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建,翁海峰,田印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微波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由于剖面低、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平面结构等特性,微带天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容易发生谐振,微带天线相对带宽仅有1% -7%,无法满足现代许多无线电频带的要求[1]。为了提高天线的带宽,研究人员研究出不少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文献2描述了一种U型寄生贴片的微带天线。文献3设计了L波段小型化同轴扩张型天线。由于这些天线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不便,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单贴片宽频带微带天线,通过对矩形贴片天线进行切角改变电流路径,从而出现两个谐振频率,当谐振频率相互靠近时,使天线带宽得以增加。相比于文献中提到的天线,其结构简单,便于与其它微波器件集成。
微带天线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图1(a)为微带天线的几何形状。贴片天线的尺寸为(W,L)。通过同轴探针加馈点。切角增加了天线带宽,切角为半径Rs的扇形。中心切“梅花”减小了贴片尺寸,其半径为0.5Rx。Rx为“梅花”花瓣半径。半径Rs和Rx是两个重要参数。图1(b)为介质基板结构。
本设计的微带天线采用相对介电常数为4.4,宽W=53.6mm,长L=58mm,切角半径Rs=12.4mm,切圆半径Rx=7mm。天线采用50Ω的同轴线馈电。
图1 天线整体结构
微带天线产生宽频带机理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对于普通的矩形贴片天线,其谐振频率与矩形贴片天线长度的关系如下[4]:
式中,L、W分别为贴片天线的长度和宽度,h为介质基板的厚度,εr为相对介电常数,ΔL是开路端缝隙的边缘效应所引起的辐射端电纳的等效延伸长度,εe为等效介电常数。
普通的微带贴片天线通过LC谐振电路来模拟。L和C的值由电流的路径长度决定。在图2(a)中,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等效为L和C并联。电流从馈点向贴片的顶部和底部流动。在图2(b)中,对普通贴片进行了切角,改变了贴片的物理长度,电流的流动路径也将发生变化,谐振频率也将发生改变。对于切角部分,边界条件改变,减少了电流流动路径。激励起高次模,产生附加高频。通过增加一系列的电容Δc来等效,因此部分等效电路在高频部分谐振。在图2(c)中,由于电流必须经过贴片中心,所以“梅花”四周聚集了大量电流,增加了电流的路径。这个效应可以通过增加一系列的电感ΔL来模拟。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可以得出:(1)如果等效电感起主要作用,电流路径增加,所有谐振频率将向左偏移,当电流路径足够大时,高频谐振将会消失;(2)如果等效电容起主要作用,将会出现高频谐振。因此,天线由单个LC谐振频率电路变为双谐振频率电路。当两个谐振频率相互耦合时,形成一个宽频带。
图2 微带天线电路分析
为了验证以上分析的正确性,对天线进行了加工测试,加工的天线如图3所示。图3中靠近”梅花”白点的部分是馈点焊接点,通过背馈进行测试。仿真和测试的结果如图4所示。
图4中,仿真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分别是1.87GHz和2.06GHz。而实测天线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85GHz和1.98GHz,通过两个频率相互间的耦合,天线的带宽得以增加。天线的带宽达到了290MHz,相对带宽为15%。由于周围测试环境的影响以及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不均匀等因数,测试结果与仿真有一定偏差,但基本吻合。
图3 天线实物
图4 天线仿真与测试结果
谐振频率分别为1.87GHz和2.06GHz贴片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分别如图5、6所示。由图5、6可知:天线在所设计的频率范围内相对稳定。频率在1.87GHz时,天线的E面和H面半功率波束宽度分别为90°和96°,最大方向性增益为8.3dB;频率在2.06GHz时,天线的E面和H面半功率波束宽度分别为89°和95°,最大增益都为8.6dB。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的微带天线。
图5 1.87GHZ天线辐射方向图
图6 2.06GHZ天线辐射方向图
半径Rs与S11的关系如图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随着Rs的增大,高频谐振频率不断向右偏移,主要因为随Rs的增大电流路径不断减小,产生高频;而低频谐振频率并没有太大变化。从而验证了前述切角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通过适当调节Rs的大小,可以获得想要的带宽和谐振频率,继续增大Rs,可以出现双频天线。
半径Rx与S11的关系如图8。由图可以看出:随着Rx的增大,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不断向左偏移。根据天线谐振频率公式,要保证天线的谐振频率不变,就需要减少天线尺寸,这样就达到了天线小型化目的[5-7]。当Rx足够大时,天线的高频谐振频率将消失。验证了前述切“梅花”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图7 不同半径Rs的贴片天线仿真
图8 不同半径Rx的贴片天线仿真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物测试,设计了一款尺寸比较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微带天线,通过切角改变电流路径,产生附加频率,当两个频率相互耦合时增加带宽,其带宽为290MHz。通过切“梅花”增加电流路径,实现了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满足现代许多无线电通信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钟顺时.天线理论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62-263.
[2]Sang H W,Yong S L,Jong G Y.Wide ban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with u-shaped parasitic ele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7,55(4):1 196 -1199.
[3]晏峰,宁辉,刘小龙,等.L波段小型化同轴扩张型天线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24(7):1 599-1 602.
[4]李明洋,刘敏,杨放.HFSS天线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99-101.
[5]翟助群,赵晶,董向华,等.一种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0,30(7):185-187.
[6]Yang F,Zhang Xuexia,Ye Xiaoning,etal.Wide-band e-shaped patch antenna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1,49(7):1 094 -1 100.
[7]Christopher J M,SATISH K S.A wideband aperture-coupl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employing spaced dielectric cover for enhanced gain performa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0,58(9):2 802 -2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