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冬 本刊特约记者 付勇
舞起我们的板凳龙
□ 徐冬 本刊特约记者 付勇
6月4日上午,记者驱车奔赴达县安仁乡,找到了达县安仁板凳龙的唯一传承人谭显均,现年59岁的他,黝黑健壮,脸上总是带着微笑。2007年安仁板凳龙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谈起板凳龙,谭显均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安仁板凳龙’由来已久,自清顺治八年(1651年)‘湖广填川’以来,这里就有舞板凳龙的习俗了。”谭显均说道,板凳龙既不同于盘旋蜿蜒的彩龙,也不同于灯光烛火的龙灯。它必须用四条腿的板凳为基础,以象征四季平安;必须由五种物品综合扎制而成,以象征五谷丰登。通常以竹篾条作龙骨,弯制成龙头、龙身、龙尾的雏形,再用包谷壳扎成龙须、龙鳞,用稻草捆成龙身,最后用苎麻丝固定在板凳上。此种手法扎制出来的龙,形状古朴奇特,似龙非龙,如狮非狮,神态温顺,憨态可掬。
一条板凳龙通常由三个彪悍男子表演,寓意“三阳开泰”。表演时,前面二人各以侧手执一条板凳腿,后面一人双手执两条腿,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
每年的正月十六是安仁人自己的“狂欢节”。这天傍晚,各家的青壮年扛着各自的板凳龙到桥头集合,并点亮蜡烛连好长长的“烛桥”,浩浩荡荡沿着村路游走,此时,各家各户已备好香案、摆上供品,单等烛桥一到,立即放鞭炮迎接。在村里游走完后,烛桥便转到一开阔空地上,进行多龙合舞。“蛟龙出海阵”、“金灯盘龙阵”、“巨龙腾飞阵”……各种阵势无不热烈火爆、别具一格。表演结束后,烛桥舞至庙前,龙头扛至菩萨前,虔诚三点头,最后进行“斩蛇”式(散烛桥)。领头人挥手后,所有人均扛着各自的板凳龙往家跑,此时的情景犹如天女散花、热闹非凡。据说,谁先跑到家,谁就能把福气先带到家。
板凳龙演出方式灵活,可单龙独舞,也可多龙共舞。演出场地不受局限,可在乡村院坝进行,也可在街头、广场、舞台演出。不过,板凳龙是男人的专利,妇女是不能参加的。“如今男女平等,凭什么不准我们耍板凳龙?”近年来,一些青年妇女提出了抗议。
“现在,有几名妇女自发组织起来,偷偷自学成才了,我家属就是带头的。”谭显均笑道。女性的积极参与,使安仁板凳龙出现了男女混舞的新形式,并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舞蹈动作——龙配风。
谈到传承,谭显均最怕的还是后继无人。他现在还没有收一个正式徒弟。“现在,我年龄大了,精气神不比以前了,但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会领着乡亲们把板凳龙舞下去!
(责编: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