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海安油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2013-09-05 03:04吴中华李桂云
中国农业信息 2013年4期
关键词:海安县农技用工

吴中华,李桂云,唐 进

(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委员会,海安 226600)

江苏海安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农林牧副渔业生产闻名遐迩,是闻名江苏的鱼米之乡与丝绸之乡。常年种植的大宗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湖桑,但作为海安县最重要油料作物的油菜生产多年来发展势头明显不足,油菜产业徘徊不前,而积极发展优质油菜生产,大力推进油菜产业化进程,不仅是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日益关注的需要,更是油脂加工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因此,政、企、农等应多方合力、千方百计、多措并举以促进海安县油菜产业健康长久发展。

1 海安县油菜生产现状

1.1 面积长期低谷徘徊,并以十边隙地为主

海安县油菜种植面积常年偏小,从县统计局提供的调查数据看(表1),近14年平均种植面积为5650hm2,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为2001年,当年借助于建设国家级双低油菜基地及省农业三项工程油菜项目实施的影响,全县大力实施缩麦扩油工程,夏熟全县油菜面积达到1.17万hm2,而其它大多年份种植面积都在6666.7hm2(即10万亩)之下,近年一般保持在4000hm2左右。而从全市来看,六县一市中海安县油菜面积也是最小的,以2012年情况为例(表2),海安县当年油菜面积为4000hm2,仅占全市面积的5.7%,总体而言,海安县油菜生产当前处于相对低迷阶段。

表1 1999~2012年海安县油菜种植面积hm2

表2 2012年南通市各市县油菜面积 万hm2

2012年底,县农委组织对全县稻麦油生产情况进行随机调查,共调查了9个镇22个村220户,其中有188个农户种植油菜,其中大田种植户13户(占比5.9%),十边隙地种植农户175户(占比79.5%),未种植油菜农户38户(占比14.6%);种植面积最大的为633.4m2,最小的为86.7m2,户均种植油菜226.7m2,据此分析本县多数农户虽然都有种植油菜的习惯,但已将油菜视为拾遗补缺作物,农户种植油菜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兑换食用油,以满足家庭日常需要。因此,多以十边隙地种植为主,面积很小,并渐呈边缘化趋势。

1.2 品种相对集中,并已基本实现双低化

自1997年以来,海安县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一直对双低油菜品种及有关配套生产技术加强宣传推广,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引导,2001年县政府专门印发 “关于加强油菜种子市场管理的通告”,明确规定全县统一经销种植双低油菜,农业行政部门为此加强专项行政执法力度,县乡联合行动,同时县种子公司充分发挥供种主渠道作用,通过农技部门供销全面供应双低油菜,压制劣质品种,2001年全县双低油菜推广普及率已达95%,至2003年全县双低油菜种植普及率达到97%,基本实现双低化。品种布局上,全县基本已形成双低品种”一主一辅”格局,目前全县当家品种为 “秦优10号”,全县种植面积占比约75%,辅助品种为 “秦优7号”,种植面积占比约20%,其它小品种占比5%左右。

1.3 单产相对高位稳定,期待较大突破

根据县作栽站农情点调查统计,近12年 (2001~2012年),除2001年及2002年受菌核病重大爆发影响之外,海安县大多年份油菜单产都在 185~207kg/667m2之间,常年单产水平比全省平均高6%~25%,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4年单产水平位冠全省,2004年、2007年、2011年3年单产水平仅次通州,位列第二,海安县油菜单产水平位列全省前茅,但也一直处于高位瓶颈状态,未有较大突破(表3)。

