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今年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
倪鹏飞:过去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起了很好的引领、激励和决策参考的作用,面对未来10年新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认为无论是给研究者还是给决策者都提出了新的命题。去年,我注意到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了2030年不一样世界的报告,其中的许多观点与我们对未来的判断有非常相似之处。同时我们也搜集研究了全世界有关未来发展的许多重要的报告,包括世界银行对中国未来发展预测的报告。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城市的世界,2030年人类面临不一样的未来,当前中国已进入中等发展收入水平的国家行列,也进入城市的中国社会,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2050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国家,所以我们正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纵观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发现在城市化的中国和世界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资源的稀缺使城市社会不仅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冲突,更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可持续的挑战。全世界不仅是国家、区域、城市,甚至包括人都同时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竞争的问题,一个是可持续的问题。因此,提升可持续的竞争力,是个人、企业、城市、国家,也是世界实现物竞天择、可持续发展的新命题。
再聚焦到城市层面,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工业化加快的同时,城市化也逐渐迈入加速期。但是中国传统的城市化带来了许多问题,它的教训也要求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并逐步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知识型、生态型、和谐型、个性化、多元化、开放的理想城市体系。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的新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过去半年时间我们在研究竞争力的同时也在研究新型城镇化问题,新型城镇化包括许多层面,其中有一个目标,我们把它确定为从城市的层面来看应该建立可持续竞争力的城市。从竞争力角度来看,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是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
《中国建设信息》:你们课题组挑选可持续竞争力标杆城市的原则是什么?
倪鹏飞:我们在研究竞争力报告时就是既讲问题又讲经验,既讲存在的挑战的方面,又讲成就的方面。我们把全世界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拿出来,看看他们的经验,每年报告我们都有最佳案例城市的内容。今年课题组选择了18个国内外的案例,其中国际上9个,国内9个,我们认为国际标杆就是新加坡,国内标杆尽管香港是国际性城市,但是中国国内标杆就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究竟怎么协调,怎么配合?到目前也说不清楚,但他们两个是典范。新加坡是政府主导的典范,而香港是自由经济支撑可持续繁荣的典范。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我在研究时感触非常深,不管研究经济社会环境的任何问题,要谈经验时都会想到这两个城市,尤其是新加坡,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有经验可寻,香港也是。
宜居城市,国际上我们选择了温哥华,国内选择了中山;宜商城市,国际上选择了丹佛,国内选择了广州,这都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数据的检索发现的。比如丹佛在美国最近几年宜商环境评比中一直排在前面。和谐城市,国际标杆我们选择日内瓦,国内城市是澳门。生态城市,国际上选择了哥本哈根,国内是南昌。南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当时和农业部副部长在交流时,他非常明确城市生态建设,做了很多牺牲来保护环境,所以生态城市建设中国有典范。知识城市,国际上选择了波士顿,国内选择了北京。全域城市,国际上是巴伐利亚,国内是苏州。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国际上是纽约,国内是上海。开放多元的城市,国际是芝加哥,国内是北京。对他们的成就、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非常有决策参考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中国建设信息》:您认为,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的路径和对策是什么?
倪鹏飞:基于前面的研究,我们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促进城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的路径和对策:路径是八个方面:1.走防治结合道路,确保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现在中国已经得了“城市病”,所以未来我们既要防又要治,确保人居环境越来越好。2.走质量领先道路,创造营商环境的竞争优势。3.走绿色发展道路,确保生态环境的自然优美。4.走包容增长的道路,确保市民社会公平正义。要让增长惠及低收入居民。5.走创新驱动道路,确保城市引领未来。现在国家提出信息化来支撑工业化、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唯一的出路,不管怎么绕都绕不过创新,没有创新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城市也是如此。6.走融合均等道路,确保城市反哺农村。7.走迎头赶上道路,确保城市沟通无限。在智能城市建设上我们完全可以走迎头赶上的道路,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城市。8.走一本多样的道路,坚持当地化,同时要包容国际化,确保城市的世界个性。
《中国建设信息》: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从国家层面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措施?
倪鹏飞:第一,实施均衡发展的经济社会战略,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均衡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均衡发展,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第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政管理体制,完善城镇的管理职能,建立城乡一体、以城主导的城市管理体制,革新公共管理理念, 推进政府管理的人性化、高效化、制度化、奖惩化、竞争化,培育非政府组织,强化城市社区建设,强化城市危机应急机制;第三,建立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政策,深化财税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四,构建提升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长效机制,完善价格调节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土地占用机制、财政补贴机制和税收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