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朋飞,石 川,张 杨
(1.军械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解放军63880部队,河南 洛阳 471003)
电视跟踪是把计算科学、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可见光或红外成像器材摄取目标的视频图像信号,通过计算机计算分析,从图像信号中自动识别目标[1],并提取出目标位置信息,通过自动控制自动跟踪目标运动的技术[2],可分为粗跟和精跟两个过程。电视跟踪系统是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图像跟踪装置,它能在比较复杂的背景下按照标准电视制式,逐场提取与分离视场内的运动目标,提取目标亮度与结构特征,测定目标中心相对转台视轴的方位与俯仰角差,该跟踪角误差信息经变换后传送到转台的伺服系统,驱动转台运动以保证被跟踪目标始终处于成像传感器的视场中心,实现对指定目标的实时自动跟踪[3]。
20世纪60年代初,电视跟踪系统开始研制,并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导弹制导、火炮控制、光学武器系统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电视跟踪系统以微处理机为基础,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利用成像控制实现多种功能,且能处理复杂背景下多目标的识别和跟踪,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适用于多种环境条件[4]。
电视跟踪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CCD、微处理器等硬件设备在电视跟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5]。
(2)智能跟踪器是电视和红外成像跟踪的主要发展方向[6]。
(3)目标跟踪系统算法[7]的研究是电视跟踪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不同的跟踪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背景,跟踪算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跟踪效果的好坏[8]。
本文主要针对电视跟踪中粗跟过程,进行跟踪算法设计,并将其应用于某设备的研制中,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下面将结合电视粗跟踪设备对电视粗跟条件判断算法进行介绍。
2.1.1 输入参数
(1)TI:目标ID。
(2)转台当前位置方位:AP;俯仰:EP。
(3)CAT:当前剧情绝对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秒。
(4)MP:设备当前位置,大地坐标包括经、纬度和高度。
2.1.2 已知条件
(1)用户级空情剧情表,从中获取TI目标对应的下列参数:
AZ:目标方位角,单位为deg;
EL:目标俯仰角,单位为deg;
R:目标距离,单位为m;
Type:目标类型;
Model:目标型号;
DetA:目标观测姿态航向角,单位为deg;
DetE:目标观测姿态俯仰角,单位为deg;
AZVelo:目标方位角速度,单位为deg/s;
ELVelo:目标俯仰角速度,单位为deg/s。
(2)所保障设备参数:
如电视跟踪为武器提供引导,则武器系统的相关参数如下:
MT:最大保精度跟踪角速度(方位);
ET:最大保精度跟踪角速度(俯仰)。
表1 电视粗跟踪设备有关参数表
(3)目标特性数据子库。
本算法需要根据Model值以及目标特性数据子库字段值,获取该型目标的目标可见光特性数据表VISI(Aj)和目标几何投影面积数据表TargetArea(Det_Aj,Det_Ek),以及目标可见光特性数据表对应的起止波长 (μm)IniWaveLen1、终止波长 (μm)End-WaveLen1。
(4)可见光波段大气路径透过率数据表。
不同时间段(不同时间段气象条件不同)有不同的可见光波段大气路径透过率数据表,本算法从中获取当前时间段(气象条件下)的可见光波段大气路径透过率数据表IRVISTran(Ej,Rk)。
(5)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数据表。
不同时间段(不同时间段气象条件不同)有不同的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数据表,本算法从中获取当前时间段(气象条件下)的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数据表VISB_rad(Ej,Ak),以及对应的起止波长(μm)Ini-WaveLen2、终止波长(μm)EndWaveLen2。
2.1.3 调节参数
AT:目标成像像素规模阈值,小于阈值时,粗电视不能跟踪或捕获目标。
2.1.4 中间变量
(1)TVMCD:目标背景调制对比度,初始化0;
(2)TIA:目标成像象素规模,初始化0。
2.1.5 输出参数
是否符合粗跟踪条件,1为是,0为否。
当同时满足下列6个条件时,符合粗跟条件,输出F值为1;否则,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时,为不符合粗跟条件,输出F值为0。
条件1 目标处于粗跟电视工作盲距和粗跟电视最大可能作用距离之间;
条件2 目标位于粗跟电视捕获视场内;
条件3 目标视线角速度不大于设备最大保精度跟踪角速度[9];条件4 目标视线位于太阳/月亮探测盲区外;条件5 目标成像像素规模不小于粗跟电视目标成像像素规模阈值;
条件6 目标背景调制对比度不小于粗跟电视调制对比度阈值[10]。
下面给出每个条件下的判断算法。
1.条件1的判断算法:
当R≥MiR,且R≤MaR时,条件1逻辑结果为真。2.条件2的判断算法:
当 Fabs(AZ-AP)≤AR*ACF/2,且 Fabs(EL-EP)≤AR*ECF/ARa/2时,条件2逻辑结果为真。
3.条件3的判断算法:
当 fabs(AZVelo)≤MT,且 fabs(ELVelo)≤ET 时,条件3逻辑结果为真。
4.条件4的判断算法:
(1)根据CAT和MP计算太阳/月亮视线方位、俯仰角;
(2)计算目标视线与太阳/月亮视线方位、俯仰夹角:
(3)判断:
①为太阳情况:
当fabs(方位夹角)>ASB,或者fabs(俯仰夹角)>ESB时,条件4逻辑结果为真。
②为月亮情况:
当fabs(方位夹角)>AMB,或者fabs(俯仰夹角)>EMB时,条件4逻辑结果为真。
5.条件5的判断算法:
(1)目标成像像素规模TIA计算。
根据DetA、DetE,查目标几何投影面积数据表TargetArea(Det_Aj,Det_Ek),得到目标几何投影面积为:TargetArea(DetA_lim,DetE_lim),其中(DetA_lim,DetE_lim)为(Det_Aj,Det_Ek)中最接近(DetA,DetE)的元素。
(2)判断:
TIA≥AT或(AT==1)时,条件5逻辑结果为真。
6.条件6的判断算法:
(1)目标背景调制对比度TVMCD计算[11]。
①目标可见光亮度计算[12]。
根据AZ和目标可见光特性数据表VISI(Aj),得到目标可见光亮度为:
其中 AZ ∈[Aj1,Aj2]。
②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计算[13]。
根据 AZ、EL和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数据表VISB_rad(Ej,Ak),得到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为:
其中(AZ_lim,EL_lim)为(Ej,Ak)中最接近(AZ,EL)的元素。
③大气路径透过率计算[14]。
根据EL、R和可见光波段大气路径透过率数据表IRVISTran(Ej,Rk),得到大气路径透过率为:
其中(EL_lim,R_lim)为(Ej,Rk)中最接近(EL,R)的元素。
④TVMCD计算。
当R>5000m时:
TVMCD=目标可见光亮度*大气路径透过率/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
当R≤5000m时:
TVMCD=(fabs(目标可见光亮度*大气路径透过率-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天空背景可见光亮度
(2)判断:
TVMCD≥MCU时,条件6逻辑结果为真。
结合以上提出的电视粗跟踪判断算法,粗跟踪保持判断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粗跟保持判断算法流程图
系统搜索目标,发现目标后,实时进行粗跟条件判定,根据跟踪目标运动的真值位置和运动速度等必要条件,运用粗跟条件判断算法,判断是否跟踪。若判断结果为真值,则跟踪目标并实时进行跟踪条件判定;若判断结果为假值,则系统停止对目标跟踪,回到搜索状态,继续搜索目标。
图2 发现飞鸟
电视粗跟条件判断算法已在实际设备研制中得到应用,图2所示为设备发现飞鸟。设备在起始时刻发现飞鸟,通过电视粗跟条件判断算法实时判断飞鸟运动状态,并在符合跟踪条件的情况下对飞鸟的运动进行实时跟踪。
电视跟踪系统对飞鸟跟踪的同时,实时进行跟踪条件判断,符合跟踪条件则继续跟踪,不符合跟踪条件时,放弃跟踪,回到搜索状态,图3为跟踪飞鸟飞行图像。
图3 跟踪飞鸟
本文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电视粗跟条件判断算法,完成了电视跟踪系统目标筛选,满足配套设备的目标跟踪需求。通过在实际设备上的应用,验证了算法良好的可用性。
[1]陈岩,李贺桥,黄战华,等.视频监控跟踪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z2):831-832.
[2]方水平.电视跟踪系统仿真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3]李遵民.电视图像自动跟踪的基本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4]黄继昌.实时电视跟踪系统中目标跟踪精度的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0(3):51-56.
[5]宋家慧.图像跟踪系统的实现及目标跟踪系统算法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6]刘松涛,沈同圣,周晓东,等.舰船红外成像目标智能跟踪算法研究与实现[J].激光与红外,2005,35(3):193-195.
[7]向卫军,韩根甲.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跟踪算法在红外热成像跟踪技术上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3,29(5):12-14.
[8]蔡荣太,吴元昊,王明佳,等.视频目标跟踪算法综述[J].电视技术,2010(12):135-138,142.
[9]彭伟,曹剑中,杨小军,等.光电对抗平台高精度平稳跟踪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41(11):3088-3092.
[10]艾克聪,周立伟,曾桂林,等.微光夜视系统新的阈值探测理论和视距探测方程研究[J].应用光学,2002,23(5):1-6.
[11]李志宏,雷美容,周学艳,等.基于CCD的目标与背景对比度测量与实验校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22-24,21.
[12]刘磊,罗成,华卫红.白天空间目标可见光探测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70-74.
[13]黄建余.白天天空背景亮度仿真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8,27(1):61-64.
[14]吴晓.地球大气透过率及辐射率计算[J].应用气象学报,1998,9(1):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