表3 2001~2012年全省与海安县油菜平均单产比较kg/667m2

1.4 技术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2000~2005年借助于建设国家级双低油菜基地及省农业三项工程油菜项目实施,同时结合海安县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县作栽站围绕双低油菜生产各关键环节,以“高产、优质、无公害”为主题,以 “秋发、冬壮、春稳、活熟”为阶段培管目标,认真组织系列相关技术的试验研究,形成了适合于本地生产实际的优质双低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分别制定了 《优质双低油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及 《苏中地区 “秦优10号”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等相应生产技术标准,县作栽站主持完成的 “无公害 ‘双低’油菜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荣获2003年度南通市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实际生产指导中县作栽站全力推广相关配套高产技术,突出高标准起点,以无公害油菜生产为目标,以无公害粮油产地认定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无公害油菜组织生产,2003~2004年两年间共有5667hm2油菜通过省级整体认证,成为江苏省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优质高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5 有种植效益,但无比较效益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不断提高,农资价格也水涨船高,用工工价提高也很快,农户植粮植油成本常年居高不下。因此,尽管菜籽收购价也处于相对高位,但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用工成本稳中有升,因此种油纯收益未见提高,反而是稳中有降的(表4)。

表4 2006~2012年油菜种植效益分析调查 元/667m2

通常情况下,油菜种植效益比同为夏熟作物的小麦相对高些,但最近这几年麦油种植效益出现了大幅倒挂现象。2008年之前种植油菜其纯收益与小麦是相当的或是明显优于小麦的,而2009年之后油菜种植效益则明显差于小麦,2010~2012年种植油菜其纯收益仅是同期小麦的60%左右(表5),分析其原因不在于成本变化与差异,而是近几年我县小麦产量水平较高,连年上新台阶,自2004起实现了辉煌的九连增,2012年夏收全县小麦单产更是达到 459.3kg/667m2,同时小麦收购价格坚挺,稳中有升,种麦优势明显,效益突出,再加上种植油菜国家补贴(2012年,10元/667m2/年) 也没有小麦多(2012年,61元/667m2/年),农民感觉种油菜比种小麦辛苦,效益又大不如小麦,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普遍受挫。

1.6 机械化程度极低、用工多而集中,用工矛盾突出

海安县油菜栽培方式多以育苗移栽为主,因此,易取得高产,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而集中、用工矛盾突出。海安县油菜生产几乎全程人工化,据农情点近几年提供的数据测算,海安县移栽油菜每667m2平均用工 12.9个 (育苗 0.7个、移栽4个、开沟施肥化除等2.2个、收获6个),而同期免耕机条播小麦由于全程机械化程度较高,每667m2平均用工仅4.7个,油菜比小麦平均多用工8.2个,用工量接近小麦的3倍(表6),另外我县作为全国有名的蚕桑大县,很多农户都有栽桑养蚕的习惯,5月底6月初正是春蚕上山结茧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力,而此时正值油菜收获期,收获一亩油菜需用工多达6个左右,并且油菜适收期很短,过时不收产量损失较大。因此,必须集中劳力适时抢收,同时作为夏熟最大作物小麦也适逢收割期。因此,此时农村用工是最集中、用工矛盾最突出、农民最繁忙的时候,而现在广大农村务农者绝大多数为妇女和老人,农村最为紧缺的就是劳力,蚕桑、小麦、油菜三大作物中,作为种植效益最低的油菜因此备受冷落。

用工成本因素及麦油种植效益大幅倒挂现象应是农户逐步改油种麦,种植面积地位徘徊的两个根本原因,但考虑到农户有种油菜兑换家庭日常食用油的刚性需求与习惯,全县油菜种植面积将基本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没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表5 植麦植油相对比较效益 元/667m2

表6 2006~2012年海安县麦油种植平均用工比较 个/666.7m2

2 海安县加工企业与产业联合体状况调查

2.1 全县油企规模与产能状况

南通家惠油脂发展有限公司是南通市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占全县总量90%以上,下属海安县通用粮油设备有限公司、南通家慧饲料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2.4hm2,固定资产1.1亿元,现有年加工15万t植物油料生产线、2万t高级烹调油生产线和年产10万t饲料生产线各一条,2012年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100万元,其中加工菜籽2.4万t,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国内菜籽加工企业。公司拥有包括家惠、家家乐等7个油脂品牌,主要产品为大豆、菜籽、花生、葵花等高级烹调油、色拉油。近几年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特种油加工、小包装加工、细分市场,做到高中低档全覆盖。

