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玲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最近几年在旅游业快速产销需求的趋势中,蜡染艺术趋于图案单一、工艺简单、做工粗糙的境地,其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态也在逐渐面临消失。然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对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强,蜡染的发展一定会呈现新的转机,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蜡染独特的地域性已经被多元化艺术所冲击,蜡染工艺正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蜡染逐渐走向了现代,这既是继承发扬的结果,又是积极创新的结果。
蜡染属防染染色方法,此原理是通过对织物进行涂蜡,在织物表面凝聚成膜,染色时阻止染料上染显色,然后进行脱蜡,涂蜡处达到防染的效果,保持织物的本色,而非涂蜡处则被染色,从而获得花纹图案。
实验材料:经退浆皂洗后的纯棉白坯布,石蜡,蜂蜡,直接染料等。
蜡是蜡染工艺的重要材料。蜡有动物性蜂蜡、植物性木蜡和矿物性石蜡,一般蜡染多采用市场上易买到的石蜡和蜂蜡。石蜡是矿物性蜡,固体时呈白色半透明状,质脆,粘性小,不溶于水,熔点约在58~62℃之间,易开裂,有很好的冰纹效果;蜂蜡是由蜜蜂巢提炼而成,呈棕黄色,粘性大,熔点约在62~66℃之间,不易开裂。
蜡染作品风格不同,最明显的就是裂纹的多少。所以石蜡的用量就尤其重要。
(1)100%石蜡:表现出大块面冰裂纹样,使图案不均匀、不规律,影响图案的视觉效果。
(2)80%石蜡+20%蜂蜡:因石蜡易脱落,蜂蜡牢度较好,裂纹可以较好地控制,对于大面积图案,会影响图案的完整性,故适合绘制成线条状和块面状的图案。
(3)50%石蜡+50%蜂蜡:图案完整且均匀,经对比,此方案比较合适。
实验设备:大小型号毛笔,毛刷,盛装容器,电磁炉,天枰,量杯,电熨斗,搅拌棒,塑胶手套等。
选择面料→图案设计→绘稿→绷布→熔蜡→上蜡→待干→染色(棉布要先润湿)→脱蜡→水洗→整理。
染色操作也是蜡染成败的关键工序,本课题采用了浸染操作方法。浸染是将上蜡织物放入染料溶液中进行浸渍。浸染时染液的浓度和溶液量是根据所染织物的重量来确定的。
1.5.1 耐皂洗色牢度
参照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采用SW—12AⅡ耐洗色牢度实验机进行测试,用变色及沾色用灰色样卡来评定染色后的耐皂洗色牢度。
经过蜡染的白坯布耐水洗色牢度在3级。而3级属于中等,对于白坯布蜡染成的有色布,属于正常范围。由于使用的是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较差;同时又纯人工进行染色,无上蜡处采用的是加温染色,染色时间较短;上蜡处经过两次的常温染色,时间较长,其水洗色牢度较好些。
表1 配制染液的溶度和溶液量
1.5.2 耐摩擦色牢度
AATCC 8—2007的取样方法:50 mm×130 mm,长度方向与直横向成45°倾斜。
JISL0849:2004 的 取 样 方 法:220 mm×30 mm,长度方向与直向平行。
KSK0650:2006 的取样方法:200 mm×100 mm,长度方向与直横向成45°倾斜。
耐摩擦实验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试样耐摩擦色牢度实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白坯布经过蜡染后变为蓝色布,其干湿摩擦都是比较好的,可以进行使用。从沾色程度看,JISL 沾色最重,与其摩擦次数和摩擦方式有关;直接目测AATCC 和KSK 是有差别的,但是差别不是很大。这可能是由于试样的密度标准是一致的,同时由于实验过程带来的误差,但这并不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在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蜡染对于面料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上不会对服装的性能造成明显的伤害,只要在合适的部位,就能使蜡染在服装设计中得到更大的运用。
蜡染的创意设计是在继承与革新的双向前提下展开的,以融合、包并的手段处理好它在整个艺术市场中的价值,并合理地将它运用在社会生活中,使其发挥最大的实用性价值。
本系列服装《圆与方》灵感就是来自于当今时代的新新人类,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匆忙,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崇尚大方得体、轻便简洁、舒适自然的服饰观念,越来越喜欢接近乡村与自然。服装采用简洁的裁剪和流畅的线条突出服装的舒适,服装上规整的几何图案突出人们就是在圆与方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和学习。
本次研究所设计的服装《圆与方》。通过观察及测试,面料的耐水洗及耐摩擦色牢度较好,虽有褪色,并不影响整个系列服装的外观效果,说明蜡染后的面料具有一定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由于本系列服装中局部面料是经过蜡染的,此处的面料是比较硬挺的。此面料是使用缝纫线制成的,因此制成的二次面料的强度也会被所使用的缝纫线的强度大小所影响。民族蜡染服装,不但给人感觉象一件精美的供人观赏的工艺美术品,而且穿着舒适大方,又彰显个性,迎合现代潮流。其款式简洁大气,布料透气性、舒适感较好,洗涤后不容易脱色。民族图案纹样结合时代气息,并且洞察时代的步伐,将传统的审美与新时代的审美信息融合,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服装设计,融入现代大众服装消费中,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
蜡染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印染艺术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效果,在进行蜡染服装设计时要求设计者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服装,要求蜡染服装必须既要保持、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又要有所创新,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时尚观念加以整合、重组,从而将蜡染服装变“观赏性”为“实用性”,变“少数消费”为“大众消费”,只有这样才是对传统的民族蜡染服装的最好保护,才能让蜡染服装走得更远。
[1]陈岚.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版),2011,(8):154—155.
[2]张毅.传统手工印染在现代纺织品产业中的价值[J].纺织科技进展,2009,(2):80—81.
[3]钱江飞.蜡染工艺的探讨[J].印染,1997,(4):22—23.
[4]GB/T 3921—2008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耐洗色牢度[S].
[5]GB/T 3920—2008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耐摩擦色牢度[S].
[6]陈秀芳.松香蜡染工艺的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2004,45(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