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莲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44-0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 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生产全过程,它的存在使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 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 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类功能。
一、群众文化的基础表现形式
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基础的文化形 式,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教育人、塑造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基础空间,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广大群众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离不开精 神文化的需求。群众文化之所以说是最为基础的文化形式,是因为它的活动主体是广大群众,群众又是社会构成的主要成分。所以群众文化覆盖广阔,影响遍布社会 各个方面。像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农村文化等等,在开展这些活动过程中,又涉及到广场文化、村屯文化、街道文化、家庭文化等等。这是最基层的文 化形式构成了群众文化,并成为了基础。
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 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质,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经济,努力奔小康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通过上 述情况我们得知,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民群众现实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也称群众性文化,有着鲜明的自身特性。
1.群众文化的民主性
群众文化享有充分的民主性。在专业文化那里,群众主要处于受众的地位,文化参与过程显得很被动,而群众文化则既强调文化创造,也强调文化享受,人民群众能通过对文化活动的亲身参与来实现文化接受与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出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2.群众文化的中介性
从群众文化的当前格局来看,它处在中间位置,即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主流文化的传播是通过相应渠道 把价值观直接传递给大众。群众文化具备了主流文化的性质和与群众的亲和性,理所当然地成了主流文化和人民群众互动的中介。在这种状态下,群众文化是背靠主 流文化和专业文化,面向最广大群众的。一方面,主流文化要依靠群众文化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大众离不开群众文化的“主体价值实现”渠道。这就使得群众文化 的文化中介性具有了无可取代的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使得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群众文化的传承性
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开掘,使它包容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群众文化所涵盖的群众性艺术与民间传统文艺样式有着明显的形态上的差异。如民间文艺的自在性、原生态,反映在作品中,就呈现出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
因此群众文化既担负着传承优秀民间文艺的重任,又要对民间文艺进行过滤、沉淀、提纯,既能保持民间文化 特性,又能让民间文艺获得主体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比如,在传承龙舟、舞狮子、风筝、剪纸、泥塑、蜡染、皮影、木偶、秧歌、杂技、山歌、小转调等民间文艺 的时候,群众文化会不断使之脱离瑕疵、形式内容不断完善,获得现代意识。这种传承是一种自觉的、成熟的传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群众文化是传承中国优 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广大群众民族认同感的社会文化。
三、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出台各种有利于群众公共文化发展的政策,明确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和促进社会资金向公共文化领域流动。继续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实体的组织体制改革。理顺群众文化事业的管理、建设、营运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另一方面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保障我国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作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部分不只是需要资金上的支持,更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保障。
(二)大力扶持基层文化站的发展
基层(乡镇级)文化站数量一直在大幅减少,而财政补助等各项收入并未相应增加。这说明对基层文化部门的资金投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层文化站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针对目前人才短缺、阵地收缩的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专 项资金扶助。为解决人才问题,基层文化站可以尝试采取聘用或兼职辅导的方式加以充实。同时国家财政应该继续加大对基层文化站的投入,巩固现有的文化站,使 乡镇一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三)增强自我创收能力
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收入来源,一是靠国家的财政投入,二是靠事业收入和上级补助,三是靠创收或自我经营。从国家投入上看, 各级财政部门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已经尽力增加对群众服务业的投入,但仍与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经费的需求有相当的距离;而上级补助和事业收入在 目前的情况下相当有限,尤其是上级补助近年来一直没有出现增长。由此看来,要想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经费的不足,还得靠不断提高文化服务单位 的自我创收能力,也就是要不断强化文化服务机构的自我发展机制。
(四)努力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群众文化服务机构房屋建筑面积是衡量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一大硬件和指标,其中业务用房面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就近几年来的情况看,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业务用房在公用房屋建筑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种情况主要集中于县级以上的 文化馆、群艺馆等,这些机构对群众开放的阅览室面积相当小。相对而言,文化站尤其是乡镇文化站的业务用房发展由无到有,在公用房屋建筑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 要比文化馆、群艺馆大得多。但不足的是对群众开放的阅览室面积为零。这可能与乡镇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且质量不高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