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苏州青小白菜周年供应与主要品种

2013-09-03 02:55王若莺江扬先林惠鸣
中国蔬菜 2013年5期
关键词:叶色鸡毛叶柄

□ 徐 溟 王若莺 江扬先 严 龙 林惠鸣

苏州青小白菜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相当普遍,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许多苏州青新品种相继面世,为其周年供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苏州青是小白菜中的青梗类型,当地称为青菜,具有绿、嫩、软、糯的特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均有大面积栽培。江浙民间素有 “杭州不断笋,苏州不断青”之说。近年来,随着新育种技术的应用以及苏州青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优质的农家品种被不断发掘、改良,许多苏州青新品种也相继面世,为其周年供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直立,较矮,叶片阔卵圆形,较厚,叶面平滑,全缘,叶脉明显突出,心叶微皱,叶色深绿;叶柄阔而厚,淡绿色,基部向内弯曲呈匙形,束腰紧呈百合状,单株质量500 g左右。早熟、丰产,耐寒性强,较耐热,肉质厚、纤维少,熟食质糯,品质佳。

2 周年供应栽培模式与品种介绍

苏州青按采收时植株大小可分为:3~4叶“鸡毛菜”(江苏、上海等地对4叶以内青菜幼苗的特定称谓);6~8叶小青菜;6~7叶小青菜移栽后,经15~20 d(天)基本形成束腰状时可作中棵菜收获;移栽后25~35 d(天)长至成株的为大青菜;越冬抽薹收获菜薹。鸡毛菜和小青菜生长周期短,可周年播种、供应,大青菜主要供应秋冬季市场,菜薹以春季为主。按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习惯,2~4月吃菜薹,4~6月食用小青菜,7~9月以鸡毛菜和小青菜为主,9月至翌年1月,主食大青菜。苏州青栽培方式有多种,可按采收时植株大小或上市时间选择适当的栽培措施,以满足周年供应。

2.1 传统农家栽培方式 长江中下游地区苏州青传统栽培以秋季露地为主,撒播居多,每667 m2用种量1.0~1.5 kg,长至3片叶时开始持续间苗,首批间下的小苗为鸡毛菜,间苗株距为1.0~1.5 cm;待幼苗逐渐长大,间苗株距逐渐加大到1.5~2.0 cm,此时收获的是小青菜;移栽作大青菜,株距20 cm,行距25 cm,每667 m2定植10 000株左右;若不移栽留作大青菜,间苗株距15 cm左右,长至10~13片叶形成束腰时,可隔行收获中棵菜,待长大成熟即可作大青菜收获。如此一季青菜从播种到完全收获历时60~80 d(天),播种期可从8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收获期可延迟到翌年1月中下旬。

2.2 秋、冬季作大青菜采收的栽培方式与品种8月下旬开始稀播育苗,可持续播种至10月上旬,6~7片叶时定植,株距20 cm,行距25 cm,移栽缓苗后追肥1~2次,待长大成熟即可直接收获大青菜。几乎所有的苏州青品种都可在此时种植,如传统的矮脚苏州青、大叶黄、跨塘菜、苏州青3号(四倍体)等。近年来,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还新培育出苏州青一代杂种苏州青杂1~3号。

2.2.1 矮脚苏州青 苏州青的代表品种,适合整个秋、冬季任何时间段的栽培,早秋栽培时比其他传统品种更耐热,早熟。植株直立矮壮,叶片中等大小、近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全缘,叶肉厚,叶柄宽、匙形、绿色,束腰好(图1),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

图1 矮脚苏州青

2.2.2 大叶黄 植株直立较松,叶片大、卵圆形,叶色绿,叶面平滑,心叶微皱,全缘,叶柄半圆形、浅绿色,束腰,每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抗病性弱,宜秋冬栽培。

2.2.3 跨塘菜 植株直立较松,叶片大、近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心叶微皱,全缘,叶肉厚,叶柄匙形、绿色,束腰,抽薹早,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抗病性强,宜秋冬栽培。

2.2.4 苏州青3号 四倍体,植株矮壮,叶片大、近圆形,叶色深绿,叶面平滑,全缘,叶肉厚,叶柄绿色,束腰好,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抗白斑病、霜霉病能力强,冬性强。

2.2.5 苏州青杂1号 一代杂种,植株直立,株型紧凑,叶片阔卵圆形,叶色绿,叶柄匙形、浅绿色,束腰好, 每667 m2产量3 300 kg左右,纤维少、口感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合晚秋栽培。

