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尔东尘
12月2日,由国家信息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4)”对2014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热点、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内容涵盖了10大宏观经济领域、5大重点行业、6大经济地区、4大世界经济体,目的是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和政策分析提供较为系统、全面的决策参考资料。
报告指出,适应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和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十八大后,我国不再追求高经济增长,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从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要尽量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增加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发展。这些稳中有为的配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特别是2013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分别增长7.7%、7.5%和7.8%,累计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6%,工业企业效益出现恢复性增长,前8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8%。预计全年GDP将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上涨2.7%,均可完成全年预期调控目标。
报告指出,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有所优化。2013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占比2.2%,同比降低0.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42.9%,同比降低1.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54.9%,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考察,与2008~2012年同期平均情况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增加了0.23个和0.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则降低了0.68个百分点,表明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步提高。
在三大主要投资领域中,制造业投资明显减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构成投资增速企稳的主要支撑力量。2013年前三季度,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75.4%,较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下降7.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贡献率则分别提高了10.8个和3.8个百分点。从增速上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5%,比总投资增速低1.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低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4.2%,比总投资增速高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7%,比总投资增速低0.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高4.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正在减速,新增投资动力不足。受益于城镇化进程和年内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实现较快反弹,成为稳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年内房地产市场大幅回暖,房价再次进入较快上升周期,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明显加快。
据了解,在区域投资结构上,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仍高于东部,但减速幅度相对较大。2013年以来,区域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投资协调性有所增强,产业转移成为驱动中西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2013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8.8%、23.4%和23%,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持续高于东部地区。与2012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提高了0.4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降低了2.4个和1.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在铁路尤其是城际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房等领域投资的带动下,率先实现了投资增速回升。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则减慢较多,尤其是中部地区的新开工项目个数已经连续两年减少。
2013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企业效益不佳,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资本市场低迷,农产品价格低速增长,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增长均受到影响。尽管城乡居民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相比于2012年同期回落明显,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再度低于GDP实际增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回落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回落2.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是决定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收入增速下滑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4年的消费增长。
受中央控制“三公”消费影响,国内高档烟酒消费明显萎缩,使得相关消费税收入增速放缓。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商用车增速明显放缓,柴油使用量增速放缓,使得成品油消费税增速大幅回落。2013年1~9月,国内消费税实现收入6353.98亿元,同比增长3.8%,比上年同期回落7.0个百分点。
受房产税有关优惠政策及土地购置面积负增长影响,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增幅有较大回落。2013年1~9月,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1.1%,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3.3个和17.0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一般贸易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8%,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但由于进口商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大排量汽车等高税率产品相对减少;黄金等法定免税商品不缴纳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造成进口税收税基缩小、收入减少。关税同比下降,使得进口增值税、消费税税基缩小等原因,1~9月,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实现收入9981.12亿元,同比下降10.4%,比2012年同期增速回落14.1个百分点;关税实现收入1892.2亿元,同比下降1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0个百分点。
受营改增改革影响,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收入大幅下降,1~9月,营业税实现收入12887.91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
尽管受经济增速回落、价格低迷和结构调整影响,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但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恢复,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电力企业所得税实现较快增长,1~9月,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19434.14亿元,同比增长14.3%,比上年同期增速仅回落0.4个百分点。
2013年6月底,受多重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遽然紧张,货币市场利率飙升。面对银行间短期资金面紧张,中国人民银行采取“拒绝放水”的强硬态度,借以给商业银行警示与教训,迫使其强化流动性管理,倒逼银行控制资产规模过快扩张。以6月“钱荒”为界,后期金融运行情况较前5个月有较大差异。
2013年1~5月,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一直维持在15%~16%的高水平,狭义货币(M1)余额增速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各月社会融资规模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前5个月累计9.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6月底,银行“钱荒”爆发后,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势放缓。M2余额增速跌破15%,M1余额增速则跌至10%以下。9月底,M2余额同比增长14.2%,比5月底低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8.9%,比5月底低2.4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月度值低于上年同期,6~9月累计达4.84万亿元,同比减少8816亿元。预计2013年末M2增长13.5%,高出年初预定增长目标0.5个百分点,全年社会融资规模约18万亿元。
2013年前5个月,在社会融资中,表外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及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合计)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增长显著,表外融资累计2.8万亿元,同比增加1.87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累计1.18万亿元,同比增加5550亿元。两者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43.8%,比上年同期高17.6个百分点。而同期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4.22万亿元,同比仅多增2811亿元。
2013年6月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趋紧,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导致企业发债与票据贴现困难,加之监管层频频公开警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风险,影子银行及银行同业业务活动受到抑制,表外融资增势明显趋降。2013年6~9月,表外融资累计仅1.23万亿元,同比减少149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3442亿元,同比减少5883亿元,两者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32.5%,比上年同期低7.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发力,2013年7月以来各月持续同比多增,社会融资出现回归表内信贷的倾向。第三季度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3316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上升到63.2%,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4.5个和13.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长约9万亿元。
2013年前5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总体平稳,6月银行“钱荒”期间出现飙升,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13.44%。央行在强调坚持“稳健”政策取向、拒绝放水的同时,也及时发布声明,适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6月最后一周至7月,公开市场操作一度暂停。受此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迅速回落,但2013年下半年货币市场资金面仍较为紧张,市场利率水平有所抬升,利率运行区间要高于上半年。9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比5月高0.55个和0.48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和0.48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也传导至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9月底,长三角票据贴现价格指数较5月底上升50%。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债券收益率水平上行。9月底,3个月期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和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分别比5月底提高0.76个和1.04个百分点。
由于预期美联储年内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第二、第三季度国际短期资本加速从新兴经济体撤出,美国新兴市场基金投资研究公司数据显示,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连续两个季度资金净流出,为2011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资本外流导致印度、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股市大幅下挫、本币大幅贬值。直到9月美联储意外宣布维持QE政策不变后,新兴经济体“失血”状况才有所改善。
受国际短期资本撤出新兴经济体与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号文抑制境内企业通过虚假贸易方式进行外汇套利等内外因素影响,第二季度以来,外汇资金流入压力减轻。银行结售汇顺差规模持续缩小,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分别为1791亿美元、596亿美元和437亿美元。与此相应,5月以来,外汇占款投放规模显著萎缩,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分别为12154亿元、3200亿元和1292亿元。外汇占款是银行间市场资金投放的重要渠道,外汇占款投放缩减是造成6月银行“钱荒”和之后银行资金面持续紧张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