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广 孙 刚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阳中医一附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衰早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LVDD)占主导地位,晚期随着心腔的扩大,收缩功能障碍占主导地位[1]。临床表现与传统上认为收缩功能不全所致的“充血性心衰综合征”完全相同[2]。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治疗,预防其发展成为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制定具有益气、温阳、化瘀利水功效的心衰宁,对本病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叙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诊断标准,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贵阳中医一附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本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衰宁,临床观察治疗前后的安全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和疗效性指标。治疗组 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74.66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72.36岁,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都采用最新的《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方法,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用药原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衰宁合剂,1剂/日煎制,分3次口服,100ml/次。煎法:先煎附子,后煎其它药物。中药的煎制由贵阳中医一附院完成。
2.1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超声心动图 (UCG)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 (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 (A)、计算 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 (LVEF)、E峰加速时间 (ACTe)和减速时间 (DCTe)(由贵阳中医一附院检验科测定)。
2.2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检测,中医按评分标准:显效: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或n(积分)≥70%;有效:n≥30%;无效:n<30%;加重:n<0。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达,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
3.2 两组心脏多普勒超声指标 治疗组各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 A、DCTe明显降低 (P<0.05),E/A明显增加 (P<0.05)。详见表2,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 n E(cm/s)A(cm/s)E/A LVEF ACTe(ms)DCTe(ms)治疗组前 30 42.61 ±12.33 73.78 ±16.67 0.67 ±0.19 60.6 ±5.2 78±10 197±21治疗组后 30 75.34 ±12.51 48.15 ±11.83 1.31 ±91.73 65.4 ±4.7 53 ±11 130 ±9对照组前 30 42.18 ±15.16 72.19 ±11.39 0.64 ±0.47 61.1 ±3.7 80 ±7 212 ±11对照组后 30 53.14 ±16.72 82.70 ±16.64 0.65 ±0.43 62.4 ±3.2 73±9 189±34
3.3 安全性监测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基本相同,未发现恶化者,说明心衰宁有良好耐受性。
中医和西医治疗本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药治疗的优势在于缓解临床症状明显,但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此外,很多病人虽接受了西医的规范化治疗,但仍不能缓解机体的不适感。因此,人们在注重西医治疗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中药起效平稳,副作用相对较小,通过临床观察,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心衰宁由红参、黄芪、附片、丹参、益母草、红花、玉竹、枸杞、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红参具有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并提高输血量、冠脉流量[3]。丹参、红花均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作用,并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冠脉血流量,是临床上扩冠之常用药[4]。且丹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与黄芪合用有类似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5]。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于对照组,说明西医治疗加心衰宁疗效更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通过临床研究充分说明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衰早期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上有很大发展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张子彬,TsungO.Cheng[美],张玉传.充血性心力衰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2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
[3]高华林冠心通治疗痰淤交阻型心绞痛46例 (J)陕西中医,2007,10(28):1277-1278.
[4]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4(1):44-45.
[5]马宏秀,张治祥.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