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勇,胡佳乐,程瑞斌,杨积顺
近年来,分部医院圆满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南方抗雪救灾、奥运安保、世博安保、出国维和以及“7.23”特大动车事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本文通过回顾保障经历,认真分析研究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卫勤保障工作的特殊要求、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努力提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能力。
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抢险救灾、反恐、处突、维稳、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军事斗争全局的需要,具有广泛影响性、鲜明政治性、明显多样性,分析其特点规律和保障要求大有裨益。
1.1 突发性强,应急反应能力要求高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没有先兆、很难预料、形势变化迅猛,短时间内破坏性极大。部队通常是在准备不充分甚至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应急准备时间短;特殊的背景、无法确定的时机、难以预料的变数,给卫勤保障带来诸多困难。这就要求保障单位预有准备,反应迅速,对保障力量、物资器材、保障设施等进行预置,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抽组集结完毕并迅速投入使用。同时,要求机动卫勤分队能在短时间内对事件性质有准确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具备较强的快速机动、展开和救治等能力。
1.2 伤情复杂,医疗技术水平要求高 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既要实施受害群众的医学救援,又要承担救灾维稳部队的医疗保障,救援的对象伤情复杂且多为群体性伤害。以汶川地震为例,伤员以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居多,救治时需要多专业密切协作;老年人、儿童伤员比例较高,救治难度大;脱水、营养不良较为普遍,内科治疗要求高;心理创伤普遍较重,心理干预难度大;重感染伤员多,特发型感染比例高。救援人员除了实施紧急救治、搬运转移,还要负责常见病诊治、卫生防疫和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卫生防疫、食品卫生、心理健康多个专业。这就必须加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日常训练中打破专业界限,强化全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
1.3 需求量大,药品物资储备要求高 非战争军事行动面对的多是人为或自然灾害,人员和财产受到严重侵害。医学救援既需要安全饮用水、食品、疫苗、维生素等物资,也需要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常用药物,更需要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呼吸器等;必要时还需要接种疫苗以预防肝炎、结核、艾滋病;另外还要配备防治毒蛇咬伤、防暑降温、防冻伤药物等等。由于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因而对于平时药品物资的筹备要求特别高。平时准备不全可能造成“无米下炊”,准备多了又造成浪费。这就需要机动卫勤分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储备,确保药品物资品种全、数量够。
1.4 环境恶劣,卫生防疫工作要求高 非战争军事行动大多在野外或不熟悉的地域展开工作,特别是自然灾害发生时,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突然丧失,瞬间无家可归,停水、停电、无食物,人畜尸体腐烂,排水系统遭到破坏,污水、粪便不能外排,垃圾运不出去,蚊蝇大量繁殖。救灾部队在严寒或酷暑条件下,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上精神创伤,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卫生防疫工作显得艰巨而繁重。这就要求机动卫勤分队在平时做好卫生防疫各项准备,必要时申请增强卫生防疫人员和药品。在恶劣环境下,救援人员还要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在救援中保障,在保障中救援,积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1-4]。
分部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历次任务中,总结了许多成功经验,对科学指导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5-8]。
2.1 机动阶段抓先机 汶川地震发生后,分部连夜紧急抽组7 支医疗队,4 h 集结到位,10 h 出发,到达任务区,发扬尖刀突击队精神,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条件最艰苦,就冲向哪里、战斗在哪里。一到达目的地,医疗队员就马不停蹄机动协调,及时与当地救援中心和卫生局取得联系,并主动请缨,接受新任务,抢占先机。411 医院2 支医疗队冒着余震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蹋陷的危险,连夜向震中汶川开进,以最快的速度挺进受灾严重的水磨镇和映秀镇,并抽调12 名医务人员随直升机直插“孤岛”银杏乡,将军区医疗队的旗帜牢牢地扎下,确保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9-10]。
