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学轩
穿越滑坡地段
抢险救灾
雅安,有“雨城”“天漏”之称;传说“女娲补天”精疲力竭坠于雅安,雅安上空有一丝天未补,从此雅安多雨。
雅安,山川秀美,绿漫翠染,是天然氧吧,国宝大熊猫名扬四海。然而,一场7.0级地震,天塌地陷,震惊世界。
雅安天漏,女娲炼彩石补天。
雅安地陷,建设人奋力涅磐。
补天行动,震天动地。
涅磐雅安,波澜壮阔。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赞歌,是四川建设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的。
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时刻: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强烈地震。
雅安告急!芦山危急!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紧急启动《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一切进入应急状态,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一切要为灾区着想,人力、物力、财力,立即向抢险救援聚集,抢险救灾人员、设备,火速向芦山集结。困难中勇担当,建设人冲在前。”这是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健代表全省建设人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了这份承诺,8时30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4.20芦山地震抢险救灾指挥部”迅速成立。指挥部高速运转,调兵遣将,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
为了这份承诺,9时08分,“集结号”将全系统28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迅速召集起来,所有住房城乡建设厅领导全体出动,身先士卒,分别担当起救援先遣队、应急评估队、应急抢修队,救援突击队、救灾抢险队领军人的重任,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为了这份承诺,10时40分,建设人奋勇当先,从雪域高原、从深山峡谷、从施工现场,带着机械、带着设备、带着爱心,伴着巨石滚落的危险,伴着隆隆的轰鸣声,向雅安、向芦山、向天全、向宝兴,向地震灾区奔驰而去。
这是一场与时间抢占先机的战斗。10时30分,抢险救灾先遣队从蓉城出发,通往灾区的道路堵塞、处处都有“拦路虎”,他们采取汽车、摩托车转运加徒步奔袭的方式挺进,辗转荥经县、天全县,艰难行程8个小时,终于抵达芦山、宝兴两县地震形成的“孤岛”,对抗震救灾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是一场用时间赢得空间的战斗。地震震垮了房屋,破碎了家园,灾民生存空间陷于绝境。搭建活动板房,成为燃眉之急。四川抢险救灾指挥部组织人员昼夜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仅仅一天时间,首批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就运抵灾区,短短几天时间就搭建活动板房面积107600平方米,数量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强烈地震造成雅安近8万间房屋倒塌,26万间房屋受损,成为“站立的废墟”,加之余震频繁,受损房屋成为“老虎屁股”不敢摸。可四川建设人不信这个邪,不仅要摸“老虎”的屁股,而且还要“虎口拔牙”。
于是,由395名结构、监理、检测、鉴定专家组成的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和应急评估团队,义无反顾的向着地震灾区急驰。
查险之战:不留死角。评估鉴定难度很大,内容细致复杂,包括房屋主体是否倾斜?房屋基础是否沉陷?房屋结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室内水电设施是否遭到破坏?哪些建筑不得靠近?哪些房屋可以入住?不能有半点疏忽,也不能留任何死角,专家鉴定评估必须亲临险象环生的房屋中,尽快作出结论,以便当地党委政府尽快饱受磨难的上百万受灾群众,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在受灾区域12500平方公里的8个县、区,在坍塌的废墟上,在生死莫测的“虎穴”里,专家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攻坚克难,夙夜不断,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和坚强。
