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糖调节受损人群逆转为正常糖耐量对比研究

2013-09-04 08:48李彦明张存志邸力强2曹瑞芳2李书彬刘丽霞尹春玲马凤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2期
关键词:穴位人群疗法

李彦明 张存志 邸力强2 曹瑞芳2 李书彬 刘丽霞 尹春玲 马凤改

(1河北省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县 051530;2河北省赵县糖尿病研究所 赵县 051530)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指空腹血糖5.6~7.0 mmol/L的人群;糖耐量减低(IGT),即口服75 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界于7.8~11.0 mmol/L之间;可单独或并存IFG及IGT的状态。IGR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后关口[1]。最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14个省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推算病人约9 200万人,其中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推算处于糖尿病前期者约1.48亿人,这意味着我国糖尿病“后备军”人群庞大[2]。糖尿病患者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其中2型糖尿病(2 hDM)占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目前尚不能根治。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刻不容缓。笔者根据《内经》“治未病”理论和“埋针、留针”原理,古为今用,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门诊及社区普查体检人群,年龄35~65岁,糖调节受损(IGR)患者120例,平均年龄(58±15)岁,男性74例,女性46例,多伴有高血压,部分是体形肥胖或超重、血脂异常或(和)糖尿病一级亲属。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首诊时两组间、年龄、性别、FPG、2 hPG、体重指数(BMI)、TC、TG 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取得本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2)两次 OGTT 空腹血糖(FPG)6.1~7.0 mmol/L和(或)2 h 血糖 7.8~11.1 mmol/L[3];(3)体重指数≥19 kg/m2。

1.3 排除标准 (1)糖尿病;(2)严重全身性疾病(心、肝、肾、肺、血液等疾病,严重感染、精神病、结缔组织疾病等);(3)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全身性)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4)孕妇、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5)过去1个月内已参与减肥或其它药物临床试验。

1.4 方法 本研究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穴位埋线组(治疗组)60例。血糖控制目标值为FPG<6.1 mmol/L,2 hPG<8.0 mmol/L。血脂控制标准值为总胆固醇(TC)<4.5 mmol/L,甘油三酯(TG)<1.5 mmol/L。降低体重指数目标值为<25 kg/m2。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以下。两组均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了解IGR防治的重要性,嘱咐患者限制总的热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饮酒、鼓励多食蔬菜及高纤维食物,同时坚持规律和持久的运动,时间12个月。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铬制医用羊肠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公司生产,国食药器械(准)字2006第3650668号],于患者脾俞、胰俞(第8胸椎下旁开1.5寸)[4]、肝俞、肾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根据辨证施治选足三里、丰隆、气海、关元、三阴交、阳陵泉等配穴加埋线,每月埋线1次,共6次。两组均于第6个月、12个月判定疗效。女性经期不做治疗。如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消瘦,FPG≥7.0 mmol/L或2 hPG≥11.1mmol/L,2次FPG和(或)75 g葡萄糖OGTT达到糖尿病标准,则定为研究的终点,终止研究。穴位埋线应用肠线、用具、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埋线术后反应处理等均符合国家颁布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5]和《埋线疗法治百病》[4]操作规范。采用套管针埋线疗法:经常规消毒后,医生戴无菌手套,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进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辨证施治,给予适当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埋植在穴位的肌肉或皮下组织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也可用创可贴盖贴针眼,2 d后取下创可贴。

2 结果

穴位埋线组60例,观察期内2例无明确原因退出,2例外地工作。对照组60例,观察期内1例外地打工,1例患肺癌未坚持到终点。干预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除了治疗组TC、FPG和对照组FPG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它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当干预12个月后,所有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见表1。6个月时,治疗组IGR向NGT逆转率为35.71%,明显高于对照组(22.41%),IGR进展为DM,治疗组的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5.17%)。同时还发现,治疗组在穴位埋线6个月停止后,继续随访至12个月,发现IGR向NGT的逆转率以及IGR向DM的发生率均未反弹,表明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对照组(n=58)指标 治疗前 6个月 12个月 治疗前 6个月 12个月治疗组(n=56)BMI(kg/m2) 27.22±1.07 26.84±1.02 26.76±0.97* 27.20±0.94 26.87±1.07 26.73±1.56*TC(mmol/L) 5.75±0.54 5.49±0.71* 5.40±0.85** 5.75±0.47 5.58±0.57 5.44±0.89*TG(mmol/L) 2.00±0.42 1.84±0.47 1.74±0.52** 2.04±0.38 1.90±0.47 1.85±0.53*FPG(mmol/L) 6.37±0.64 6.05±0.78* 6.01±0.85** 6.38±0.57 6.22±0.32* 6.17±0.47*2 hPG(mmol/L) 9.37±0.51 9.16±0.77 9.08±0.79* 9.37±0.42 9.18±0.71 9.09±0.52*