2.2 展开阶段抓突击 根据任务特点,分部前指将7 支医疗队部署在汶川、什邡、平武3 个重灾区,构建了点、站、队三位一体,线、点、面有机融合,建成多途径、多方向、多地点的全方位救治体系,同时形成一线现场处置、二线紧急救治、三线后送治疗的三级救治链。并组成多支医疗小分队,跟随搜救分队实施现场紧急救援,做到搜救工作展开到哪里,医疗救治就跟进到哪里,把一条条生命通道延伸到搜救第一现场,为抢救更多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2.3 局部稳定抓拓展 根据胡主席关于把抗震救灾工作尽快扩展到所有乡镇、入村入户的指示精神,抗震医疗队采取化整为零、分散多点、小群多路的方式,组成60 多个3~4 人的精干医疗小分队,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每天行程300 多公里,深入到180 多个村寨和灾民安置点,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心理救援,进行多方位的医疗服务[11]。
2.4 全面展开抓特色 充分发挥人员、装备和技术优势,通过知识讲座、张贴标语、流动宣传、发放手册等方法,广泛传播心理服务知识和宣传卫生防疫。深入开展“五进五送”活动,即:进一线连队、受灾群众安置点、偏远村庄、中小学校、抗震指挥机构;送医疗服务、药品器材、救灾物品、心理咨询、宣传手册,扩大了医疗队在救灾部队和灾区群众中的影响力。
非战争军事行动延伸到哪里,卫勤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任何一条保障链的断裂都会直接影响行动全局[12]。为此,我们应加强前瞻性研究,不断健全机制、完善预案、备齐物资、强化训练、创新模式、科学指挥、精心组织,确保卫勤保障与军事行动“同频共振”。
3.1 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多样化军事任务不动则已,动则至急,夺取保障主动权,必须预先准备。在科学预测和准确判断基础上,拟制多样化军事任务不同领域、层次、类别、时段的保障预案,各种预案要相互配套,增强针对性,确保可行性,把握全面性。
3.2 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克服临时协调、随机调配的应急保障困难,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职能,理顺药品器材快速调配和技术人才综合使用的保障渠道,切实做到全员化整合、实案化落实。
3.3 加大药品器材储备 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需要先进的装备、适用的器械、充足的物资、齐全的药品[13]。为此,要进一步优化药品器材的储备格局,做到突出重点、科学储备,切实打牢保障的物质基础,拓宽保障药品器材的筹措渠道,增强保障的时效性和精确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受领任务急,采取行动快,难以把握卫勤保障的主动权。尽快建立着眼战时、立足平时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结构体系,形成综合领导、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指挥体系[14],真正把有限保障资源统一起来,科学调配,合理使用。切实增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1]汪金生,文雄,米海鹏.军队基层卫生机构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1):56-58.
[2]毛志勇,崔玉海.着眼卫勤保障能力建设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1):42-44.
[3]徐轩,曾富松,余存良.非战争军事行动空降卫勤保障的特点与对策[J].空军医学杂志,2012,28(1):37-38.
[4]赵宁志,刘文华,金志伟.军队医院平战结合卫勤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1):56-57.
[5]唐甫斌,曹孝东,张璧,等.战区总医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的实践与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志,2010,24(1):92-94.
[6]徐轩.空降兵战略转型建设中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J].空军医学杂志,2011,27(4):226-228.
[7]李培法,冯春林.把握方向 主动作为 推动医院发展模式转型转变[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45-47.
[8]谢鹏,胡兴茂.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建设应适应联合作战的需求[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7):92-94.
[9]刘卫平,徐利民,罗志勇.某部赴汶川地区抗震救灾跨区机动卫勤保障的做法[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1):68-70.
[10]王力军,吴帆,许立,等.新时期卫勤保障训练的做法和建议[J].空军医学杂志,2011,27(4):232-233.
[11]李樱.浅析院前急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培训策略[J].中国复苏急救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6):569-570.
[12]张雁灵.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中国军队卫勤[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1-4.
[13]严文超,张壁,黄涛养,等.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时药材保障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药业,2010,19(16):57-58.
[14]张鹭鹭.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预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