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目标、方法与路径研究

2013-08-29 05:58鲍健强王学谦叶瑞克
中国科技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能源日本发展

鲍健强,王学谦,叶瑞克,陈 明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2)

低碳社会 (Low-Carbon Society,LCS)是人类应对国际社会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社会发展方式和社会形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以及环境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1]。2008年6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发表了题为“为实现低碳社会的日本而努力”的讲话,集中阐述了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立场与观点,表明了日本引领世界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勾勒出日本构筑低碳社会的远景,因此被人们称为构建低碳社会的“福田蓝图”。

1 “日本的构建低碳社会计划”是日本低碳发展的宣言

1.1 《京都议定书》:日本政府与国民的骄傲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者与倡导者,日本对履行议定书态度积极。尽管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才正式生效,但早在1997年12月,日本政府就成立了全球变暖预防总部,负责执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日本政府也相继制定了《阻止全球变暖措施指南》 (1998年6月),并实施了《全球变暖应对措施促进法》(1999年4月)。根据《京都议定书》中的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CO2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到日本的减排目标为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6%。尽管日本官方和民间都以此为荣,各届政府也都很重视节能减排计划,至2009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削减超过了4%,但日本要实现减排目标还是任重道远。进入“后京都时代”,日本制定了到205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 ~80%的目标,提出了构建低碳社会的方案。制定这样一个长期的社会改革规划是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实现如此大减排量的必要条件。

1.2 低碳社会: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有其深刻的背景。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小国,经济大国”,由于受其地理资源的限制,日本发展所需的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 (见表1),其发展路径依赖于日本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第一,构建低碳社会是日本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的有效途径。第二,日本构建低碳社会,不仅仅能改善能源供应结构,缓解能源短缺和依赖进口的压力,保障能源安全,还能使日本从一个“能源进口大国”变为“能源输出大国” (主要是指新能源技术的输出)。第三,构建低碳社会能推动日本经济复苏,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日本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四,构建低碳社会能使日本占据未来世界科技的制高点。日本已形成一种理念:企业不低碳就没有市场,民众不低碳就不环保,政府不低碳就没有未来。

表1 日本主要资源进口依赖程度 (单位:%)

1.3 福田蓝图:日本建设低碳社会计划的确立

日本低碳社会建设计划的成形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酝酿期。履行《京都议定书》(1997年)中的减排承诺促使日本开始酝酿如何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由日本环境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研究,相继开展“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50年的CO2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70%的可行性研究”(2007年2月)、“面向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2008年5月)等研究计划,逐步明确了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第一,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促进全社会对环境资源的重要性及不可逆性的认知形成共同意识;第二,摆脱大量消耗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费模式,倡导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型富裕社会;第三,保护矿产、林木、水源等自然生态资源及环境多样性,促进资源再生,延续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循环[2],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二是确立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日本构筑低碳社会的思路已趋于明晰。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义发表了题为《低碳社会与日本》(2008年6月)的低碳革命宣言,即著名的“福田蓝图”,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他提出: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时的25%的水平(中期目标),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 ~80%(长期目标)[3]。随后,日本内阁通过了依据“福田蓝图”制定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2008年7月)。三是执行期。为了让福田蓝图有法可依,《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基本法案》 (2009年)公之于世。进入“后福岛时代”,核电危机影响着野田内阁的能源政策,但历届政府在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社会的根本国策上从未改变,这表明低碳社会理念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共识。

2 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为了实现“福田蓝图”,制定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方案的前提是要根据日本现有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来假定日本在2050年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温室气体的削减量、技术选择、能源选择以及其经济性等核心问题,评估技术在能源、城市、运输等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日本能源供需前景分析实现低碳社会的可行性。

2.1 回溯预测方法:构建低碳社会的研究方法

回溯预测方法是由加拿大学者J.Robinson在1982年提出的一种未来学的研究方法,它包括两部分:第一,根据人们的某种期望目标建立可行和合理的标准场景;第二,由未来场景回到现实系统,找到实现最佳场景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行动。日本学者通过回溯预测方法,假设到2050年能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缩减70%,然后由未来返回到今天,找出实现的途径和方法[4]。在日本到2050年,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的CO2的排放量缩减70%(基于1990年水平),社会、经济和技术上的转变活动将在21世纪第一阶段展开,为实现LCS做准备。关键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实现低碳社会的方法

