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大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2013-09-05 10:04:54翟绪军赵文忠吴凤博王艳秋许甜甜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课程

翟绪军 赵文忠 吴凤博 王艳秋 许甜甜 刘 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9)

一、引言

2012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文件旨在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实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各国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势必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1]。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的数量,更要求人才的质量,尤其是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是我国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社会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国战略的保证[2]。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必要途径[3]。大学生实践能力,即是要求大学生把所学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攻坚克难的能力。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状况的分析,提出伪大学生内涵界定,找到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深层次原因,并为提高伪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合适的对策。

二、伪大学生的内涵

(一)伪大学生的界定

当代大学生是指身心基本成熟,善于构建理想自我,即将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青年群体,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深厚的专业素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普通专业技术人才[4]。

伪大学生,即是拥有本科毕业证,但是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的能力,或者只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没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典型的“纸上谈兵”型的高校大学生。

(二)“伪大学生”的内涵

1.学习方面

(1)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并不具有实际的从业能力,不能满足从业岗位的需求,缺少实际动手能力。

(2)对专业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知识面狭窄,同时缺乏广博的公众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及自学能力,学习态度不认真,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等不良习气[5]。

(3)缺少自我判断能力,没有主见,对于公众事件,盲从随众。

2.生活方面

(1)大学生活没规律,宿舍卫生脏、乱、差,生活重点没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上网、恋爱和享受生活上,日常生活中沉迷游戏、聊天和浏览社交网站、看肥皂剧容易动情。

(2)生活、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观念或者时间观念差,每天都在为打发时间而发愁。生活态度颓废或者总是好高骛远,做事充满幻想和不符合实际的想法。

(3)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沟通能力不强、缺少换位思考能力,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生活上对父母充满依赖性。

三、目前大学生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刚进大学时很多学生在高中时代没有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没有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大学的学习逐渐放松。大二、大三上半学年时,随着部分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老师及周围同学的熟悉,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自己专业和就业的信息,对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够深入。“毕业等于失业”的观点常挂在嘴边[6]。

2.由于经管专业课程安排较少,教学课程安排缺乏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这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更盲目,心情烦躁、生活消极,每天在为如何打发时间而发愁,谈恋爱、玩游戏、做兼职、无故旷课睡懒觉成了打发时间的最主要的方式,有些同学甚至占用上课的时间做兼职,本末倒置,荒废学业。

3.大三下半学年及大四时很多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就业做准备,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考研;为了将来能进入体制内,得到“金饭碗”而削尖脑袋考公务员,据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显示,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46%大学生的目光[7]。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盲目考证,不管自己喜欢与否。大学四年的时光基本上就这样荒废了。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已经被迫进入了就业的大潮中。

(二)“伪大学生”形成的SWOT分析

1.伪大学生形成的SWOT分类

表1 伪大学生形成的SWOT分类表

(1)第一种O>T、S>W型,即培养模式的内部优势明显(专业设置合理,培养方案贴合实际,学生的就业率、满意度高)。外部机会大于外部威胁(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其他院校强的竞争劣势)情况下可以保持人才培养“发展”的状态。

(2)第二种O>T、S

(3)第三种OW型,即培养模式的内部优势明显,但外部环境威胁大于优势的情况下采用对当前培养模式的“增长"方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状态的研究,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优势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适应环境的补充,实现威胁变向机会的转化。

(4)第四种O

2.伪大学生形成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伪大学生就业期望比较实际、对薪水和福利待遇没有太多的奢求、踏实肯干,甘于从基层做起,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可塑性强、思维更活跃,更大胆;由于做兼职较多,所以对现实社会的接触更多,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太多抱怨,跳槽率低,对企业的忠诚度高;普通本科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大多数根据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实用性。

(2)劣势(weakness):伪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没有目标,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有弱势、同时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建设不太成熟、由于所在学校名气较低,很多学生在就业时有自卑感,选择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私营、民营等,和重点大学生的学生相比,面对知名企业时,被录取的机会小。

