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平
(河南省舞钢市中医院 舞钢 462500)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根据急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此型肝炎。其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可见乏力、纳差、恶心、腹胀、发热,有或无身目黄染。起病较急,应尽快治疗,以防止肝炎的慢性化趋势,其病因常为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笔者运用丹茵退黄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对照,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样本160例均为我院肝病专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 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1]制定如下:(1)临床症状:起病急,见乏力、纳差、恶心、腹胀、发热,有或无身目黄染。(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明显异常,主要为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病原学检测阳性。(3)B超检查:肝肿大和/或脾肿大。
1.3 排除标准 (1)重型肝炎病人;(2)肝肾综合征病人;(3)肝硬化、肝癌病人。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14 d为1个疗程。
1.4.1 治疗组 丹茵退黄汤:药用丹参30 g、茵陈30 g、生大黄 6 g、炒白术 15 g、白花蛇舌草 15 g、山豆根 10 g、赤芍 12 g、五味子 10 g、黄芩 10 g、栀子10 g、板蓝根10 g、生甘草3 g,水煎服,日2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1.4.2 对照组 常规西药治疗,如甘利欣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B6、10%氯化钾等。1.5 观测指标 临床症状、肝功能、病原学、B超检测。
2.1 疗效标准 连续治疗2个疗程,1个月后随访全部160例患者,判定疗效。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1]制定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脏和/或脾脏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和/或叩击痛,肝功能无异常,病原学检测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脏和/或脾脏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和/或叩击痛,肝功能接近正常,病原学检测阴性或阳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2 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种,发病率高,治疗比较困难,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等恶性病;在治疗上,没有特效的药物。其相当于中医学“黄疸”、“胁痛”范畴,《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黄家所得,从湿得之。”[2]明确指出其病因为湿,日久湿热蕴蒸,相互交结,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其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且由脾胃波及肝胆;临床治疗中,应坚持分析证候主次,详查病证标本,分清轻重缓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论治。
治疗上应以清热化湿、活血健脾为主,药用丹茵退黄汤。方中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具有利胆护肝作用,栀子清热燥湿泻肝胆、利三焦,生大黄祛瘀通便、清热解毒,常用于肝胆湿热,三者相伍为茵陈蒿汤,可使湿热疫毒从大小便而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方对肝损伤的大鼠有明显减轻作用,使肝细胞内糖的含量增加,并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力;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意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五味子有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保肝作用[3];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丹参可改善微循环,用于肝郁胁痛,促进肝功能和肝脾肿大的恢复;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黄芩具有保肝利胆作用,治疗“诸热黄疸”历史悠久,对由四氯化碳、半乳糖胺等所致的实验动物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具有保肝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动物实验性肝损伤以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肝损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仅能使转氨酶降低,而且还能使肝组织的损害减轻;生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其中甘草甜素能明显缩短病毒性肝炎的病程、恢复肝功能[3~4]。
综上所述,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化湿退黄、疏肝活血健脾等作用,故能取得较好疗效。在西医保肝基础上加用丹茵退黄汤,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确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257-263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9-221
[3]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6-121
[4]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