2.2 产业联合体运作状况

优质双低油菜产业化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方都能收益,从而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使产、加、销各环节有效地衔接。

2001年时,因建设国家级双低油菜基地及实施省农业三项工程油菜项目实施和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当年油菜面积扩张到1.17万hm2。同年,在县政府领导与协调之下,由县农委牵头,本着 “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组建了由家惠公司、县乡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民三方参与形成的产业化联合体,同时明确了三方的职责:家惠公司负责组织产后优价收购及产品深加工;县乡农技部门负责产中技术指导与产后中介服务,密切农企合作,农户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做好油菜生产。成立初,联合体有序运作,三方共同受益,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2001~2004年,家惠油脂公司共增加菜籽收购量3万t,成为联合体中受益最大的一方;全县植油农户因增产及单价提高而增收6000多万元,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参与产后运作,组织收购菜籽,获得了部分组织费等收入。但因这种合作行为带有较强的政府指导性质,缺乏稳定的合作基础,联合体的合作关系在2005年后日渐松散。

目前,公司主要依靠1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为其在周边县市组织货源,现钱现货交易,无稳定契约关系、因此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3 海安县油菜产业发展措施

3.1 加强政策与资金投入,建立种植基地

油菜产业要发展,油菜生产必先行。实现规模种植,取得油菜生产量的突破与提升是油菜产业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多年来因为上述诸因素影响,导致农民植油积极性低落,面积严重不足,全县油菜总产多年都在1.2万t左右徘徊,未能实现重大突破。而1.2万t的生产量即使完全供应给家惠油脂公司,按照其日加工量1000t计算,仅是该公司12天的产能,因此每年家惠公司不得不从外地购进大量菜籽等原料,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包括增加种油补贴或奖励、加大有关项目投入、加强种植业结构力度、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农民进行油菜种植,建立和扩大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农业部门应多渠道争取更多项目支持,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组织高产技术指导与示范,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扩张油菜种植面积达到0.6667万~1.0000万hm2,以确保年总产2万~3万t菜籽左右。

3.2 加强财税政策、产业资金扶持,支持油企技改投入

政府职能部门从财税政策、产业政策上扶持龙头油脂加工企业,鼓励其增加投入,进行技术革新,加强对低芥酸保健油的研究与生产,形成品牌,推向市场,注重开发低硫甙饼粕的饲用价值,加强菜籽的系列附加产品,如氨基酸、蛋白质、植酸及单宁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提取和深加工技术,充分延长产业链,形成一个以发展菜籽油和蛋白质工业为主体,饲料工业和精细化工产业为辅的新格局,努力创造市场亮点,坚持向深加工要效益,企业壮大后也才有能力在菜籽收购价格上让利于农、反哺于农,才能进一步刺激双低油菜生产,促进油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3.3 完善产业联合体模式,开展订单种植

发展订单农业是解决双低油菜产销脱节、实现双低油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从江苏省各地的实践来看,主要存在四种形式:一是龙头加工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优质优价收购合同;二是龙头加工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签订三方合同,由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再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三是龙头加工企业与收购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收购企业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四是加工企业和农业技术部门合作组建农业科技型企业,联合和农户签订合同,企业和农业技术部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从海安县目前情况现有情况看,以参考第二种合作方式较为恰当,即在原有产业联合体模式上进一步加以完善,联合油脂加工公司、农技部门、充分利用海安县各镇已组建的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本着 “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则基础,形成 “公司+农技部门+经济合作组织+订单”的新模式,油脂加工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签订三方合同以协商确定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再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油脂加工企业负责优质优价收购,农技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与项目投入,助力实施规模化生产,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桥梁中介作用,负责组织油菜生产基地连片种植,并与基地农户之间开展订单契约生产,协助厂家收购。油企、农技、农合组织、农民四方结盟,利益共享,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3.4 增产降工增效,提高种植效益

