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万晓曦
上海中心大厦在2008-2009年的招标合同中,就已经将应用BIM技术作为一项要求写入其中。上海中心大厦分9个区段,地下5层,地上21层,它比环球中心高140米。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范围包括公司、酒店等等。工程进度是2013年8月3日结构封顶,2014年底工程竣工,2015年正式入驻客户。
最近几年,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围绕上海中心做了关于BIM计划管理的研究。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有四个目标,首先是垂直社区,从上到下有9个分区,观光区分为2层,其中将建成世界上最快的电梯。此外还有绿色社区,目前已经获得国家绿色三星级认证,以及美国LEED CS2.0金级认证。同时,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还在建设云计算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BIM主管靳金表示:“基础设施建好以后会把行业软件都加到云上来,这样改变了日益体现的软件要求。目前看来,这可能还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但是未来几年,将BIM与云结合起来将会看到意想不到的实际价值。”
同时,上海中心也会涵盖很多智能化设计;人文社区中包括书店、博物馆等,之后也将考虑将更多的酒店、办公室融入其中,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希望通过上海中心这个项目,进一步丰富、完善上海陆家嘴地区的功能设置。这样的建设目标给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带来了高难度的标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具体困难体现在,由于工程参建单位众多,项目统筹协调阻力大;项目的海量信息传递较为困难。实际上,这些难点也是工程建设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有各种疑问,怎样将所需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准确找到?怎样将项目中任何细小的信息传递给项目组中的所有成员?怎样更好的管控项目建造的全过程?这些都是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五年项目建设,发现项目管控是一难点所在,同时,由于在项目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造成进度质量控制要求高,使得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在上海中心项目中,各参与方职责明确。上海中心建设方是一个50人的团队,工程部只有15个人左右,BIM应用团队只有2个人。上海中心项目在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后期施工阶段的多种难题。同时,项目组还以BIM为载体,对各参与方产生的利益怎样跟总包、分包进行分配,进行了一些探索。综合各方面经验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建设单位为主导,进行经营化管理模式。
从最初的业主到施工方,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平台上建立了一些交付,也与施工单位进行了互联。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希望利用BIM技术解决信息传递的困难,面对上海中心如此庞大的项目,BIM能够有效解决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然而怎样才能将BIM真正引入进来?并且真正去做BIM的建设?这些问题不仅是上海中心在建造中所需解决的,同时也是很多施工单位、业主都在考虑的问题。靳金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先请施工单位帮助做了一个项目的点,施工单位建立一个模型,再慢慢通过BIM去解决。纵向来说,内部人员都去做这个工作,以期在所有工作中都利用BIM去进行应用。”
200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中心根据美国32个项目总结了使用BIM技术产生的巨大收益和效果。众所周知,中国、美国、印度的建设量基本占全球的60%左右,在2010年,中国的建设量已经超越美国,而到2026年,中国的建设量将会变得更多,如此庞大的建设量如果应用BIM技术后,将会节省大量的开支。
实际上,在应用BIM之前应该考虑如何利用BIM技术取得较高的回报率,怎样构建BIM团队,对于甲方来说BIM团队要怎样建立,对于施工方来说BIM团队又要怎样构建。同时,还包括相关BIM条款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等问题,都需要项目的各参与方在应用BIM之前进行综合考量。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应用BIM技术,一些施工单位用驱动模式,虽然现在所看到的应用比较少。作为甲方的驱动,则需要在项目的最开始时考虑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现阶段来看,国内的BIM应用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设计阶段,当然,在一些施工阶段也有了BIM应用,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2010年制定的上海中心软件实施技术,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施工阶段进行了模拟分析,应用了很多技术,包括工程算量的研究。上海中心的模型更多是与分包商去建立的,理想的信息模型是从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现在更多的是跟分包商把分包模型建立起来,然后总包进行归总,负责检查,如果施工图有变化,需要把模型进行更正。在保证信息模型是正确的前提下,项目的各参与方才能够根据模型进行下一步工作。以竣工模型为例,竣工模型要跟施工现场保持完全一致,竣工模型不能跟施工现场有一些差异。因为只有信息足够准确,才能够使项目进行正常的后期运维。然而,真正做到竣工模型跟现场保持一致其实有一定困难。
上海中心在招标时提出很多要求,包括项目一开始的总包以及分包要求,在项目后期对一些深化出来的专业,也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说团队应该具有的资质,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团队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前,上海中心拥有超过60G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帮助上海中心做数据和模型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帮助流程的管理,包括报告的提交流程等都可以通过平台去提醒的。标准的建立方面则包括一些流程的文档发布、平台要求以及框架之下的标准建立等。
对于业内认可的多承包系统,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事先都会把分包以及模型进行碰撞,然后得出具体哪些结构应该怎么调。目前上海中心的流程都是通过平台进行,大大减少了时间。上海中心已经安装了80多层的幕墙,在安装过程中,现场的返工非常少。同时,上海中心的IP设备全部应用,在现场扫一下设备就可以拿到,也可以跟模型对接,找到当前的设备。
上海中心项目将BIM应用在了多个阶段,并利用BIM进行信息的汇总。根据相关统计,上海中心应用BIM技术减少了60%的工作量,减少了90%的焊接工作,实现70%的管道作业率。此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可以保证模型的正确性。三维激光扫描也可以做一些现场检测,不需要在现场看,直接看扫描图片就可以知道现场的情况,也可以起到定期抽检的作用。
未来,BIM的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持续改进BIM应用模式并确定其服务产品的推广模式。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BIM机制和标准,共同探索在工程建设行业内如何让BIM技术实现真正的BIM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