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 静 崔瑞英
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最西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10多年前,这里还是偏远落后的代名词。随着东风航天城的对外开放、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策克口岸的开通,公路铁路通疆达海,额济纳迈开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脚步。走进今天的额济纳,这片神奇的沙漠绿洲到处生机盎然,人们不仅会被雄奇伟岸的胡杨林、碧波荡漾的居延海、神州飞船的诞生地而吸引和震撼,更为这里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感动和振奋。2012年以来,额济纳旗委、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旗这一主题,打好千年胡杨、航天基地两张牌,做好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口岸资源挖掘三篇文章,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口岸兴旗、旅游惠旗、文化塑旗、双拥固旗’六大战略,努力建设美丽、富裕、开放、和谐的额济纳。
额济纳旗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畜牧业、特色农业和沙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把发展农牧业与生态建设和保护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实施膜下滴灌面积7000亩;百亩棉花高产试验喜获成功,农畜产品绿色无公害认证顺利完成,万亩苁蓉基地建设顺利实施。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移民扩镇、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项目扎实有效。居延海湿地恢复建设、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基础建设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建设投资5123万元。农牧民从国家惠农惠牧政策中得到实惠,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落实。
在培育特色产业方面,注重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值能力。巩固发展棉花、蜜瓜和蔬菜大棚种植特色农业,加快了东风镇现代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加快推进生猪、肉羊等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发展沙生产业,加快推进苁蓉、苦豆籽种植开发。
额济纳有森林面积730多万亩,可谓祖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保护和建设这一生态屏障,2012年,额济纳旗启动了夏拉淖尔水库和昂茨河水闸除险加固、策克水闸重建等工程,实施了公益林补偿、退牧还草、航天路绿色通道及围城锁边、“三北”防护林、天然乔灌木林封育保护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和居延海湿地保护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大力推进社会造林,进一步加大生态项目争取力度。
近年来,额济纳的工业支柱作用越来越凸显。旗委政府坚持依托园区,扶优助强、招商引资,促进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其中庆华马克公司300万吨洁净煤、沃源公司30万吨多金属采选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三和公司110万吨盐硝开发及综合利用、中蒙煤炭公司300万吨洗煤、星晨煤业公司200万吨洗煤及清洁型热电联产循环经济项目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先后与山东省招远市和甘肃省玉门市结为友好旗市,为地区间的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和探索“飞地经济”奠定了基础。2011年引进国内资金9.2亿元,实施合作项目14个;签约项目3个,协议引资23.1亿元。全年实施地勘项目135个,为进一步摸清家底,给全旗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奠定了基础。
额济纳矿产资源富集,合理利用好矿产资源,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富民强旗的必然选择,也是旗委着力做好的三篇文章的关键一篇。全旗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旗生产总值的60%多,是财政收入和民生投入的主要来源。下一步,旗委、政府要立足资源优势,迅速做强工业经济,为做大总量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全盟“一带两区”产业布局要求,规划建设好策克——赛汉陶来矿产品加工区,重点发展以煤炭精深加工、盐硝化工、金属矿产加工为主的优势产业。坚持把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全力支持山东招金集团、中铁资源集团等大型企业在额济纳旗进行矿产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产值百亿的多金属采选加工园区。借助与玉门市缔结友好旗市的平台,利用玉门丰富的水、电资源,对旗内特别是蒙甘边界缺水无电地区矿产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合作共赢。
额济纳旗还注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适时发展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力争使工业经济的门类更多、更精。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利机遇,主动作为、加强对接,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政策资源转化为推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口岸经济是额济纳旗的又一个独特优势和经济增长点。从策克口岸自1992年开通临时过货以来,口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过货量连年翻番,2011年,全旗7亿元的财政收入有47%来自口岸。口岸于2010年正式提升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2012年5月,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自治区级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策克口岸成为一片亟待开发的热土。
策克口岸开放20周年
2003年以来,旗委政府先后投资11亿元,建成了口岸监管区和“一关两检”业务楼,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投资21亿元的嘉策铁路、投资42.7亿元的临策铁路的开通,以及投资28亿元的策克至达来呼布镇、策克至天鹅湖一级公路的开工建设,将为口岸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通过贸易往来,中蒙双方合作日益密切,进出口货物量逐年提高,1992年至2011年末,过货总量3116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15.2亿美元。2011年过货总量达1034万吨,是“十五末”的5.6倍。进口商品主要以原煤、有色金属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以粮油、日用百货、服装、建材、农牧机具为主。
目前,口岸物流加工园区已初具规模。一批煤炭精深加工项目先后开工建设,进口原煤量的大幅提升,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惠旗促进发展
额济纳旗有着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45万亩天然胡杨林以“管护最早、保护最好、林分最完整、林冠最丰腴、林木最多姿”而饮誉全国;东风航天城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港”;还有黑水城的神秘莫测、居延海的旖旎秀美、大沙漠大戈壁的壮阔雄浑、策克口岸国门边境的庄严神圣……尤其是胡杨林和航天基地已成为额济纳的特色名片。现在,额济纳旗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提升额济纳形象和带动百姓增收的惠民工程来抓,努力打造魅力宜居的旅游城镇,营造幸福和谐的发展环境,向外界展示额济纳的良好形象,让旅游业成为惠泽地方、惠及百姓的支柱产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地区的“精、气、神”,也是推动一个地区发展的无形动力。额济纳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有居延、黑城文化,今有胡杨、航天文化等,都具独特优势。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好这些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并将文化、文化产业同旅游经济结合起来,是实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以及宣传额济纳、提升额济纳形象的有效途径。旗委、政府一方面着力打造大型实景音乐剧《阿拉腾陶来》、《圣地额济纳》舞台剧,同时完善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宣传文化中心、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主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2012年以来,旗委、政府力抓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牧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广场消夏文艺晚会等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后,额济纳旗各族群众在以陈万荣为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努力推动额济纳旗不断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