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娇 徐亚男
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临床分析研究
魏媛娇 徐亚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和心功能正常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28例, 按超声心功能检查左室射血分数≤0.4(60/128)和>0.4(68/128)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比较二组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性。结果 二组间血红蛋白t检验P=0.01<0.05;红细胞压积t检验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低,有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和心脏自身代谢。
心功能;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冠心病
心血管的重要功能是实现全身的血液循环, 当心因性因素使这种血液循环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 称之为心功能不全。本文观察了60例冠心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CHF)[1,2]和68例冠心病心功能正常者血液中血红蛋白 (Hgb) 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情况, 并对这种变化与心功能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 经本院心内科治疗已出院的冠心病 (CHD ) 患者128例(诊断符合冠心病标准)[3,4], 按出院前最后一次超声功能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值≤0.4和>0.4分为观察组(60/128)和对照组(68/128)[5,6], 提取出院前最后一次Hgb和Hct作为评价数据。二组间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住院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具可比性(P>0.05)。本资料中剔除以下情况:合并另外一种心脏病、贫血、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咯血和其他出血性疾病。
1.2 方法 二组间基本的治疗方法为异舒吉或消心痛、肠溶阿斯匹林、调血脂药。对照组部分患者使用了倍他乐克。观察组加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利尿剂, 部分患者入院初使用了速尿、洋地黄和/或多巴酚丁胺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 行心脏超声LEF测定, 出院前3 d进行最后一次心脏超声LEF测定, 并提取观察值。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前7 d内复查外周血液分析, 提取其Hgb和Hct值, 所用机型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eck man Coulter ACT diff。
1.3 统计学方法 均以x-±s表示Hgb和Hct, 分别对二组间Hgb和Hct行t检验, 求出P值。
经对二组间Hgb和Hct结果进行t检测, 提示Hgb和Hct值存在差异性。心功能LEF≤0.40者其Hgb和Hct均低于心功能LEF>0.40 者(见表1)。
表1 两组间Hgb和Hct比较( x-±s)
冠心病CHF的发病率居其它所有病因的CHF之首, 为55.79%[7,8]。探讨冠心病CHF时血液中Hgb和Hct变化的意义对理解所有CHF 患者的病理生理有借鉴意义。冠心病CHF时对患者Hgb和Hct产生影响的因素为:水、钠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变化、慢性咯血、多消化系统淤血影响造血营养素的吸收, 心源性肝硬化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组织(骨髓)在慢性反复缺血时对促红素的反应性等。本文提示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冠心病CHF者的Hgb和Hct较心功能正常者有所降低。尽管从使用利尿剂的角度看, CHF者的Hct有可能升高, 但事实却相反。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Hgb和Hct的降低, 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效率[9,10], 同时也有利于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肌血供和心肌需氧之间的矛盾[11,12]。体内含铁量较多时, 可对心肌代谢产生负性影响[13], CHF 时Hgb的降低, 间接提示体内含铁量减少, 这样有利于心肌代谢。综上, CHF时血液系统所发生的变化是对CHF 的积极代偿, 其结果有利于CHF时心肌损伤的修复和血液循环效率的提高[14,15]。
[1] 慕容洋洋, 吴丹, 付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15(3):130-13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36 (1):7-9.
[3] 江苏宁, 江山秀.血清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1):31-33.
[4] 陈灏珠.内科学.第4 版.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274-276.
[5] 王成义, 荣阳, 荣根满, 等.高血压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研究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06,3(24):39-40.
[6] 朱文玲.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36 (3):125-126.
[7] 龙洋, 吴丹凤.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免疫荧光定量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36(5):371-373.
[8] 辽宁省心力衰竭调查组.辽宁省2009, 2010, 2011 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 36 (1):24-25.
[9] 陈国伟.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1-47.
[10] 毛小莲.血液生物平衡疗法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7):297-298.
[11] 戴闺柱.我国在心力衰竭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4):271-272.
[12] 马云霞.血液稀释疗法治疗冠心病42 例分析.宁夏医学杂志, 2006,28(6):342-343.
[13] 陈莹莹, 钱忠明.心肌铁代谢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36(1):60-61.
[14] 陈修.心血管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8-49.
[1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β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34(1):31-33.
111000 辽阳,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心内科(魏媛娇);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科(徐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