2.2.6 苏州青杂2号 一代杂种,植株直立,株型紧凑,叶片近圆形,叶色深绿,叶柄匙形、浅绿色,束腰好, 每667 m2产量3 300 kg以上,纤维少、口感好,抗病、抗逆性强,适合晚秋栽培。

2.2.7 苏州青杂3号 一代杂种,植株直立,株型紧凑,矮脚,叶片近圆形,叶色绿,叶柄极宽、匙形、浅绿色,束腰好(图2),每667 m2产量3 300 kg,纤维少、口感好,抗病、抗逆性强,耐热,适合早、中秋季栽培。

图2 苏州青杂3号

2.3 秋、冬季作菜薹采收的栽培方式与品种 大青菜或“小藏菜”越冬(11月中下旬移栽的小青菜,以中棵菜形式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陆续抽薹,此时苏州青主要以菜薹形式供应市场。所有秋季栽培的苏州青越冬后均可抽薹,但是产量不高,一般每667 m2产量只有300~400 kg。本所近年陆续培育出早薹苏州青、冬薹及秋薹1号,不仅大幅提高了菜薹产量,还填补了秋季以及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市场空白。

2.3.1 早薹苏州青 20世纪90年代末育成,可于1月上中旬抽薹,较普通苏州青早抽薹30 d(天) 以上。植株直立较松,叶片小、圆形,叶色绿,叶柄宽、淡绿色(图3)。一般10月中下旬播种,11月末移栽,株距 15 cm,行距20 cm,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均可,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早抽薹10~15 d(天),每667 m2产量500 kg左右。

图3 早薹苏州青

2.3.2 冬薹 一代杂种,播种后70~80 d(天)即可抽薹。植株直立强壮,株型紧凑,叶片中等大小、近圆形,叶色绿,叶柄宽、淡绿色,束腰。露地栽培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5~6叶移栽,株距15 cm,行距20 cm,11月末抽薹;保护地10月中下旬播种,元旦前抽薹,可持续采收至翌年3月;每667 m2产量1 000~1 500 kg。

2.3.3 秋薹1号 一代杂种,株型直立,外叶卵圆形,叶色绿,抽薹整齐、迅速,薹形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薹质细腻、甜糯,风味独特。秋季露地栽培,9月上旬开始播种,4~5片叶移栽,株行距20 cm见方,11片真叶即可抽薹,温度适宜,从播种到采收45 d(天)左右,主薹采收后可连续采收侧薹40~ 60 d(天)(图 4),每 667 m2产量 1 500 kg以上。冬季保护地栽培,10月下旬播种,可连续采收至春节。

图4 秋薹1号侧薹

2.4 春、夏季作鸡毛菜及小青菜采收的栽培方式与品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4~6月气候温暖湿润,此阶段以小青菜上市。7~8月天气炎热,苏州青以鸡毛菜、小青菜上市。栽培上一般播种较密,每667 m2用种量在1.5~2.0 kg,播种到收获鸡毛菜18~25 d(天),每667 m2产量在400 kg左右,收获小青菜约30 d(天),每667 m2产量在2 000 kg左右。在夏季鸡毛菜和小青菜生产过程中,提倡防虫网与遮阳网配合使用,降低病虫害发生。

传统的苏州青品种都适用春、夏季小青菜的栽培。暑杂1号作为夏季小青菜专用的一代杂种,较传统品种生长速度快,播种后15~17 d(天)即可采收,每667 m2产量1 000 kg,耐高温高湿性强,品质更好。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黑腐病、软腐病等,夏季高温高湿,特别是在防虫网内生长的青菜,易发生叶腐病,需要注意积极预防。叶腐病主要采用适度浇水、控湿控温措施。其他病害在为害严重时可选用药剂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1.5%烷醇·硫酸铜乳剂1 0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霜霉病、黑斑病可用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00~800倍液。炭疽病可用40%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黑腐病、软腐病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

3.2 虫害 主要害虫有蚜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菜粉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蜗牛等,在田间可设置防虫网、诱虫灯等设施减少虫害发生。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黄曲条跳甲可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菜粉蝶可在防治小菜蛾或夜蛾时得到兼治。小菜蛾可用0.6%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3 000倍液。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可用5%氟铃脲乳油1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蜗牛可用10%多聚乙醛(蜗牛敌)颗粒剂(每平方米用1.5 g)防治,或6%四聚乙醛(密达)颗粒剂(每667 m2用0.50~0.75 kg),在菜田每隔1 m放一小堆防治。

猜你喜欢
叶色鸡毛叶柄
斗 草
斗草
扭动的小蚕
夏 荷
扭动的小蚕
不同叶色紫苏花青素含量与成分研究
鸡毛鸭当树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捐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