中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在上课时间擅离职守,对学生监督不力。(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够,活动随意或对器械违规操作。
中小学校园内发生中毒事故主要是在食堂、实验室以及教职工家等食物或煤气中毒或毒害性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实验室中毒
中小学学校实验室的设施很多使用已久,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可能存在故障或缺陷,从而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同时,学生未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而进行相关操作导致身心伤害,或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实验室中毒,如在进入化学实验室未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等导致的化学中毒。
2.食物中毒
中小学校园内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学校卫生制度不严或者学校领导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千禧年,江西省南昌县某学校46名学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导致大面积的食物中毒事件。总结以往中小学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事故,其原因大致可分为:
(1)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以及文具或者其他物品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卫生、安全标准;(2)生产经营者疏于食品卫生管理,对食品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环节中的卫生安全问题注意不够或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等。中小学学生一般分为在校生(住宿生)和走读生(在校外用餐)两种类型,这就导致了学生餐饮管理的分散被动性。尤其是校外的用餐场所,如小摊小贩的流动性大且大多卫生条件及食物质量等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导致食物卫生质量问题成为学生食物中毒的又一大隐患。
3.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主要发生在学校食堂及在校职工自己家里。主要原因可分为:
(1)排烟不畅;(2)安全设备老化与缺失;(3)操作的失误。
学生宿舍、实验室等都是校园火灾的多发地。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宿舍学生密集,经常存在不安全隐患,已成为威胁中小学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
具体分析校园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宿舍区
(1)明火点燃。有些同学因为晚上在床上点蜡烛看书,更有甚者吸烟乱仍未熄灭的烟头,在宿舍焚烧垃圾杂物等。
(2)使用电器不当或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中小学宿舍内的用电线路是按日常照明设计的,一般为普通电压220伏,而电吹风机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容易导致线路过热发生火灾,尤其是当线路老化时,更易引发火灾。
2.教研区
(1)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由于实验室设备众多,连接线路复杂,设备陈旧或由于管理不当,或学生操作仪器不当导致的火灾。
(2)易燃易爆品引起。化学实验室主要储存着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酒精、煤气等燃料;钾、钠等低熔点固体。这些易燃易爆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引起燃烧和爆炸[6]。
(3)化学试剂存放不当引起。化学实验室存放试剂时,应根据试剂不同特点、分类存放,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还要经常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
3.教职工生活区
(1)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等较大功率的电气设备的同时使用,或电线线路陈旧老化,酿成火灾。
(2)教职工生活区燃气系统安装没有严格遵守规范或安装材料有缺陷或安全装置配置不全导致火灾。
中小学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当中小学校区地址位于市区中心地带时,来往车辆频繁,从而导致中小学校园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大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机和行人的安全意识淡薄违章造成的。另外,一些进入校园的人员和车辆对校园的整体布局不熟悉也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重要原因[7]。
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大致分为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如图2所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
(1)路况缺陷。校园布局拥挤,道路多弯道,或校园建设期对路面施工信息不了解使路况信息缺失导致校园交通事故;(2)视线不良。校内各种建筑物设施等致使视线存在盲区;(3)交通标志缺陷。安全提示标志不规范等导致的校园交通事故。
2.主观因素
(1)司机违章。货物超载、闯红绿灯等;车辆运行时,将手臂、头等部位探出车体的外轮廓线等;(2)学生交通意识淡薄。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上未成熟,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交通事故。尤其是对走读生而言,这些潜在的因素成为交通事故的又一大隐患。
若想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保障同学以及教工的人身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由于中小学学校安全管理相对较难。为建立安全标准化的体系,应依据危险源,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成立校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从上至下“倒金字塔”型层层相扣的管理体制,从而保障校园的安全。校级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图如图3所示:
健全的制度是保证各项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执行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建立健全规范和约束人们日常安全生产行为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为保障校园安全,必须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例如,建立校级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档案管理制度等等。
安全教育是确保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教育内容包括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及防溺水、防中毒等各种防范措施等日常安全知识。通过学习日常安全知识,使中小学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进而确保校园安全。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学校成员,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学校成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自发意识,才能确立长效的安全机制,实现组织的长治久安。
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包括一些重要部位的防护网、道路减速障碍物、交通标识、停车场、消防设施等。随着中小学接收基础教育人口的剧增,这些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中小学生走读生大多骑自行车上学,因此需要建设一些自行车棚,同时有必要在道路上设立交通标识牌,如此,不仅可以使自行车停放有序,同时也可以使行人与自行车各行其道,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由于校园人口增加,发生火灾事故的隐患也增加,而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人员伤亡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必须按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学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校园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家庭的幸福,校园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8]。加强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保证校园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校园硬件设施的投入,科学规划校园建设,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齐抓共管,努力创造一个文明、安全、有序的校园安全环境。学校教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减少伤亡事故,使学校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和健康安全生活的场所,以保证亿万中小学生获得和保持一生的身心健康。
:
[1]白小英.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J].新课标,2009,(5).
[2]李玉兰.安全意识淡薄,近半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7-03-28(5).
[3]紫勇利.郑州大学北校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任常兴,吴宗之,刘茂.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挤踏事故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2):102 -106.
[5]白莉,曹士云.学校意外伤害事故防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401-404.
[6]薛亮.中学化学实验事故分析研究[J].实验教学研究,2007,(17):8 -9.
[7]杨启富.多校区校园安全研究:以台州学院为个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邓鹏宇,吴清旸.我国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学校长,2008,(5):49 -51.
G47
A
1001-7836(2013)01-0087-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32
2012-06-15
刘七珍(1982-),女,江西吉安人,中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张学洋(1981-),男,江西吉安人,中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