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书情”

2013-09-01 02:26文字整理任玉梅
当代贵州 2013年15期
关键词:龙场王阳明贵州

文字整理Ⅰ本刊记者 任玉梅

(责任编辑/蒋叶俊)

陈法是安顺平坝县第一位进士,著有《易笺》、《明辨录》等。图为清光绪刻本《明辨录》。(董冈供图)

尹珍:千里求学终成儒

尹珍(79—162),东汉牂牁郡毋敛县(今遵义市正安县新州镇)人,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尹珍自幼聪颖好学,20岁时因自感家乡荒僻、文化落后,他跋涉千里,赴京师洛阳拜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研习五经文字。

当时,许慎正在编纂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尹珍一边协助他编纂,一边研习篆书、隶体,于儒学及书法皆大有长进。后来,他又师从学者应奉学习图纬及“天地人”三才之道,终成大儒。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尹珍学成返乡“手建草堂三楹”,设馆教学,其教学足迹遍及黔、川、滇地区的不少县份,影响深远,“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促进了汉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传播。

王阳明:玩易窝中静读《易》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明正德三年(1508),遭到谪贬的王阳明来到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

当时他生活极为清苦,种地、砍柴、挑水,凡事都得自己做,但“居夷处困”的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仍潜心钻研学问。他常去住处附近一个石洞里静心读《易》,并将此洞取名“玩易窝”。读书之余,他还写了百余首诗记述贵州的壮丽山河和奇特人文风貌。

在龙场,王阳明“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终于在一天夜里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的起点,它奠定了王学基石,开创了与程朱理学完全不同的一大学术流派。

陈法:读书为明达义理

陈法(1692—1766),字世垂,一字圣泉,晚号定斋,清朝贵州安平(今安顺市平坝县)人,清代知名学者和治水专家。著有《易笺》、《明辨录》、《河干问答》、《黔论》等。他善书画,书法造诣尤高,有画作《玩易图》等。

陈法曾主讲贵山书院20余年,其“随手写出,以示诸生”的《贵山书院学约》,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思想。他认为:读书在于长进“人品、学问、文章”,在于明达义理,不在博取功名;读书需打扫心地干净,收敛身心,循序渐进;读书要有感发兴起之处,穷经以致用。陈法的读书观,即使放在当下也不无启示意义。

郑珍:日日勤读数万言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清遵义西乡天旺里河梁庄(今遵义鸭溪镇荷莲村)人。他5岁启蒙识字,11岁入私塾,12岁就读于遵义湘川书院,攻研四书五经,涉猎诸子百家,性静持重,极嗜读书。14岁时,郑珍拜舅父黎恂为师。黎恂藏书甚丰,郑珍常到他家走读,每次黎恂都满满地装一箱书给他。郑珍从早到晚肘不离案,衣不解带,一天要研读数万言。后他又师从著名汉学家程恩泽学习文字学,如此数年,终成闻名一时的“西南巨儒”。他和莫友芝共同撰修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称为“天下府志第一”。

王若飞:每天读书四小时

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人,1922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1946年4月8日,参加国共两党重庆和谈时,他在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1919年冬,王若飞在法国勤工俭学,在一家钢铁厂做工,每天八小时的重体力劳动使他精疲力尽。但他仍坚持挤出工作、用餐和睡眠以外的时间读书:早上一小时,中午半小时,晚上两个半小时。就这样,每天四小时、一年一千多个小时的阅读,让他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为他从事革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龙场王阳明贵州
真正心平气和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论《龙场悟道
——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中的成长叙事
贵州,有多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良知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