2.2 对2050年日本社会经济情景的假设

要实现低碳社会,首先要根据日本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假定日本将来社会经济的情景。2007年2月,“日本低碳社会情景”项目组发表了题为《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70%的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情景,有A和B两种情景 (见表2)。模式A侧重于城市集中地区形成高密度、高科技的社会方式。模式B则侧重将人口、资源分散化,倡导一种轻松、悠闲的生活方式。模式A追求GDP的增长,而模式B则追求舒适、慢节奏的生活[12]。当然,将来日本的社会有可能是这两种情景的混合。根据日本国家人口和社会研究院的推测:在情景A和B下,人口会从2000年的1.27亿人口分别大幅度减少到9500万人口和1亿人口,总人口的减少有利于实现减排目标。未来服务业所占份额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大耗能行业的减少,这些都将有利于日本实现低碳社会。

表2 日本2050年的两种社会经济情景

2.3 基于情景假设的日本能源供需前景分析

世界能源结构中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温室气体 (CO2)浓度快速上升的根源,也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所形成的高碳经济和高碳社会的客观基础[5]。低碳社会策略包含三个关键的因素:通过合理使用能源来降低需求;高效率开发和应用能源技术;能源供应端的脱碳[4]。因此,能源问题是实现低碳社会的关键。日本自战后以来,能源结构经历了60余年的调整,现在的能源结构虽然仍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但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20世纪70年代核能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的增加,使得原油和原煤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缓慢减少,能源结构的日益多元化使得日本的综合碳排放系数相对较低。

自从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日本的能源战略面临新的调整。一是向核能的安全性挑战,以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为教训,实现最高程度的核能安全;二是向化石能源的环保性挑战,充分有效地利用化石能源,挑战二氧化碳减排的极限;三是挑战自然能源的实用性,排除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障碍,将其提升为主要能源;四是向能源的使用效率挑战,在家庭和社会不损失生活舒适度的情况下提高能源使用率[6]。

就保障能源供应的可行性而言,为了实现低碳社会,可以在能源供应端推广低碳措施,比如增加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匹配情景B),以及通过碳捕获和存储技术实现现有化石能源供应系统的脱碳化 (匹配情景A),从而实现CO2排放量到2050年缩减70%的目标 (基于1990年水平)。

针对能否削减能源需求,日本专家指出诸如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移、交通工具数量的饱和、低碳建筑、居住在离工作地点近的城市结构以及节能设备的发展与推广等措施,将会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同时,有助于实现低碳社会,同时对日本各部门能够削减能源需求的程度做出预测:到2050年,工业领域中20% ~40%的削减量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和引进节能技术来实现;客运领域中80%的削减量产生于合理的土地利用、能源效率以及碳排放强度的改善;货运领域中60% ~70%的削减量来源于更好的物流管理以及交通工具能源效率的改进;家庭领域中50%的缩减量可由改建传统建筑和高隔热房屋的推广以及家庭节能用具的引进来实现;商业领域中40%的缩减率通过对高隔热建筑的革新和重建,以及节能办公设备的引进而完成。

在保持GDP增长和满足人们富足而简朴的生活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依靠将来的技术革新使得对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发展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推行低碳教育和低碳文化,使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情景A和B都可以实现到2050年CO2的排放量减少70%的目标,因此日本实现低碳社会是切实可行的,而随之拟定的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项行动方案更以此为根据,成为指导日本社会各界实现低碳社会建设的行为指南。

3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方案与启示

日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新能源,合理利用传统能源,提高能效。这就要求日本摒弃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彻底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从而实现以低碳发展为方向的绿色革命。日本专家分别从产业、建筑、交通、能源、政策法规五大领域初步描述出低碳社会的雏形。

3.1 引领日本低碳转型的十二项低碳社会行动方案

“日本低碳社会情景”项目组发表了题为《面向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方案》的研究报告 (2008年5月),汇聚了日本低碳社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的观点,针对实现日本到2050年CO2排放量削减70%的目标 (基于1990年水平)提出的行动指南 (见表3)。每项行动彼此之间紧密联系,某一部门的减排也有利于其他部门的减排。政府必须在建设低碳社会上展现领导力,中央—地方政府、城市、商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团体应该理解他们在构建低碳社会中的角色,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并发挥作用,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创建低碳社会。

