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红,王田绘,王永健,高 瞻
(1.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信息技术能力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现有文献显示,大多数关于IT能力的研究都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互补资产理论,在内容上较多地集中在IT能力与企业绩效/竞争优势的关系上[1-2]。近年来,有学者注意到了IT能力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认为IT可以通过改变企业信息的获取、处理方式和组织业务流程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3]。但二者关系并未受到研究者过多的关注,尽管有少量学者已经认识到IT能力对于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4-5],但研究并不深入,当前IT能力作用于技术创新的机制尚不清楚。现有关于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已经表明,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某些中介变量,组织学习是研究IT能力与企业绩效时被经常使用的中介变量[3],许多实证研究已证实IT能力与组织学习有显著正相关关系[6],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7-8]。而关于IT能力、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黑箱,IT能力是否通过某些变量间接作用于技术创新?组织学习是IT能力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吗?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回答。
鉴于以上实践需要和理论不足,本文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例,将组织学习作为IT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中介变量,试图厘清IT能力作用于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以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Ross等[9]较早定义了IT能力,他们将IT能力定义为控制与IT相关的成本、按需交付系统、通过IT实施影响业务目标的能力。此后,学者对于IT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IT能力的内涵及其测量;二是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认为IT能力是企业通过有效的管理与规划,运用IT高效率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包括IT基础资源、IT关系资源和IT体系惯例。而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对于二者关系研究的普遍结论是,IT能够提升企业的绩效,但这种作用是间接的[3]。尽管国内外有大量学者研究了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但是,IT能力与企业非财务绩效以及企业各层面绩效的关系研究匮乏。
现有关于IT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大多基于信息处理理论,认为IT最基本的功能便是处理信息,因此IT能力是企业运用IT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6]。从信息处理视角,IT对技术创新有重要促进作用。首先,巧妙的创意和构思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利用IT能够快速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组合,产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价值的信息,为新创意提供依据,而创意从产生、转移、认同、筛选、实验,到商业化并最终在市场上实现扩散,每一步都需要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而信息技术是实现新构思和创意管理的最佳选择[10]。其次,通过IT构建数据仓库,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快速实现不同产品、服务方案的组合,发现新的客户需求,快速实现产品创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IT能力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如付睿臣,毕克新等[5]的研究表明信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Ja-Shen Chen等[6]的研究表明IT能力对服务过程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IT能力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March[11]在研究组织的适应过程时将组织学习划分成两大类: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其中,探索式学习使得组织学习行为更多地表现为“探索、变化、承担风险、试验、尝试、应变、发现、创新”等[12];而利用式学习则使得组织学习行为更多地表现为“提炼、筛选、生产、效率、选择、实施、执行”等。
探索式学习要解决的是全新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的方法和知识基础,行动者只能去接近或开发新知识,采用新方法或者新旧结合的方法来处理现有问题,这会导致内部知识的创造,增强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促使组织进入新的市场或者最早引入新产品[13]。同时,探索式学习可以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为企业吸收外部知识提供基础[14]。而且,探索式学习表现出来的大胆创新,可以推动企业不断开发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从而大大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15]。利用式学习虽然没有开发新的技术或进入新的市场,但是,利用式技术学习通过对现有知识的提炼、总结或者重新组合对现有的技术组件进行改进,是将旧的知识或方法运用于新的具体情境,这能够促进企业渐进性创新[16]。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探索式学习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利用式学习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IT能力对组织学习的促进作用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IT能力将大大提高组织记忆的精确度、可塑性、完整性和高反馈性。二是IT将增强组织的信息协同性,使组织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通畅[11]。对于二者更加细致的关系体现在IT能力为组织提供的三种学习机制:第一种,知识仓库和门户网站,主要作用是知识的存储与检索;第二种,虚拟团队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项目团队成员可以互相分享和讨论特定的知识;第三种,电子交流社区,是一种即时信息传递机制,通过它可以使处在不同地区的成员去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共同的兴趣爱好[18]。经仿真分析后发现:不同机制对组织学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知识仓库和门户网站和虚拟团队空间有助于利用式学习,而电子交流社区则有利于探索式学习 (见图1)。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IT能力对探索式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
H3b:IT能力对利用式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
图1 理论模型图
