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支杰
观课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研工作中参与最多的教研活动,观别人的课和被人观课几乎伴随着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因此,研究如何观课,提高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实在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课前对课题进行解读,与献课者进行沟通,提前协商观课主题
缺乏课前沟通和协商,是传统的观课评课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观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的话题,这样,对话也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因此对观课评课存在的问题,观课议课主张课前进行充分沟通和理解,使献课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有了主题就使我们观课议课的目标更加明确,使议课更加深入和深刻。议课不是对课打分、下评语,“观课议课”不必面面俱到,要集中焦点。
二、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观课说明的“说”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隋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三是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这不仅体现了观课者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教师迎合听课教师口味和习惯的做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三、观课者要用心灵感悟课堂
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课堂。
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是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正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于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教师无私地提供了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平台以后,观课教师应该怎么办?
在这里我认为,从授课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教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了自己更有收获,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
四、课堂中的观察和分析
课堂教学中的观察是必备环节也是观课议课的基础。
课堂观察的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定性课堂观察技术和定量课堂观察技术两类。这两类不同技术取向的课堂观察研究方法,它们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1、定性观察
定性观察一般没有事先制作的观察项目清单,也没有既定不变的、详细的观察提纲,资料的收集常常基于观察发现在听课过程中形成。它的呈现形式以白描为主,分析手段是质性的。定性观察可分为重点观察、随机观察、全面观察、关注细节四个类别。重点观察是围绕课前交流所确定的观课主题进行观察记录和初步分析;随机观察是在缺乏课前沟通,没有明确的观察主题,观课者就把观课和记录重点放在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上,观察活动效果,初步建立联系,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全面观察包括观察教师的课堂行为(课堂管理行为和课堂教学行为)及由教师课堂行为所引发的学生课堂行为、学生活动及活动效果等;教学细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蕴涵了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是通过分析关键性细节(包括成功的细节和失败的细节),去认识教学行为,理解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2、定量观察
所谓定量观察,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一套明晰而严密的量化记录体系实施的观察。通常是依据结构化的量表,按照时间的顺序或事件的类型,一边观察、一边逐一记录。
设计定量观察记录体系的关键,首先是确定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类别,以及观察的对象与观察的时间单位,其次是选择相应的记录方式,并设计便于记录的表格。
不难看出,定量课堂观察的技术取向最明显的优势是观察点的观察效度。由于观察指向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强,因此所获数据具有说服力。其次是观察的信度。量表可以反复使用,课堂行为或事件的分类标准比较具体,观察记录操作规范,控制性较强,有利于降低不同观察者个人偏见的影响,获得比较一致、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再次是便于使用媒体技术、统计工具,有利于提升课堂观察的技术含量。
总之,观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