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辉
编者按:
和云南大部分地区一样,弥勒县山有山形,水有水韵。在山形地貌各有千秋、优劣特色各有不同的广袤山地,在民族文化绚烂多姿的山林地带,该怎样规划、建设星罗棋布的山地城镇、人民群众的美好家园?弥勒如何让山地成为经济腾飞的平台?如何为独特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再添“妙笔”?
弥勒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4.2%,坝区面积仅占15.8%;全县耕地总面积103707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顷,其中高稳产农田不足20%,耕地总体品质较差,山区、半山区缺水问题严重。未来10年,弥勒县可占用的土地发展空间有限,可开发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占补平衡矛盾日趋尖锐,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用地压力。
面对日益尖锐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弥勒县积极探索“向山要地、项目上山”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城镇建设、工业项目、旅游项目、教育用地上山的大胆尝试。
弥勒县群众在地里收割小麦
弥勒县依托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城镇向山地扩展,尽量减少占用良田好地。弥勒县城地处弥阳坝子中,县城以东、以南、以北都是相当平整的优质耕地,只有西面与山地相连。
对此,县委、县政府站在尽量保护坝区良田,城镇建设向山地发展的高度,以湖泉生态园为辐射带动,大力发展西区山地城镇建设。
在县城弥阳镇与西一镇接合部的玉皇阁以西、龙潭坡脚一带和租舍片区一带的山地区域,通过开山造地,整治可用建设用地近5000亩,建成弥勒县庆来学校、弥勒县高级中学、湖泉金秋旅游小镇样板房等多个项目。湖泉金秋休闲运动度假区、红河春天健康运动休闲度假区等多个项目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中。
2012年,弥勒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5.52亿元,同比增长14%。
目前,弥勒县的茶花山工业园区,和已建成的占地5.43公顷的弥勒县河湾水泥厂技改项目,云南南磷集团弥勒磷电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黄磷及尾气综合利用项目,红河锦东合成氨改变原料路线与节能扩产改造项目,红河锦东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年产20万吨粒状磷酸一铵项目,红河州创雄石材加工中心项目,弥勒县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弥勒县生物资源产业项目,弥勒县年产2万吨置换用合金粉建设项目,弥勒县年产100万吨焦化技改项目,共计209公顷的项目用地,均按照“工业项目向山地聚集”的思路,规划引导向山地或低丘缓坡地布局。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弥勒依托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湖泉生态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引导旅游产业向山地拓展。
目前,已经建成的锦屏山风景区和正在规划实施的锦屏山风景区扩建项目、弥勒县雨补水库综合开发项目、弥勒东南亚民族生态园、湖泉金秋休闲运动度假区、弥勒葡萄观光综合开发等项目,都是按充分利用弥勒旅游资源、结合“旅游产业向山地推进”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布局的,实现了旅游产业发展与保护坝区耕地的有机结合。201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29.0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12%。
2007年该县将弥勒一中进行了整体迁建,并更名为弥勒县高级中学。2004年以股份制、经营性相结合的方式建成的民办学校庆来学校,总投资4.4亿元,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是一所园林式、高水准、国际化、现代化的学校;弥勒中学则投资22148万余元,建成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集教学楼、科教楼、图书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等教学设备齐全的校园花园,满足4000余名学生住校读书。
两所学校的项目均选址在县城弥阳镇与山区乡镇西一镇接合部的山地和低丘缓坡地。其中弥勒一中的搬迁还带动了弥阳一小、县教育局等学校、单位的搬迁,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喷泉片区老城区土地62亩,县政府引进企业资金进行旧城改造,充分发挥了老城区土地的最大效益。
目前,弥勒县正计划整合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和县文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办学,成立弥勒县旅游职业学校。按照“教育用地向山地转移”的发展思路,该校拟选址在距县城10公里的西一镇租舍村以南、湖东路以西一带山地。
弥勒以规划为先导,科学定位新城功能和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大力实施“城镇上山、产业上山”战略,使峨甸山水焕发出新姿,使弥勒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编辑点评
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山地城镇的建设,弥勒模式破解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这一难题,建设出了美丽的山地城镇,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办法,有效推动了弥勒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郭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