避险之战:不漏隐患。可能危及群众生命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专人负责,专人落实,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漏过任何安全隐患。由于连续作战,有的因喝不上水嘴唇干裂,有的一天只吃了一顿饭,累了困了,就只能在路边打个盹。专家们每天休息时间不到5小时,因为每个细节都要过目,都要亲自操作,对危险的建筑标注停止使用,对需加固的建筑标注暂停使用,对安全的建筑标注可以使用,分别用“红、黄、绿”标识,让灾民一看就清楚,起到了“生命线”的作用。他们就是这样一切为了灾民的安危,完成应急评估各类建筑物3000多幢,为抗震抢险、适时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排险之战:不畏艰难。正在专家们评估鉴定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接灾后重建指令,要求在45天内完成雅安市8县、区的62个应急修复加固项目。这些项目均涉及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无论从时间的要求,还是质量的要求,必须是又快又好,而且面广量大。那一幢幢歪歪斜斜的楼房,那一处处支离破碎的建筑物体,以及那接连不断的余震威胁,对建设人来说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一路拼搏、一路惊险、一路汗水、一路收获,当首批两大应急修复加固的学校、医院项目提前半月竣工时,当近千名学生和伤残病人重新回到修复一新的教室和病房时,每个建设人的脸上无不露出久违的笑容。其余60个维修加固项目,也都如期完美交付使用。
地震将供水设施损毁,重灾区61万人饮水陷入危机。举国上下牵肠挂肚。
北京牵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在全国组织协调最先进的水务设备、最先进的水务技术支援灾区。北京水务局迅速调集的10万片二氧化氯消毒药以及27名专家,经过3天的长途跋涉,抵达灾区。
研究加固维修方案
沈阳牵挂。沈阳水务集团受建设部委派,克服万水千山路途艰难,22名抢险队员,携带净水车、管网检漏车、应急水质检测车,长途跋涉,历经艰难,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为解灾民饮水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牵挂。处于“近水楼台”责无旁贷的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派出数十名供排水专家,地震后迅速赶赴灾区指导应急抢修。
关怀与温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担心重灾后必有大疫,担心重灾后生态环境遭污染,担心重灾后生存条件糟糕……
其实这是杞人忧天。苍天作证:灾后雅安无疫情,灾后环境零污染,灾后雅安依然美。
如果要问“这其中的奥妙何在?”
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抗震救灾快报》中找到了端倪:
——4月22日,完成了《“4.20”芦山地震厕所解决方案》,已筹集移动公厕110座,配套垃圾车17辆、吸粪车2台,垃圾桶100个。
——4月23日,第二批运抵芦山移动公厕60座、两台侧挂垃圾车、150个垃圾桶、2台吸粪车。
——4月24日,第三批移动公厕100座,8台3.5吨压式垃圾车。
——4月27日,运抵芦山的移动厕所共243座,累计清理垃圾5570吨,出动运渣车70余辆;运抵宝兴县的移动厕所120座,出动运渣车100余辆,累计清运垃圾5020吨;名山县累计清运垃圾1015吨。
……
清污除脏工作划上圆满句号。在芦山地震灾区,无论是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乡镇村落,记者没有看到垃圾,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流动厕所;众多灾民还能在野战淋浴车上洗上热水澡,心情十分舒畅,地震后的芦山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这是一个重大的日子,4月28日,根据“一图”“一表”的科学依据,四川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着力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提出“以人为本,科学重建”八字方针,擂响了灾后重建的战鼓。
“一图”,即为《“4.20”7.0级强烈地震烈度图》。这张图直观具体地给出本次地震不同震区地震强度,它将为随后的应急、恢复重建和本地建筑抗震设防提供最科学最权威的依据。为了绘制这张指导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烈度图,中国地质局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的全力支持下,累计行程3万公里,超过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程,对灾区的房屋、建筑、生命线工程进行了全方位调查和评估论证,还对233个滑坡点和126个居民点进行了卫星遥感影像的灾害解译。
“一表”,即《芦山县“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项目明细表》,重建的费用规模达1500多亿元,相关规划的项目2000多个。既尊重自然,又注重生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功能互补,又统筹兼顾,很周密很实际很科学,渗透了近400名专家的心血,是他们“深入虎穴”在充分评估论证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眼界决定视界,视界决定境界,思路一变天地宽。四川建设人辨证地审视雅安的区位特点和功能,跳出雅安看雅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挖掘雅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价值,提出“尊重自然,抓住特色,保护生态,绿色重建”的原则,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涅磐中补天,在补天中涅磐,把雅安全面建成生活更富裕,生态更优美,产业更现代,城乡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幸福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