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现状调查

2013-09-01 06:16:46苑国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医学生

苑国栋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318)

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药学、检验、临床医学等专业的5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五个维度出发开展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医学生责任感总体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大多数对自己负责,严格要求自己;怀有仁爱之心,能够体会病人的疾苦并对病人充满关爱之情;有敬业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能意识到自己对病人、对社会、对职业的责任,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医学生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明显增强,在现实生活中首先关注自身发展和利益,其次再考虑关心他人、集体和社会。再加上受社会上一些医护人员违背医德收取红包、回扣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思想、贪欲腐化思想逐渐滋生,这些影响会错误地引导医学生的价值观并弱化其社会责任意识。现将影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因素分析归纳如下:

一、社会环境的某些不良影响弱化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的文化依存理论认为,责任是一种与特定社会文化体系的期望相关联的社会系统结构。[1]研究责任和责任意识应考察文化、教育、法律等社会情境对责任问题的影响。在这个基点上,弄清诸种文化制约因素对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影响是探究责任起源与形成的首要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诸如法律制度不完善、不良文化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媒体导向的缺位等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失落的根本原因。[2]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管体制还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容易使人们产生利益至上、个人本位的不良观念。这些观念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容易使他们重视物质利益,更多地追求个人功利和价值,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加上现在就业形势的无形压力,使医学生更多地关注与自身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重视不够。

在实证调研小组讨论的环节,有老师指出,“当前在报纸杂志、网络媒体中,经常看到有关医院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的报道,这不仅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而且也会对医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对很多社会现象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很容易将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当作社会的常态。另外,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有病人或家属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当前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减弱,应当说和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二、学校教育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1.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大学校园是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主阵地。学校坚持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通过采取强化“两课”建设、增开人文学科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等措施,让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人文科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理解社会,使医学生多一份人文素质,多一份人文关怀,多一份民族精神,多一份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通过社会调查、义务支教、义诊、社区服务、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来引导和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

2.教师的教书育人和以身作则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这不只是学校某个职能部门和某些教师的事情,而是全校教职工都要履行的职责。尤其对于医学类院校来说,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契机,请行业专家在校内授课时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医学生进行职业责任感教育的启发和渗透。在调研中了解到,学校护理系成立了由护理行业专家组成的校内工作室,行业专家在工作室内可以通过多媒体实时观看专业教师的实训课堂。在一次护理实训课上,教师把掉在地上的药片拿起来又继续使用,行业专家看到后,就到实训室告诉这个教师说,“掉在地上的药片是不能继续使用的,因为学生看到后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即掉在地上的药片再使用也是无所谓的,这是不符合无菌操作原则的,在临床上是决不允许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学生群体的影响

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群体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大波动性,很容易受所在班集体及身边同学尤其是班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影响。据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是班干部在集体责任感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即班干部在集体责任感方面明显高于普通同学,因此,在班干部的积极带领和影响下,很容易使其他同学产生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一致的集体价值取向,从而有助于形成和发展集体责任感和他人责任感。另外,学生还很容易受寝室同学的影响,一个寝室如果大多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经常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就会影响寝室其他同学,反之亦然。

三、家庭教育是影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责任的进化与适应构想理论认为,责任是人类某些先天倾向在适应与选择历程中经过打磨和雕琢后的产物,其在本质上是泛文化的一种人类心理特性。家庭责任是人类的基本责任形式,承担家庭责任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道德。[3]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结构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青少年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们所传递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青少年走出家庭,走进学校,最后走入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当前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子女把时间花在学习上,所有的家务都可以不做,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不管。父母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子女却习惯于接受,不懂得付出,缺乏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自小由于父母的遮风挡雨和保驾护航,自己做错了事情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由父母去承担责任,使得他们从小就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社会责任感的淡薄。

另外,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在家庭中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方面普遍都略高于是独生子女的学生(见表1)。由此可见,家庭结构也影响着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医学生的人生理想、职业态度和专业水平也影响着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

在调查中,对“我的人生理想是致力于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这一观点,只有34.7%的学生表示认同;对“我的人生理想是赚钱孝敬父母”这一观点,有85.6%的学生表示认同;对“我的人生理想是有好的收入,自己生活得潇洒、自在”这一观点,有77.2%的学生表示认同;对“我的人生理想是为了让他人健康快乐地生活”这一观点,有45.5%的学生表示认同。由此可见,当前大多数医学生的人生理想是为了自己或家庭生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他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另外,医学生个人的职业态度和所学专业知识,也对社会责任意识有一定的影响。在个别访谈中,有老师提到,“以检验系的同学为例,如果在工作中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在常规检中,就有可能阳性的指标看不到就变成了阴性的指标或者将阴性的指标看成阳性的了,直接就会导致延误病人的病情或者误诊误断的后果。影像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发现患者身上器官的细微病变,就可以帮助病人及早治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水平。”

表1

可以看出,社会文化环境、学校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环境、学生个体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水平都影响着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消减一些不利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有益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是医学类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医学生的责任感、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无数病人及其家人的幸福安康。因此,加强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由高职院校单一主体承担,同时也需要借助社会及家庭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学校是医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主要教育主体,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校园氛围的形成,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师资力量的强化都是紧密围绕医学生思想认识和责任感的提高。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学校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此外,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熏陶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过程中的第一步。家长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做好言行的表率,激发医学生热爱集体,重视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心,引导他们形成感恩社会、感恩生活的良好心态。最后,还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积极宣传和引导,建立健全法律监管机制,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

[1]况志华,叶浩生.责任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8.

[2]王永明,夏忠臣.探析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因素[J].教育与职业,2013(02).

[3]韩亚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医学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