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翔,田丽丽,郭 勇,刁丽华,余 苒,王海英,李 健,刘 茹
军校医学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部队战斗力的新生卫勤力量。作为担负着特殊使命的群体,他们的心身健康不仅关系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形成与提升[1]。因此,对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的研究至关重要[2-3]。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挫折或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以往的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会影响心理健康、潜能开发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4-5]。本研究探讨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为教育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及培养军校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军校2005~2009 级医学本科生450 名,其中2005级57 名,2006 级58 名,2007 级108 名,2008 级112名,2009 级115 名;男401 名,女49 名;年龄17~26(21.23 ±2.05)岁,身体均健康。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法,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施测,当场收回。施测前先由主试按指导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帮助学生了解填写规则,在确认其理解后开始施测。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施测前均接受了相关的培训。施测中,先进行一般基础量表的填写,然后进行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测试。共发放问卷450份,经可靠性筛选,收回有效问卷442份,问卷有效率为98.2%。
1.2.1 心理健康水平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6],由90 个条目组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 级),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 类因子。
1.2.2 人格特质测试:采用卡特尔16 项人格问卷(16PF)[7],由187 个条目组成,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冒险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自由性、自立性、严谨性、紧张性16 类主要人格因素和8 类次要人格因素。标准分转换使用16PF 标准计算公式。
1.2.3 应对方式测试:采用肖计划修订的应对方式问卷[8],由62 个条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6 类因子。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以皮尔逊相关法对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以α=0.05 为检验水准。
2.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SCL-90 各因子与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1。
2.2 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SCL-90 各因子除与幻想性、自由性、自立性人格特质不存在相关性外,与其他13 类人格特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SCL-90 各因子与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冒险性、世故性、严谨性人格特质呈不同程度负相关(P<0.05,P<0.01),与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各人格特质呈正相关(P<0.01)。见表2。
2.3 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人格特质中除幻想性、自立性因子外,其余各人格特质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冒险性因子与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正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负相关(P<0.01);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与解决问题因子呈负相关(P<0.01),与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正相关(P<0.01)。见表3。
军校医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身心发育不断完善,心理和人格逐步趋于成熟。因此,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平时良好人格培育对于维护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具有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冒险性人格特质,遇到问题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具有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特质,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消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9-10]。提示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可影响军校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军校医学生具有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倾向较易出现心理问题,而采取积极方式应对生活事件的军校医学生则不易出现心理问题[11-12]。
表1 442 名军校医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分析(r)
表2 442 名军校医学生主要人格特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性(r)
表3 442 名军校医学生主要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的相关性(r)
军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注重医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特点,首先应重视应对方式的指导、调整和训练。部分军校医学生入校前家庭环境优越,对于军校较为严格、单调的军营生活存在排斥情绪,导致环境适应不良,受到挫折时很少分析原因,不愿正视问题,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盲目认为自己不行,久而久之将存在的困难、问题合理化,压抑在自己潜意识层面,这种应对问题的模式较易导致心理问题[13-14]。对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引导他们直面问题,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正确认识军校、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培育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调整认知模式,逐步认识到军校严格的生活、教学、训练模式是对耐力、意志力的培养,是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这种积极应对方式的培育和训练,可以使军校医学生逐步适应军校特殊的管理模式和环境,同时促进他们稳定和有恒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减少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其次,应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存在不良或缺陷人格特质的军校医学生其心理健康的维护可从学习并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入手[15-16]。对人格特质不良者要引导他们大胆地与人接触,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用可行、有效的方法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之逐渐提高面对现实的能力。对于人格特质忧虑紧张者,应引导他们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我表现力,从而放松心情,自觉地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人格特质敏感多疑者,引导他们对周围事物建立清醒的客观认识,正视现实并与现实环境保持正常接触,培养自己的包容度,培养自信、乐观态度,最终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总之,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应对方式的合理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并可将其作为医学专业学习以外的学习内容贯穿军校学习生活中,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最终降低不良心理的发生率。
[1]刘军,宋华淼,敖景文,等.新兵个性的分析及心理教育和训练[J].航空军医,2003,31(6):246-248.
[2]鲁娟,崔乔礼,李健.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追踪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8(6):23-24.
[3]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5):664-679.
[4]董旭冉,童辉杰.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4):459-463.
[5]魏义梅,张明.认知应对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127-129.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1-35,109-115,318-320.
[7]戴忠恒,祝蓓里.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0-23.
[8]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9]钱玉梅,孟国祥,汪淼.某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0):1410-1414.
[10]陈娟,方雪晖,苏虹.某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37-539.
[11]祁珍华,陈瑨,江虹,等.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4):310-314.
[12]傅纳,夏培芳,周霞.大学生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65-368.
[13]张妍,任慧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423-426.
[14]鲁娟,周锦琦,李健.父母职业、学历对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37-138.
[15]李俊丽,梅清海,丛建波.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00-601.
[16]王爱祯,唐茂芹.军校大学生应付方式及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3):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