互补资产理论[19]认为,企业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化的成功必须依赖于一系列互补资产的支持,这些互补资产可以分为通用性互补资产、专有性互补资产和共生性互补资产三种类型。专有性互补资产会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而通用性互补资产则会抑制企业的突破性创新[20]。IT能力作为企业的一种专有性互补性资产[21],必须通过企业其他资源的互补支撑才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IT最直接的功能是信息处理[12],通过对各种信息的高效获取、存储、传输、记忆,通过提供顺畅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进而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因此,我们认为IT能力通过组织学习作用于技术创新,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H4a:探索式学习在IT能力和技术创新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4b:利用式学习在IT能力和技术创新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主要委托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发放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正式调查之前,我们基于文献研究设计了原始问卷,经过专家匿名审阅后,对反馈意见进行商酌修改。在正式发放问卷调查之前,我们选取了50家企业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某些问句的语言表达进了修改,之后形成正式问卷。本次研究一共发放了800份问卷,问卷调查范围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集中的珠三角地区,共回收问卷512份,去掉填写不完整或随意填写等原因引起的无效问卷131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81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47.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样本130份。
本研究各变量问句均采用Likert5级刻度来度量,1~5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或者从“非常低”到“非常高”,变量的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IT能力:从IT基础资源、IT关系资源和IT体系惯例三个维度来测量,问句主要参考焦豪等[21]基于中国本土设计的量表,并在访谈和预调查的基础上做了适当修改。(2)组织学习:划分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两个维度,探索式/利用式学习的测量主要根据March等[11]对两类不同学习方式的描述和定义。(3)技术创新:主要参照文献谢洪明[22]使用的量表,采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两个因素来衡量技术创新。(4)控制变量:在对企业IT能力的相关研究中,公司销售额,公司目前资产总额,公司所有制性质是通常作为重要的控制变量[6]。因此,本文也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进行模型验证前,首先对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值和标准负荷量进行信度检验,一般认为Cronbach'sα大于0.70时,表示信度较好,使用SPSS16.0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Cronbach'sα都大于或接近建议的0.7,且各题项的标准负荷量都大于0.41,表明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见表1)。在效度方面,首先,由于本研究各变量的测量均参照国内外学者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并经过企业访谈、专家咨询以及预调查等步骤的修正,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其次,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区分效度进行检验。使用研究模型中的6个变量构建了一个6因子模型,随后将6个变量随机嵌套,构建了其他6个嵌套模型。采用 χ2/d、RMSEA、NFI、IFI、CFI、NNFI这6个拟合指标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一般认为只要 χ2/d<5,RMSEA <0.08,NFI、IFI、CFI、NNFI>0.90,模型的拟合效果就比较理想,Steiger认为RMSEA的值小于0.1表示好的拟合,小于0.05表示非常好的拟合,小于0.01表示非常出色的拟合。由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 (见表2)可知,6因子模型比其他嵌套模型的效果都好,这表明本研究的6个变量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另外本研究中所有题项的标准负荷都大于0.4,T值显示因子负荷都具有显著性,表明各变量具有较好地收敛效度。
由表3可知,IT能力的三个维度与组织学习、技术创新基本都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以及中介效应的检验提供了必要前提。
表2 变量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3 各量表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矩阵 (N=130)
表4 探索式学习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使用回归分析检验假设,表4和表5列出了回归分析结果。模型a2的分析结果 (β=0.370,p<0.001),表明IT能力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1得到支持。模型a3的分析结果 (β=0.492,p<0.001),表明IT能力对探索式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3a得到支持。模型a4的分析结果 (β=0.602,p<0.001),表明探索式学习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2a得到支持。将模型a5的回归分析结果 (β1=0.095,p>0.1,β2=0.559,p<0.001)与模型a2的回归分析结果 (β=0.370,p<0.001)对比,发现加入中介变量探索式学习后,IT能力的回归系数由原来的显著变得不显著,表明加入探索式学习这个中介变量后,IT能力对技术创新不再有显著影响了,而探索式学习仍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根据Baron和kenny中介作用的判断逻辑,探索式学习在IT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假设4a得到支持。同理,表5中模型b1、模型b2、模型b3、模型b4、模型b5的回归分析结果,使得假设2b、假设3b、假设4b得到支持。至此,全部假设均得到支持。
表5 利用式学习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以130份来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样本数据对IT能力、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了研究。我们发现,IT能力通过提升组织学习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丰富了基于资源基础观和互补资产理论的IT研究。IT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必须通过组织其他互补性资源,如知识,才能发挥其价值[12],本文从资源视角将IT能力视为企业的一种互补性资产,并实证得出了“IT能力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是间接的”这一结论,丰富并支持了这一观点。