表2 IGR干预后情况 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脾瘅”范畴,病因病机以禀赋不足、过食甘肥、久坐少动、脾失运化、情志失调、肝郁肾虚等原因所致。《素问·奇病论篇》:“病有口干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6]。”《灵枢·逆顺篇》指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末盛者也”。《灵枢·终始篇》:“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制之,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灵枢·管针》指出:“病邪固结者,取以埋针。”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多项大规模前瞻性干预研究证实,通过强化、改善生活方式或单一药物干预,可减缓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危险[7~8]。糖尿病前期患者脾虚胰弱,肝郁肾亏,相互固结,常伴有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病理特征。笔者在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基础上[9]、在中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理论指导下,对固结病邪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刺其未生,刺其未盛,救其未成,把欲病消灭在萌芽。这与《内经》“埋针”、“留针”反复持续刺激腧穴产生持久效应经典含意是一致的。脾瘅固结日久,欲向消渴过渡,当以健脾强胰、疏肝补肾立法,穴位埋线平衡阴阳为治则,辨证论穴,首选脾、胰、肝、肾背俞穴为主,以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阳陵泉、气海、关元等穴相佐。

脾胃同源,脾主运化,五脏六腑之气,皆禀受于脾。脾俞穴是治疗“脾瘅”之主穴,配丰隆有祛痰化湿之功。《灵枢·五邪》曰:“邪在脾胃,皆调于三里。”足三里与脾俞配伍,在治疗脾胃疾病中尤为重要。胰脾同源,胰俞穴为近代发现治疗胰腺疾病的新穴,能调理内分泌功能[10],也是笔者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验穴、效穴和要穴,在脾胃肝肾功能协同下,胰津充盈使水谷精微深化细化通达布输,通过丘脑-垂体-胰岛腺轴靶标内分泌网络调节,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逆转代谢综合征,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1]。肝主疏泄,喜条达,刺肝俞加肾俞配足三里、阳陵泉,能疏肝解郁,条达情志,泻肝之实,补肝之虚。肾主气,是推动一身之气之源。肾俞是肾经之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集于背部之所在,又是十二经之核心,脾、胰、肝、肾四穴之合,诸穴相配,脾胃健运,胰津旺盛,肝气充盈,驱散诸邪,脾瘅逆转,消渴少生。

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穴位埋线疗法施术时间短,无需用麻醉药,术后患者基本无痛苦。铬制羊肠线具有长效刺激作用,一般90 d吸收,较之常规针刺、电针具有更好后期疗效[12],可克服常规每日或隔日1次针刺治疗时的痛苦及每日就诊长达数周数月的麻烦。治疗费用较为经济,无西药的不良反应,无口服中药煎煮的繁琐。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与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物理学刺激可长达20 d或更长[13]。在大鼠“足三里”和“肾俞”穴,于注射吗啡10 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结果埋线于“足三里”可减缓吗啡镇痛耐受,逆转吗啡行为敏化形成显著优于“肾俞”穴位埋线组[14]。我们运用穴位埋线加用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疗效[9]的同时,对部分IGR患者穴位埋线前作了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7例有视网膜血管病变,4例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埋线6次后,5例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3例尿微量白蛋白消失。提示IGR人群中已合并慢性并发症,穴位埋线疗法能改善视网膜病变及肾损害,逆转尿微量白蛋白,对IGR导致早期微血管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可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向正常糖耐量逆转,减少糖尿病发生率,全部病例埋线处无1例出现血肿及感染。但本研究观察例数尚少,需继续扩大病例观察。在对穴位埋线、节食运动两组病例观察6个月、12个月判定疗效后,还要继续进行更长时间的疗效观察。本疗法简、便、验、廉、效,患者容易接受,各级医院和社区均适用,有广阔推广前景。

[1]陈名道.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S):5-7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我国糖尿病患者六年翻了两番多[N].健康报,2010,3-30,1版

[3]钱荣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8-29

[4]温木生,郑永祥.埋线疗法治百病[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01-3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S].GB/T 21709,10-2008,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6

[6]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

[7]杨文英,林丽香,齐今吾,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134

[8]王金平,张波,姜亚云,等.大庆糖尿病前期人群糖耐量改善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响—一项20年随访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6-9

[9]张存志,张瑞君,邸力强,等.中药注射液加用经穴埋线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7,48(1):50-52

[10]谌剑飞,凌冰.穴内胰岛埋植治疗Ⅰ型糖尿病1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40(8):484-486

[11]张力彪,张存志,王素敏,等.经穴强化埋线联合中药注入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机理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 447-1 449

[12]卢文,房忠女.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3):203-205

[13]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14]王珂,刘慧芳,周文华.“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运动行为敏化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7):509-513

猜你喜欢
穴位人群疗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