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鹏飞,姚 坤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009年2月,郑州地铁1、2号线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从此,郑州进入了地铁建设。根据建设规划,6条轨道交通线路将组成“三横两纵一环”的棋盘放射状交通网络,线网全长202.5 km。已开工建设的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西起西流湖站,东至市体育中心站,线路全长26.2 km,全线共设20座车站,均为地下车站。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分东西两段,西段线路始于河南工业大学,在长椿路与新龙路的交叉口设河南工业大学站;沿长椿路—规划站前大道—郑上路,至一期起点西流湖站;东段线路始于一期终点体育中心站,沿明理路向北,途径龙子湖高校园区,至规划河南大学国际学院。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在进行城市轨道网络规划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轨道交通线路站点的选择的合理性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建设和运营费用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等都将产生具大的影响。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专家通过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的合理选择进行了研究,如分别针对客流量、站点间距的优化、乘客流量概率分布等因素,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站点选址优化方法。
通过查找文献,暂未得到关于郑州市地铁1号线站点布局合理性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郑州市即将竣工的地铁1号线站点的合理性建立了分析模型,分析了郑州市地铁1号线的站点合理性问题。
(1)郑州市的各区域人口密度保持不变;
(2)居民密度可以真实地反映客流量。
(1)ρij为密度(当i=1时为站点密度,当i=2时为人口密度;j=1,2,3,4,分别表示各个区域);
(2)Li为1号线在各区域的长度(i=1为中原区;i=2为二七区;i=3为管城区;i=4为郑东新区);
(3)Fi为1号线在各区域的份数(i=1为中原区;i=2为二七区;i=3为管城区;i=4为郑东新区);
(4)Ni为1号线经过各个区域的站点数(i=1为中原区;i=2为二七区;i=3为管城区;i=4为郑东新区);
(5)L为1号线总长(L=26.2 km)。
站点选址的的和理性与否与城市发展及线网结构的协调性有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最大限度的方便居民出行,最大化的服务于国民经济。我们对1号线所经过的商业中心、枢纽站,以及周边的停车场及周边其他路线所经过的交通枢纽进行了统计,如下图1所示(CAD作图)。
图1 地铁1号线周围及所经过的附属设施情况
我们对1号线所经过的站点上所经过的公交车路数进行了统计,得到了1号线的各站点与公交车站点交汇情况,即1号线的各站点有多少路公交车经过,如下表1所示。
表1 地铁1号线的各站点与公交车站点交汇情况单位:路
由表1可以看出1号线所经过的路线中设置了20个站点,其中除西三环站和郑州东路站没有公交车站外,其余的18个站点都至少有一路公交车站,方便了人们的换乘。并且考虑到部分地区客流量集中,为重要客流集散地或居民居住地,如碧沙岗、医学院、紫金山、火车站,地铁站点的修建吸引了更多的客流量。同时,在原来没有公交站点的西三环和郑州东路设置了地铁站点,补充了原来公交的不足。
一个好的站点设置应该最大的与人口密度相对应,即呈线性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有更多的客流量以及更好地服务更多的市民出行,因此,需要建立站点密度与人口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3.3.1 站点密度
我们将1号线所经过的路线划分成各个区,这里暂定四个区,则站点密度ρ ij
利用画图工具对题目中原图进行栅格统计得到1号线在各区域的份数Fi,通过无量纲化,得到1号线在各区域的长度Li对1号线的份数进行统计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区域份数
利用matlab求解Li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区域长度(km)
统计得各区域的站点个数如下表4所示。
表4 各区域站点个数Ni(个)
继续利用matlab求解ρi,列表5如下:
表5 站点密度ρij(个/km)
3.3.2 人口密度
查找各个区域的人口密度ρ2j如表6所示。
表6 人口密度(个/km)
3.3.3 曲线拟合
利用excel进行人口密度与站点密度的曲线拟合,得到与之间的关系为拟合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地铁站点选址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应该为绝大部分的市民提供方便。通过对地铁1号线所经过的有关周边设施,郑州市地铁1号线的建成之后,为更大多数的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图2 站点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通过统计经过各站点处的公交路线数,可以知道,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补充与完善作用。
为吸引更多的客流量去的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站点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居民密度,使站点密度与人口密度尽量成线性关系,才不至于造成浪费。通过模拟,得到相关系数,相关度很高。这一关系既说明了1号线的站点选址是比较合理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现有假设条件下,郑州市地铁1号线的站点选址还是比较合理的。
:
[1]张涛,刘晓峰.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2):110-112.
[2]周和平,宗传苓.基于乘客流量概率分布的轨道车站合理间距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2005,23(9):50-54.
[3]李君,叶霞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方法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8):1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