其次,现有研究已经证实,知识是IT发挥作用最重要的互补性资源[12],而组织学习作为知识的来源,早已被证实在IT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本文基于互补资产理论将组织学习引入IT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并验证了组织学习是IT能力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这一结论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IT能力作用于技术创新的机理。
最后,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①技术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本研究的结论启示管理者应该重视IT的战略价值,加强对IT的投资,注重企业IT能力的培育。具体来说,在IT能力构建中,企业要配备足够的IT基础设施,包括IT硬件、软件、通信设备等,加强对IT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重视;管理者要重视IT部门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合作沟通,建立良好的IT-业务关系;另外公司高层管理者对IT战略规划、IT治理的重视也是建立企业IT能力的重要条件。②IT必须通过组织其他互补性资源才能发挥其价值。IT投资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并非一定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学习在IT能力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管理者要重视与IT相关的组织资源的培养,在加强IT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发挥IT与知识的互补作用。一方面,要在公司范围内倡导探索和创新性的工作方式,鼓励员工提出新的、创新性的想法;另一方面,通过IT对组织现有知识进行挖掘再利用,通过IT对现有知识进行整理保存以供未来使用。
本研究中存在如下不足和局限性:①本文研究的对象仅限于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地域或行业范围对三种关系进行进一步验证。②本研究采用的是截面数据,事实上IT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可能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因此不能断言IT能力、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未来的研究可采用纵向数据进行进一步研究;③为简化模型,本文没有单独研究IT能力各个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IT能力各个维度与技术 创新更加细致的关系。
[1]吴增源,黄祖庆,伍蓓.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8):151-158.
[2]孙晓琳,薛甜甜.IT能力与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综合述评——基于中介变量视角[J].现代情报,2012,32(11):146-150.
[3]高瞻.社会关系视角的组织学习、IT能力与组织创新的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4]付睿臣,毕克新.企业信息能力到技术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76-1582.
[5]Ja-Shen Chen,Hung-Tai Tsou.Performance effects of IT capability,service process innovation,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ustomer servic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2,29:71 -94.
[6]Tippins,M.J.,Sohi,R.S.IT competence and firm performance: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8):745 -761.
[7]弋亚群,邹明,谭国华.企业家导向、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0,24(8):17-20.
[8]谢言,高山行.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1-18.
[9]Ross,J.W.,Beath,C.M.,Goodhue,D.L.Develop long-term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IT asset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6,38(1):31 -42.
[10]Jaka Lindica,Peter Balohb,Vincent M.Ribirec,and Kevin C.Desouzad,Deplo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Lessons from case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1,31:183 -188.
[11]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 -87.
[12]潘松挺,郑亚莉.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基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1):1736-1744.
[13]Ahuja G,Curba M L.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arge corpor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ow established firms create breakthrough inven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521 -543.
[14]Wadhwa A,Kotha S.Knowledge creation through external venturing:evidence from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819 -835.
[15]Katila R,Ahuja G.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a longitudinal study of behavior and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6):1183 -1194.
[16]Benner M J,Tushman M.Exploitation,exploration,and process management:the productivity dilemma revisited[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238 -256.
[17]罗慧,万迪防,仲伟周等.信息技术与组织学习关系的理论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辑):426-422.
[18]Kane G C,Alavi M.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 investig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process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5):796 -812.
[19]David J.Teece.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J]1Research Policy,1986,(15):285 -305.
[20]李泓桥.创业导向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互补资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03):126-135.
[21]方晓波.互补资产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J].经济纵横,2010,(1):113-116.
[22]焦豪,邬爱其,张样.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3):59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