表3 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项方案

3.2 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五大重点领域

(1)低碳产业。低碳产业即相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而言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产业,包括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低碳产业的发展,“福田蓝图”的提出也源于希望通过发展低碳产业来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2009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一项总金额为15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对推广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及节能电器实现“低碳革命”在内的低碳产业的计划总支出为160亿美元。2010年1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低碳型创造就业产业补助金”制度,对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LED芯片、太阳能电池制造等日本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补助。2010年5月,为了增加低碳产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了“低碳型创造就业产业补助金”制度,把每年补助总额从300亿日元提高到1000亿日元[7]。日本的低碳产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2)低碳建筑。日本建筑学会 (AIJ)对低碳建筑的定义是“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贯穿着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与当地的气候、传统、文化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并能维持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8]。日本的低碳建筑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自然能源利用、建设高隔热住房、屋顶绿化等技术。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日本低碳建筑的主要特点,根据各个地区的天气,当地的建筑物应该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风。由于绝缘材料技术、屏蔽技术和通风技术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加热泵 (应用于空气调节器和电热水器)、烹饪炉、照明设备和备用电源等能效的提高都能减少建筑对能源需求。每户的能源需求会降低大约40%(根据2000年水平);同时,非居住楼层每平方面积上的能源需求也会减少40%。日本决定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所有新建住宅实现“零排放”计划[9]。

(3)低碳交通。发展低碳交通,国际上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避免、转换和改善。避免是指避免出行、减少出行距离或避免使用机动车方式出行;转换是指转向环境友好、低碳的交通方式;改善是指提高交通方式和机动车的能效[10]。日本发展低碳交通的战略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将减少需求的措施和能效高的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使得居民的平均路程减少,从而减少需求;交通工具的技术革新,包括混合动力或电动交通工具的突破、空气阻力的改进、混合动力引擎装置以及其他相似措施来实现低碳交通。第二,通过有效的运输管理系统,包含了高效的物流管理以及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来选择最佳路径的功能,这将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日本当前的重要措施有:一是汽车厂商实施贯彻“领跑者”标准,提高产品制造的能源使用效率;二是推广使用VICS、ETC等智能交通技术,以提高车辆行驶速度,进而提高燃油效率。三是对新能源、环保车辆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免除新能源汽车 (包括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燃料电池车等)的重量税和购置税,使用税也只征收50%[11]。

(4)低碳能源。①核能,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利用核能。要实现低碳社会这个目标,核能与传统的化石能源比起来,具有显著的优势。日本开发核能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核燃料问题,日本核电站所需的燃料铀全部依靠进口。二是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福岛核事故给日本乃至全球的核能利用带来了反思,也会极大地影响日本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具国内反对核电的呼声高涨,核电的发展将有所停滞。这也将迫使日本加快“绿色转型”。②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可再生的永续利用的能源。由于它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碳排放,因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日本实现低碳社会目标的关键。一是要大力支持太阳能发电。日本作为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大国,到2050年其太阳能发电量将提高到2005年的120~140倍。二是采取措施挖掘地热的潜力。日本位于环太平洋活火山带的日本拥有近200座火山和大约2.8万口温泉,是全球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专家的预测,使用常规技术,日本地热便可以提供8万兆瓦的电能,满足全国50%的电力需求。如果利用现有的先进地热系统技术,日本的地热潜能将会更大[12]。三是进一步开发风能。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2300兆瓦,官方设定到2020年和2030年风力发电量分别为1万兆瓦和2万兆瓦。四是传统的水力发电。2008年日本水力发电量为912亿千瓦时[13],对于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的日本来说,水力发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低碳政策法规。低碳政策法规是构建低碳社会的保障,其制定过程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准备期,为将来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奠定基础。早在1974年日本实施的“阳光计划”规定:政府对以居民屋顶并网发电为目的的光伏系统的初始补贴达到70%。从1979年开始日本政府又相继制定了《节约能源法》、 《地球温暖化对策促进法》、《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 《绿色采购法》等。二是确定期让实现“福田蓝图”有法可依。“福田蓝图”确定后,日本相继出台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2008年7月)和《推进低碳社会建设基本法案》(2009年12月)。前者是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来引导低碳社会的建设;后者为“福田蓝图”提供了法律保障,规定到2050年实现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60% ~80%。2010年,日本进一步将低碳战略细化,在推出“低碳型创造就业产业补助金”制度之后,又提出了新经济成长战略。2011年日本国会批准了“电力公司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行动” (于2012年7月1日生效),该行动强制电力公司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固定电价制 (FIT)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

