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素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输血科 402160)
血液是临床救治患者生命的一种特殊、必需而又宝贵的物质资源,现阶段任何物质都不可能替代,尤其需要倍加珍惜与爱护,节约血液、合理用血是WHO关于血液制品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1]。随着社会医疗救治能力的不断提高,医院的用血量不断增多,且对血液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分析医院血液报废原因,寻找血液报废解决办法,对于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血液浪费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为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和供给,达到治疗与抢救患者的目的,现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供血过程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报废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医院血液报废原因,减少血液浪费,为医院及血站血液管理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由永川区中心血站提供给本院输血科的各种血液制品共69 514袋,其中报废血液制品相关信息来源于输血科6年间的血液报废记录资料。血液报废按照《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执行[1]。
1.2 方法
1.2.1 血液报废判断标准 血液入库前、配血合格后、血浆和冷沉淀放置37℃恒温振荡水浴箱融化后、发血前对血液逐袋逐项进行严格检查判别,并对不合格血液进行归类、统计。不合格血液的判断标准:(1)乳糜血:主要根据肉眼观察血浆层浑浊情况分为重、中、轻3个档次,中度以上浑浊为乳糜血。(2)血袋破损:血袋边缘或血袋配血管近端有开放性破损,可挤压血袋检查,有破损或血液漏出则报废。(3)过期报废:血液制品未出库就到了保质期,从而导致血液报废。(4)预约报废:临床合理申请用血但因患者去世导致血液过期报废。(5)血袋絮状物及凝块:肉眼观察有明显絮状物或凝块的血制品应报废。(6)颜色异常:肉眼观察血液有紫色、深黄色、暗灰色等异常应报废。(7)溶血:将全血、悬浮红细胞等制品放置时间大于24 h,观察上清液,血浆颜色明显变红者定为溶血,肉眼不易判断,作游离血红蛋白试验。(8)血量过少:血量明显不足的报废。(9)直抗阳性:献血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交叉配血主侧不合的血液报废。
1.2.2 血液报废率计算 每20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或血浆计为1U,全血每200mL计作1U,血小板和冷沉淀1袋记作1U,所有报废血液折算成1U/袋规格进行统计[3];报废率(‰)=报废血液袋数/出库血液总数×1 000‰。
2.1 各年度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输血科共使用血液制品69 514袋,其中报废82袋,6年内总报废率为1.18‰。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血袋破损(0.60‰)>过期报废(0.37‰)>脂血(0.07‰)>预约毁约(0.03‰)。年度报废率及报废原因统计见表1。
表1 2006~2011年度血液分类报废所占年度报废的比例[n(‰)]
表2 2006~2011年血液报废品种比较
2.2 血液制品报废品种比较 2006~2011年血液报废品种包括新鲜冰冻血浆(FFP)、红细胞悬液(RBC)、冷沉淀(CP)和机采血小板(PC)。其中报废最多的是血浆,而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血袋破损。血液品种报废比较见表2。
经过以上统计分析发现,2006~2011年血液报废品种主要是血浆,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血袋破损,这与其他医院血液报废统计结果相似[4-5]。造成血浆血袋破损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在冰冻状态下脆性增加,工作人员在运输、分拣、解冻过程中血袋互相碰撞摩擦而破损。本院血浆血袋破损报废比例较高可能还与本院输血科与血站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系,本院输血科与中心血站相隔大约2公里,血站处于较高处,血液由血站运送到输血科,整个路程为长下坡(坡度大于45°)和急弯(弯度45°左右),途中由于重力作用会使血浆箱发生较大位移,当血浆运送箱未装满且有较大富裕空间的情况下,血浆会互相碰撞,加之血浆无外包装,破损就在所难免。针对2006~2011年血浆报废原因,建议:(1)在运输过程应保留血浆外包装盒,侧放血浆以增加相互间的摩擦力,当运送箱有富于空间时应采用填充物填满;在路途中要保证血浆运送箱放置平稳,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血袋破损。(2)加强输血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操作培训,冰冻血浆要轻拿轻放,放入血浆循环解冻箱时应先放水再放入血浆[6],防止血浆放入解冻水浴箱时损坏。
红细胞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血液过期。2006年输血科成立以来,对于临近过期的红细胞,本科便开展了与邻近医院之间的血液调剂工作,但本院为当地血液使用大户,其他医院的调剂量甚微。如能够调剂到本行政区域外,就可以减少血液浪费。2012年6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调剂血液[7],但尚无明确的血液跨区域调剂的具体规定,输血科也没有跨区域调剂的权力。针对此建议:(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制订血液调剂管理办法,让输血科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2)在跨区域血液调剂工作中血站应起主导作用,当本区域内血液调剂无法解决血液过期问题时,血站应无条件协助辖区内与辖区外的血液调配工作。
本统计分析显示,由于临床预约毁约造成的血液制品报废为2袋单采血小板。冰冻单采血小板一旦复融,就不能够再冻存,也就意味着必须及时使用,否则报废,因此,提示临床医生在给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下医嘱时,要客观分析病情,以免患者去世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输注血小板造成浪费。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了血荒,血液制品十分紧张,同时随着医院业务日趋增加,患者需求也在增加,供求矛盾日益严重。因此,通过认真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及时发现问题,能够有效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血液制品合理利用。同时要进一步规范血液从采集、制备、储存、运输、使用等各环节质量管理[8-9],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减少血液浪费。
[1] 邱艳.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7-18.
[2] 陈兴智,谭庆芬,韦雪凤,等.临床血液报废情况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2):130-131.
[3] 张琳伟,于秀燕.医院报废血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75-276.
[4] 李玉闽,邱月燕,邱小兰,等.医院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4(32):1648-1649.
[5] 曲兵兵.医院库存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88.
[6] 王爱琼.2010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8(9):967-96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2012-06-12/2012-07-20.
[8] 涂娟,韩玲,何庆华,等.血袋破损因素分析及对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8(4):394.
[9] 帅友碧.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分血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7):2218-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