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市达濠建筑总公司 吴瑞虹
目前由于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工程招投标价格偏低,致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影响了施工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健康发展,严竣的形势迫使施工企业在改进成本管理方面做文章,通过严格成本管理控制来降低工程造价。然而,由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简单的收入与支出的核算,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涉及到成本、质量、工期、安全、环境等各方面,是一项综合的管理,为此,有必要对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进行专门的研究。
现代化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顺利的保障,也是企业达到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基础。对此,我们通过摸索制订了合理的工程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分公司及职能部分的管理职责。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结合成本管理制度,不断根据管理的客观需要和施工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不仅正确对待与处理好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中企业层面与项目层面的关系,而且延伸到项目与劳务、分包之间的合作关系;完善项目成本管理的内部配套机制。通过对各种形成成本的要素进行调节和控制,建设成本管理制度,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程序,不断优化项目施工成本的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以“组建强有力的投标领导小组为基础,编制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报价为目的”,在中标后,最终实现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做好工程成本全方位管理。
施工企业能否中标与投标小组的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准备投标前就已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员挑选,成立了一支技术力量强厚的投标小组,选出一位业务精练、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人作为组长,小组成员有技术、经营、财务的人员,特别是造价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更应是出类拔萃,做好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
要编制一份有价值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熟悉工程现场及设计图纸概况。图纸与现场相结合,全面、综合的考虑、预测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非技术问题,能够降低未来的不可预测的风险,不仅要求科学、合理、而且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节约费用。
投标小组特别是造价人员应该认真理解招标文件内容,最大限度的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投标报价时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我测算的基础上,适合于本企业的企业定额水平来进行编制投标书,由于项目采用综合单价包干的项目,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不平衡报价,即在确定综合单价时,充分考虑可变动的工程量,充分考虑早完工部分工程进度款,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策略性地进行编写工程投标报价,使建筑施工企业达到增加流动资金、降低不可预见的风险损失。
工程中标后将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合同,这时施工企业应该清楚认识到合同双方都应处于平等地位,合同本身具有公平性,也应意识到合同的严肃性,即合同一经签订就不得单方更改,成为双方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因此在中标后的签约阶段,施工企业应据理力争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特别是对中标价以外可能增加发生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计价方式进行明确,为造价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施工现场的人、设备、材料、工艺、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控制、协调、激励,保证现场的各项施工生产活动能高效地、有秩序地进行,实现预定的任务目标。
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必须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明确,条理清楚,前后一致,文字严谨,确保合同的法律性和严肃性,有效规避因合同的问题引发经济纠纷及施工索赔等。把工程成本及相关费用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合同,如确需要进行合同变更,需要执行严格的批准程序,并建立健全的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合同履约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建筑材料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成本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差不多达到70%。
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尽可能地降低材料费用。一是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对主材、大宗材实行招标,采购质优价廉的物资,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二是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并坚持退料及材料核销制度,做到工完料清,有效地节约工程成本;三是尽量减少资金占用率,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合理储备;四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仓储、损耗。
4.1 节约采购成本——选择质优、价低、材料运费少的供应合作单位;
4.2 严格验收程序——严格验收建筑数量、质量问题,如遇到建筑材料数量不足,质量残次,要进行索赔;
4.3 严格遵循成本材料控制额度,通过限额采购、限额领料落实,超出限额的不得办理。如违反成本控制规定,超量采购或超量领料的,由责任人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责任,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行政责任以及法律责任;
4.4 材料消耗水平精确核算——坚持余料回收制度;
4.5 改进项目施工技术——合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4.6 利用材料代替品——扩大工业废渣代用;
4.7 减少资金占用水平——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合理储备;
4.8 强化现场管理——堆放合理、减少仓储占用率和摊堆损耗。
5.1 根据施工方案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做到经济、实用、节约。
5.2 控制工序流程,做好机械施工组织,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同时严格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强化机械利用率。
5.3 做好机械维扩工作,使机械保持完好状态,随时正常运转。严禁在机械维修时乱用零部件,人为地降低机械性能。
5.4 加强工程签证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以免引起施工索赔及合同纠纷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如果原有设计不会影响工程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不能进行设计变更。尤其是未经业主及建设方同意,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此外,如果真的发生设计变更,一定要把相关设计变更的费用计算清楚,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
施工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要认真对待现场签证,因为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10%甚至更多。因此,必须做好现场签证的管理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和造价预算等人员密切配合,做好相关签证的工作。
5.5 严格把关,确保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质量和价格符合要求。建材材料价格的成本占工程造价总成本的比例非常大,因此,必须重点对材料和设备价格进行监控。施工企业要制定相关的材价及质量认证制度,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得到有效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企业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才能有限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结算,综合分析相应成本,为下一个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参考及决策依据。
某修缮工程。合同价为1389万元。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修缮(外墙面修补、屋面防水及琉璃瓦更换、室内天花修复、结构补强、内墙面翻新、彩绘、门窗安装)、给排水、电气、防雷、消防自动报警、暧通安装、室外园林景观工程等。在进行成本管理中,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确保了目标利润的实现。(见表1)
表1 某工程费用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加强工程成本的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应合理利用各方面人才,建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管理,以免某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成本核算过程要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同时间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使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