(3)机会(opportunity):伪大学生对就业期望低,工资、福利及工作环境要求相对重点大学要求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本,加之现在经济环境不太好,一般企业更愿意要这样的人才。普通本科院校一般在地方比较有名气、口碑较好,往届毕业生在当地各部门任职较多,校友资源比较丰富,所普通本科经管专业的学生在当地就业比较有优势。

(4)威胁(threaten):继 985、211工程之后,国家又提出2011计划,国家为重点高校提供更多的资源。但由于现在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人才市场上供给增加,导致大学生贬值,部分重点高校的优秀大学生降低学历或者薪金要求来求职,加之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歧视现象,只招收“985”、“211”高校的大学生,这样使所谓的伪大学生更难找到一份合适地工作。反之技术类专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由于其专业性强,工资要求更低,其就业率高。导致现在的本科生就业的“高不成,低不就”

四、改变伪大学生形成的对策

通过对“伪大学生”的SWOT分析,文章认为应充分发挥目前的优势,降低劣势,抓住机会使自己强大,避免遭受威胁。具体对策如下:

(一)第一种:O>T、S>W型

保持现有人才发展状况。机会大于威胁与优势大于劣势是“伪大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期望实现的。因此,当前处在这个形势下的大学生应该保持现有发展态势。

(二)第二种:O>T、S

1.调整内部专业结构,学生课程应该增加“情商”培养课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选修课增加人文、文学、艺术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塑造很好的性格。

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或者考核制度。对于有些课程本身就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太差。该课程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先进行考试,逼迫学生进行预习,其成绩做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然后再讲授课程,进行期中、期末考试。

3.完善学生培养方案,学生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太少,增加实践课程安排,例如增加“ERP”实践课程,小组成员可以轮换角色来进行操作。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市场营销”课程,老师可以在课程刚开始就把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成立公司,然后来进行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市场推广等过程,课程的结课以小组同学的全程表现及产品的销售效果为依据,给予不同的分数。再如“会计”这门课程本身就要求从业者严谨、认真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所以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像“市场营销”课程那样有趣,反而应该是严格的、枯燥的。

4.提高学生满意度,为老师和学生科研提供条件,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然然后进行信息反馈。

(三)第三种:OW型

1.在学生当中树立典范,积极宣传学生当中励志、刻苦学习学生的优秀事迹,以他们为模范,号召广大学生向其学习,改变散漫、颓废的学习氛围;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的就业信息向在校学生宣传,鼓励广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把握大学时光。

2.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的内容,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大学联盟,学分互认制度;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高校和社会开放。

(四)第四种:O

1.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可以为每位学生进行一次性格测试,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做一个大致的指引。具体实施办法:学校可以把性格测试软件放到本校的教务网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学号登陆测试。

2.在新学生入学安稳之后,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实习参观,使学生更早的了解企业。以便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职业方向。有了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从源头筛选老师,严把质量关;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质量的执行力度、监管力度,防止个别老师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

4.针对有些老师没有工作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有学校联系企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作,例如寒暑假时间老师到企业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

5.聘请企业的高管和老师进行定期交流,交流内容为“近期大学生人才市场情况及企业招聘对人才需求情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等”。

五、结论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的竞争力是通过其毕业生的能力展现出来的。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就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形成了所谓的“伪大学生”,但是仍具有其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学校、大学生、社会、政府共同努力提高“伪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等教育找到适宜出路。

[1]马海波.大学生能力培养与择业方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167.

[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北京:新华社,2004(2):10.

[3]张国志.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14.

[4]商圣虎,罗伟,陈孝宇.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大学生”的重新定义与教育对策研究[J].家教世界,2012(20):140.

[5]李敏.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与特点分析[J].教书育人,2011(15):56.

[6]李易霖.莫让毕业等于失业[N].贵州民族报,2010-10-01.

[7]21世纪.金饭碗的诱惑:“国考热”亟待“冷思考”[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42.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