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怎能成为贫困生的“代名词”

2013-08-30 11:06李清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代名词县长职教

李清

编者按: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其教育“洼地”的地位。当职教成为弱势群体学生的选择,无疑会进一步将其推向弱势的位置。发展职业教育,并不能依赖官员子女选择职业教育,舆论争议背后却折射出职业教育自身多重问题。

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现在担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他称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也都不上职业院校。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职业院校是无奈之举。(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虽然各级政府表示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许多职校的自我宣传也花团锦簇,但纪宝成说的“老百姓不认可、不愿意送孩子上职业院校”,可以说是个普遍现象。既然普通百姓都不愿让孩子上职校,官员如此就更可以理解了。而对比发达国家情况,再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看,这一现象无疑是不合理的。

纪宝成说,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不少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及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都上中专。其实,那时干部子女读中专的多,固然有工人地位较高原因,也有社会普遍学历较低、高等教育覆盖率低的因素。那时候读个中专,相当程度上相当于今天读大学,很多人毕业后从事的是管理工作,因此很多官员的孩子上中专,不等于他们对当工人兴趣大。那时候能转户口、分配工作的中专,与今天的职校不是同等概念。

不过,即便今天高等教育“大众化”了,职业院校的地位较低,几乎没有市县领导的孩子上职校,也还是引出了一个疑问。众所周知,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分数,要比职业院校的分数高,重点高中的分数也比中专、职高的高。很多老百姓的孩子无奈上职校,有考分不高的原因,可难道官员的孩子都是学习尖子,都能考高分吗?市长县长的孩子几乎没人上职校,不只是观念和选择的事情,背后还有着权力导致的教育不公。

其实,读职业院校还是普通高中、大学,原本都是考生的自由选择。即便官员的孩子不愿读职校,谁也不能强迫他们去读。只是,市长县长的孩子几乎没人上职校,所反映出的职教低人一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两个突出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这就好像市长可以不热爱游泳,但市长能下河游泳,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环保工作成效。期待职业院校的生源分布合理化,不再是工农子弟的代名词。

猜你喜欢
代名词县长职教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力量的代名词
Logo新主张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透亮光泽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李县长和狗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县长的亲戚
陪县长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