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高健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50例疗效观察
肖高健
胃食管反流病;难治性;中西医结合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GERD最有效的药物[1]。但有些
GERD病例应用PPI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河南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自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GERD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2006.4~2012.12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 女30例, 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421±1.9)岁。5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具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嗳气等GERD的典型症状。②口服奥美拉唑20 mg早晚各一次, 疗程8周后症状未获得改善者。③胃镜检查有食管炎的镜下表现, 也可无食管黏膜破损的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NERD)。
1.2 治疗方法 用药前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及临床表现纳入对象。早晚餐前服用奥美拉唑20 mg, 联合服用中药自拟降逆汤(黄连10 g、吴茱萸6 g、柴胡10 g、白芍12 g、枳实10 g、甘草10 g、陈皮10 g、半夏10 g), 8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观察指标
1.3.1 症状记录与评价 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 嗳气为次要症状, 按轻重程度分4度, 0:无症状;1:轻度, 有感觉但不明显;2:中度, 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重度, 症状重, 对日常工作有影响。总体疗效以2个主要症状改善2度或完全消失为显效, 2个主要症状改善1度为有效, 各个症状无减轻或加重为无效。
1.3.2 胃镜评价 按1998年中华医学会内镜学会烟台会议制定的分级标准:0级:黏膜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I级:黏膜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 无融合现象;II级:有条状发红、糜烂, 并有融合, 但非全周性;III级:病变广泛, 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治疗后改善II级或炎症表现完全消失者为显效, 改善I级为有效, 无变化或加重者为无效。
2.1 症状评价 治疗前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12例、33例、5例。治疗后症状消失36例, 轻度7例, 中度5例, 重度2例。显效36例, 有效1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6%。症状在治疗前后的改变(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症状比较(n)
2.2 胃镜评价 其中3例NERD治疗后胃镜复查无改变,其余47例中, 显效27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7%。胃镜下表现在治疗前后的改变(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食管炎内镜分级比较(n)
研究表明, GERD的症状和黏膜损伤与胃酸强度呈正相关, 因此抑制胃酸的强度与GERD的治愈率明显相关。奥美拉唑为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 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是目前治疗GERD的主要用药, 但在临床上确实有部分GERD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佳, 甚至无效, 故目前有学者提出凡口服奥美拉唑20 mg, b.i.d., 连续服用8周后无效者, 为难治性GERD。西医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常增加PPI剂量或延长治疗时间, 但收效甚微, 且大剂量PPI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且长时间大剂量应用PPI类药物常导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根据GERD的临床表现, 可以归属于中医学的吐酸、吞酸、反胃、嗳气等范畴。吐酸最早可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 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张仲景《伤寒论》:“胃气有余,噫气吐酸”。徐陆周等[2]根据记载对吞酸, 吐酸的病位、病性和特点的描述, 指出吞酸, 吐酸的病症符合现代GERD的临床特点。本病病位在食管, 食管与胃联系紧密。《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少阳之胜, 热客于胃,呕酸善饥”。《临症备要·吞酸》曰:“胃中泛酸, 嘈杂有烧灼感, 多因肝气反胃”。朱丹溪亦云:“吞酸者, 湿热布积于肝,胃气逆则呕吐”。姚峰[3]认为肝气犯胃, 郁热内蕴, 胃气上逆, 是GERD病机之关键, 病变主要在肝胃。可见吞酸, 反酸之证多由于肝经火旺, 横逆犯胃, 胃气上逆所致。肝胃气滞,郁而化热, 湿热内生, 胃气通降失司为其主要病机。治法宜清泄肝火为主。降逆汤中含左金丸和四逆汤。黄连苦寒, 清肝火, 肝火得清, 自不横逆范胃;另黄连还可清胃火, 胃火降则其气自降, 标本兼顾。吴茱萸辛热疏利, 下气, 助黄连和胃降逆能。肝气郁结, 横犯脾土。配合疏肝理气之四逆散,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 枳实理气解郁,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配伍陈皮、半夏取其燥湿, 降逆止呕之功效。
[1] 许国铭.重新认识, 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1):5-6.
[2] 徐陆周, 单兆伟, 沈 洪.胃食管反流病古典文献研究.中医文献杂志, 2009(6):25-27.
[3] 姚峰.四逆越左丸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98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 2005,11(8):17-18.
467000 河南平顶山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