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教学法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实验研究

2013-08-22 01:35:32
科技视界 2013年23期
关键词:领会足球教学法

孙 卫

(武汉市体育局 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湖北 武汉430050)

0 前言

“领会教学法”是英国体育学者邦克和桑普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革新球类教学的一种思路。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球类运动的特点及其战术意识,而不是技巧本身,作为球类教学的重点。“领会教学法”经过不断的探讨和不断改进,被许多体育学者推崇为体育改革中球类教学的新趋势。依据“领会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先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战术特点,再学习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领会教学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从分解到整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心理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把思考和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了对技能学习的强烈兴趣,无形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掌握技术动作,建立牢固的技术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在足球教学训练中引入“领会教学法”来探讨其对足球教学训练效果的影响和球类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综合的学科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武汉市足球学校u-15学生,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运动训练理论中的领会教学法的相关文献资料。

1.2.2 教学实验法

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25人,采用传统的技能教学法进行教学训练,二组为实验组,共25人,采用“领会教学法”进行教学训练。两组学时均等,为避免皮革马利翁效应和霍桑效应,实验采用双盲法,两组教学训练均由本人进行,学生不知情情况下进行实验教学训练,期末考试由其他教师采用盲测。为保证实验的效度和信度,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了四项足球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测试。

1.2.3 统计分析法

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1 学生技术、成绩、身体素质对比

表1 两组学生技术评定和达标成绩对照表 单位:分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足球技术掌握、身体素质提高方面教学效果好于对照组,表明在足球教学训练中运用“领会教学法”效果良好。

2.2 实验后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表2 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成绩对照表

表2结果表明,在实验后测技术达标评定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赛综合得分和带球过杆射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脚内侧传球、脚背内侧踢准两项基本技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比赛综合得分和带球过杆射门成绩优于对照组。数据表明,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领会教学法在培养比赛完成能力上有其优势;“领会教学法”是让学生先对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规则、技战术特点有所了解,着重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并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教学中,首先从引导学生领会足球运动的本质入手,在球场上运用各种技战术,为的是给本方创造得分机会,并阻止对方得分。通过比赛了解动作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实践后,教师才视学生的能力及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技能演示阶段,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术的诀窍。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领会教学法的理论模式

20世纪80年代,英国洛夫堡大学的两位教授———宾嘉和霍普(Buker&Thrope)首先提出“领会教学法”新思路,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球类运动的特点及战术意识,而不是技术本身作为球类教学的要点,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刻引起国际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十多年来,经过反复实践和不断的改进,这种教学方法日趋完善,并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被广泛应用。目前“领会教学法”已被公认为球类运动教学的新趋向。“领会教学法”的特点是: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领会教学法”不是从基本技术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并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全面观察、把握时机、及时应变的能力。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实践后,教师才视学生的能力及不同需要,引导教学进入“技术演示”阶段,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术的决窍。在学生学习了技术动作后,教师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和比赛来巩固,从而促使他们“完成相应的、有质量的、有效果的动作”,最终达到比赛中的运用自如。可见,“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教学”和“比赛概述”作为学习球类运动的开始,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该球类运动的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如比赛的场地、比赛时间的限制、得分的方法等),以及比赛所涉及的基本技巧等。

3.2 采用领会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技术和战术水平

足球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足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基本技术又可分为移动、传球、运球、射门四项,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基本掌握和运用。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两个月的教学进度后,我们进行了技术考核,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足球技术掌握提高方面教学效果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足球教学中运用“领会教学法”效果良好。

4 结论与建议

领会教学法作为足球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补充,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并已经在欧美国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应该在我国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大力推广。

4.1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领会教学法”把战术意识的学习置于首位,而把技巧的学习排在其后。学生先建立足球运动和比赛的概念,获得一些战术意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学习、改进和提高相应的运动技能,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2 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个性

“领会教学法”中所有练习采用不同形式的集体组合教学,学生不仅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完善人格因素,培养个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信与乐观、独立与合作、好奇与兴趣方面更具特色,这符合当今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观念。

4.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学的成败与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息息相关,而领会教学法的本质特征特别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控制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感受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4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领会教学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课上的比赛、探索、分析、答疑等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系列的主体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出“主导”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按一定的逻辑途径展开;学生能按各自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技能和思维发展水平在同一教学内容中开展不同层次的主动学习;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能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积极的讨论,变束缚型学习为开放型学习。

4.5 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的“技巧”教学模式,学生常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心理品质差异,教师只能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为标准来进行教学,所以存在着“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在领会教学法中,要求师生双方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各自实行控制。从教师来说,在宏观控制的前提下,又要注意微观控制,即通过提问、演示、讨论、比赛个别答疑等形式,接受各种不同的基本信息,因此不仅对优生进行指导,对差生也要及时地进行帮助;对学生来说,在课堂活动中可将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与预定的学习目标不断地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差异,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

4.6 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

领会教学法能创造宽松、和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融治、合作愉悦的气氛中,能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展开积极磋商与讨论,变束缚型学习为开放型的学习。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尤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河流总是双向流动的。”良好的情感可以互相渗透,即可以激起教师对教育的高度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上的满,并转化为自觉的内部动力,成为积极进取的推动力。而情感的获得,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只有形成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富有情感的环境,才能创造最为理想的、良好的教学气氛。

[1]齐效成,杨艳.“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3):91-92.

[2]廖玉光,殷恒婵,编著.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

[3]王峰,王驰.试析“领会教学法”在球类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5,2:10-12.

[4]江建华.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0:25-27.

[5]龚智敏.“领会教学法”在足球专修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2000,1:12-13.

猜你喜欢
领会足球教学法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电脑报(2021年14期)2021-06-28 11:10:06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人大建设(2018年8期)2018-11-13 01:19:10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17:04:03
认识足球(一)
领会和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42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新意”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