3.3 日本构建低碳社会对中国的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引领了全亚洲乃至全球低碳转型。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与日本相当,但能源消费总量却约为日本的4.5倍,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煤炭产量达32亿吨原煤,已超出煤炭行业的科学产能范围,而能源消费量仍旧呈快速增长趋势,在资源保障、环境容量和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向低碳发展转型已迫在眉睫。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提出单位GDP的CO2强度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 ~45%的自主减排目标,时间跨度上涵盖了“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14]。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指导意见,并将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履行国际社会责任、参与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坚定立场。

我国在向低碳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应当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解决我国在低碳发展之路上的问题。

(1)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各级学校及企业的低碳教育活动,结合当前PM2.5问题凸显、空气污染情况空前严峻的实际,普及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基础知识、宣传相关环境及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培养国民的保护环境自身有责的主体认识,引导低碳环保的消费及生活方式,营造有利于构建低碳社会的舆论氛围。

(2)借鉴日本的“法制先行”的发展特点,督促立法部门尽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法律政策,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赋予法律保障。我国目前在低碳经济领域现有的相关法律如《节约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对于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尚需通过制定如“低碳经济促进法”等统领性法律予以整合协调。另外,目前制定和实施的各领域的发展规划如《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也需要通过明晰的低碳经济促进法律体系的指导下予以完善、协调和细化,增加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同时,明确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避免无人管理和多重管理的问题;改变相关部门领导人的单一经济发展政绩考核指标,转为强调环境保护、减排效果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3)引导科技研发方向,充分认识市场对技术进步的培育作用。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已将低碳能源列为重点领域之一,可以进一步发布重点技术指导目录,支持和加强低碳技术的社会性研发投入,鼓励广大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技术的研发及运用,支持企业在低碳技术领域的投资、发展、创新,培育低碳产品和技术市场,制定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加强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际低碳技术转让,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为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培育和引导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消费市场。低碳消费市场是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之一,通过相应碳排放标识措施引导低碳产品及服务的消费,尤其是要引导和鼓励对低碳能源的消费;通过消费市场的选择性转变,激励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低碳产业的培育发展,积极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化,淘汰落后产能和高碳产品,以及运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的高碳产业;大力发展能耗低、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低碳产业规模化,引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部分发达地区,应当率先描述切实可行的低碳社会前景,探索实现低碳社会的方法,建立低碳示范区,逐步探索积累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为我国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做出有益的 尝试。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2]王沈君,赵伟宁.借鉴和吸收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J].辽宁师专学报,2011,01(73):11.

[3]日本共同通信社.‘50年60~80%減’を明记自民の低炭素社会法最终案[R].2009.

[4]“2050 Japan Low-Carbon Society”Scenario Team.Japan Scenarios and Actions towards Low-Carbon Societies(LCSs)[R].2008.

[5]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4):154.

[6]于青.日本能源远景计划缩短10年[N].人民日报,2011-05-27(22).

[7]孟晶.日本:政策引导抢占技术制高点[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08):9-13.

[8]Minna Sunikka-Blank,Yumiko Iwafune.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AIJ).Architecture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All about the Holistic Approach in Japan[R].IBEC:Tokyo,2005.

[9]“2050 Japan Low-Carbon Society”Scenario Team.The Strategic Energy Plan of Japan-Meeting global challenges and securing energy futures-(Revised in June 2010)[R].2010.

[10]L Schipper ee,Fabian Herbert.Transport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Forecasts,Options Analysis,and Evaluation[R].No.9,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9.

[11]张良,郑大勇.借鉴国际低碳交通经验良性发展我国低碳交通[J].汽车工业研究,2011,(7):28.

[12]毛黎.可再生能源足以解忧[N].科技日报,2011-04-16(002).

[13]欧玲湘.日本能源消费结构变中求稳[N].中国石化报,2010-02-12(008).

[14]何建坤.我国“十二五”低碳发展的形势与对策[J].开放导报,2011,8(4):9-1.

猜你喜欢
能源日本发展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