3.4.1 推广超高产栽培技术,向增产要效益

近年来海安县油菜大面积单产水平一直维持在180~207kg/667m2水平,虽位列全省前茅,但一直未有大的突破,而结合当地相关高产试验及周边油菜高产典型(如通州市)生产情况比较分析,本地高产示范田单产可达到250~275kg/667m2,因此该县油菜产量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潜力。一是对已有高产栽培技术加强示范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二是在现有种植制度结构下,针对关键技术环节,积极研究稻后茬育苗移栽超高产配套技术,力争使单产水平提升至225kg~250kg/667m2,力求高产更高产,以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植油积极性。

3.4.2 研究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努力降工降本

用工成本因素、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不佳是阻碍我县油菜生产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为缓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提升植油报酬率,提高油菜种植综合效益,着力研究轻简栽培模式,已是刻不容缓。目前在我县比较切实可行的轻简栽培方式主要有板茬移栽技术、旱田直播及稻田套播技术,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等。近几年板茬移栽已占油菜总面积的80%以上,技术上比较成熟,旱田直播技术虽然应用推广面积较小,但技术上无实质性的瓶颈障碍,而稻田套播技术,因前茬水稻收获偏迟及草害较重等因素影响,技术风险较大,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因机械收割产量损失较大及十边隙地种植推广难以有效大面积推广。今后工作重点以每公顷油菜平均节本增收1500~3000元为目标,针对已有轻型栽培模式(特别是稻田套播技术和机收割技术)和一些新型轻简栽培技术(如机械摆栽技术)加强技术配套研究及试验示范工作,努力提高海安县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形成有效生产力,降工降本,以真正形成适合于本地推广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

3.4.3 推广种植油蔬两用型油菜,提高植油综合效益

普通油菜一般只作为油料作物种植,而不能利用菜薹作蔬菜,油蔬两用型油菜既可收获菜籽又可摘薹作蔬菜。 “宁油16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菜薹鲜嫩,具有野菜的清香,口感优于青菜苔,食用时无需去叶去皮,可全部炒食。从种植到采摘都在冬季,不用任何农药,是一道绿色的环保菜肴。2009年在海安县城东镇示范种植0.0667hm2,在油菜生长的薹期,主茎薹高40cm时,摘取15cm长的鲜菜薹上市,一般每公顷油菜可摘薹2250~3000kg,摘薹后补施尿素75kg/hm2,促进分枝抽生,这样对后期菜籽的产量影响不大,所摘菜薹按照1.5元/kg价格上市销售,每公顷可增收3375~4500元,增收效益显著。

海安县海安镇、城东镇等有条件的城郊结合地区农技部门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可联手建设 “油蔬两用”油菜种植生产基地,并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同时深入到各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公司进行产品推介,实现农超对接,这样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提高了植油综合效益。

3.5 发展油菜观光旅游,形成新的地方特色产业

千岛菜花休闲农业风景区,始建于2009年,位于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风景区利用当地独特垛田风光,大力开发现有资源,打造出以油菜花海观赏为核心,农村民俗表演、农事休闲体验、农副产品销售、水乡美食品尝为补充的服务体系,有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之称,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届 “千岛菜花”旅游节,已成为 “省内有盛名,省外有影响”的休闲农业园区,广受游客的欢迎,3年来累计吸引国内外游客超过千万人次,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结合海安县实际情况,尝试考虑在里下河等地区,引入兴化市千岛菜花风景区建设思路,结合海安县里下河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充分借鉴兴化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本地里下河地区地貌特点,充分发掘人文景观,发展观光油菜产业,将油菜种植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地方特色产业。

猜你喜欢
海安县农技用工
农民工在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问题解答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可爱的小山羊
云姐姐变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