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文化的『细胞』

2013-08-22 08:25李妍婕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四川文化遗产

□ 李妍婕

激活基层文化的『细胞』

□ 李妍婕

近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年鉴》和《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G告》公布的数据:2012年,四川公共文化投入进步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人均为全国第三,2011年四川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总量)全国第四。3个数据显示,四川公共文化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我省以“文化民生”为先,构建文化阵地,激活基层文化“细胞”。截至去年,我省公共文化投资力度达到150亿元,建成图书馆169个、文化馆205个、文化站4586个、村文化室29845个、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81个、乡村基层服务点5.2万个。以此为基础,我省构建起了全国数量最大、战线最长、网点最多、服务人口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全部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四川省委、省政府强推“文化强省”发展战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已成为主要的途径。四川如何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普遍性,均等化?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且听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的解答。

问:四川是如何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普遍性均等化的呢?

答:目前,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由单一重视硬件建设转向软硬件并重。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不少地方缺乏配套资金,文化设施从建设之初就不达标,有地方还没有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四川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实现从领导重视到制度保障的转变,从单向投入向政府系统投入的转变。文化投入从最需要、最落后的地方破局,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地区之间的文化发展差异,缩小数字鸿沟。坚持公共文化发展思路,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公共文化差距,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

问: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影响着一方的发展高度和深度。那么,四川省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答:四川文化紧紧抓牢灾后重建机遇,完成文化产业投资15.5亿元。加大整合力度,加快转化速度,推动优势文化项目与优秀文化资源的对接,提高文化旅游发展的潜力,使灾区富集的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积极推动政府的文化管理创新,遵循文化产品生产和市场供给的规律,促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提升四川特色和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四川通过灾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集聚与重组,培育了一大批依托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旅游、依托名城古镇的休闲娱乐、依托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的艺术品生产项目等。

另外,四川大力扶持新型业态,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壮大。

问:四川省文化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是如何发展的?

答:推动文化资源与高新技术结合,孕育新的创意产业形态,形成新的文化产品类别。促进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扩大和手段创新,帮助转移农村人口,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挖掘丰厚的文化资源内涵,促进文化资源的旅游化转化,提高旅游的品位和竞争力,增强文化影响力。

加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保存民族文化氛围,继承历史文化传统,依托文物古迹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文化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需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四川文化遗产
A gift I treasure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产业
文化遗产保护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