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建议

2013-09-05 11:30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23期
关键词:建筑业产业化建筑

建筑产业化(包括量大面广的住宅产业化)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建筑业的深刻变革。

建筑产业化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一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友好。据测算,与传统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分别减少建造用水量60%以上、木材近80%、材料浪费20%以上、建造垃圾约80%、建造综合能耗70%以上;据香港房屋署在15年内对473栋产业化住宅的统计数据,可降低建筑后续维护费用95%左右;此外,可减少施工场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施工扰民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同时,建筑产业化采用新型建筑材料,使用先进建筑技术,可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水耗、减少污染,生态效益显著。二是提升建筑品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在建筑产业化中大量运用,使建筑隔音、隔热、保温、抗震、耐火、防水等性能大大改善,提升了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耐久性。同时,建筑质量大幅提高,据香港房屋署对15年内建设的250栋产业化住宅抽取8栋的统计数据,平均延长建筑使用寿命43%~100%。三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建筑产业化改变传统建造方法,推动建筑业技术整体进步,带动设计、施工、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器、装修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近2000种产品技术创新,促进创新驱动建筑业发展。四是有利于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结构性就业矛盾对我国未来30年城镇化进程将产生深远影响。推进建筑产业化,将促进建设的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技术集成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使建筑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现代化施工方法,用工减少50%左右,且促进以农民工为主体、专业素质较低的工人向高层次、专业化的产业工人转变,同时缩短建设工期30%~70%,实现减员增效,降低用工压力。五是有利于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年来,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是我国建筑业海外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但这一比较优势正快速消失。建筑产业化代表了国际建筑业发展的前沿,在保证工程质量、促进节能减排、缩短工程周期的同时,能显著降低用工需求,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强大活力。六是有利于高质量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建筑产业化支撑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改善高品质需求与落后生产方式之间矛盾,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控制成本。

促进建筑产业化,能使建筑达到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成本不高品质优的良好效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一些突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法制与机制不完善。在法制上,本世纪初,日本实施《住宅品质确保促进法》,加快产业化技术集成,提高住宅品质,取得了成功经验。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产业化发展缺少相关法律支撑。在机制上,还未建立起全过程监管、考核和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评定标准不完善,检查手段不健全,惩罚措施不到位。二是标准和技术体系不健全。在标准制定上,与建筑产业化相关的标准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内容不配套、要求不明确等问题。在技术体系上,建筑产业化技术仍以单项技术应用为主,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建筑技术体系;对新型建筑结构体系、构部件体系的研发投入不足,相应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较少。三是经济政策不到位。现行的财政、税收、信贷和收费等经济政策,未对建筑产业化发展形成有效支持。财政和信贷政策缺乏激励机制,预制构件存在重复征税,城市配套费、电力增容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等收费政策没有考虑建筑产业化的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效益;新技术研发应用的额外投入也没有相应税收减免。四是产业链发展不成熟。建筑产业化没有形成上下贯穿的产业链,构部件产品生产与建筑建造脱节、使用与工程技术脱节,导致质量难以保障、责任难以追究。

我们应抓住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大力促进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法制和机制建设

1999年,原建设部等八部委出台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已不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建议研究制定《建筑品质促进法》,用法律手段推进建筑产业化;建立建筑品质保证制度,强制要求对建筑质量提供合理的保质期。逐步建立构部件产品准用证制度、淘汰制度和质量认证制度,实施企业自控、行业管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用户评价相结合的产业化建筑质量管理机制。对产业化建筑实施市场准入机制,引导建筑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

二、健全标准和监管体系

完善的标准和监管体系是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根基。为此建议,一是完善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运营等环节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化的标准体系。二是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制定高水平的建筑产业化技术标准。三是在规划审批、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销售许可等行政审批环节,建立建筑产业化全过程监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量化指标,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

三、加快技术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建筑产业化技术保障、构部件产品以及产业化建筑质量控制等技术体系。二是设立建筑产业化科技专项,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加快对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将建筑产业化作为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三是参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一批建筑企业、设计院所、科研机构对建筑产业化的技术集成、推广及应用。

四、建立经济激励政策

一是通过财政支持激励企业的建筑产业化技术研究和创新,设置适当条件将实施建筑产业化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对企业开发建设和消费者购买产业化建筑,给予适当税收减免或优惠,放宽贷款比例和期限,降低贷款利率。三是改革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收费制度,改变按建筑面积为依据的收费制度,实施与建筑产业化程度挂钩的征收政策。调整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价格政策,引导消费者从仅关注购买成本向关注综合使用成本转变。四是在土地出让时,将建筑产业化的相关要求纳入评价条件;对产业化建筑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优先安排建筑产业化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

五、培育产业健康发展

良好而成熟的产业链有助于建筑产业化的推广。一是扶持建筑产业化研究与设计队伍发展。研究与设计是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建议将建筑产业化有关要求纳入建筑工程师的教育培训、资格认证、职称评定、资质申请等方面,在企业和专业人员申请资质、升级或执业资格时,对有建筑产业化认证项目咨询、设计、建造业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加分。扶持和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建筑产业化设计研究团队。加强建筑产业化的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扶持农民工转型为有技术专长和职业化素养的产业工人。二是支持建筑构部件生产企业产业化发展布局,促进产业链完善。加大产业化建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试点示范,提供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以迅速形成市场规模效应。引导建筑构部件生产企业由产品供应商向集成商转变,形成完整的建筑产业化技术解决方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相关责任得以明确。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力量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强示范作用。近几年,住建部在全国建立了一些建筑产业化基地,对培育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议在此基础上,加大基地的建设规模和推广力度,扩大建筑产业化示范试点覆盖面,通过产业化基地和示范工程建设,积累基础技术,共享先进经验,破除技术壁垒,推动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四是在绿色建筑推广中加强对建筑产业化的要求。

猜你喜欢
建筑业产业化建筑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建筑的“芯”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