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华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勘察设计一所,山西太原 030006)
为了确保构造物台背处填土的施工质量,有效避免工后不均匀沉降,消灭桥头跳车病害,借鉴已建成高速公路修筑的成功经验,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从原地基处理、填方段构造物台背处理、挖方段构造物台背处理、台背填料的选择、台背回填范围及填筑工艺等方面,提出以下技术要求建议。
1)若台背处原地基为软弱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应按照设计文件或有关技术规范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使地基承载力及压实度满足要求,方可进行台背填料的填筑。
2)若台背处原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要求填前碾压后压实度不小于90%。
1)对于填方段构造物台背后填料,可采用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土填筑。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10 cm,CBR不小于8。
2)对于挖方段构造物台背后填料,采用:a.手摆或浆砌条块石填筑;b.浆砌片石填筑;c.采用水泥或综合稳定砂类土、砾类土、碎石类土分层压实。
涵洞的背后填料应根据涵洞所处的位置,有图1~图7等结构类型。主线横向的背后填料范围在涵洞的翼墙之间。
1)涵洞顶面在路床内时背后填料的结构见图1,图2。
图1 涵洞顶面在路床内时背后填料的结构(一)
图2 涵洞顶面在路床内时背后填料的结构(二)
2)涵洞顶面在路堤内时背后填料的结构见图3,图4。
图3 涵洞顶面在上层路堤时背后填料的结构(一)
图4 涵洞顶面在上层路堤时背后填料的结构(二)
3)涵洞在挖填交界处时背后填料的结构见图5,图6。
图5 涵洞在挖填交界处背后填料的结构(一)
图6 涵洞在挖填交界处背后填料的结构(二)
4)涵洞在挖方路段以及软弱地基时背后填料的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涵洞在挖方部分时背后填料的结构
桥台背后填料部分的结构根据桥台的位置有图8~图11等类型;主线横断方向的背后填料范围在桥台的翼墙之间。
1)填方部分桥台的背后填料结构见图8,图9。
图8 填方部分桥台的背后填料结构(一)
图9 填方部分桥台的背后填料结构(二)
2)挖方部分桥台背后填料的结构见图10。
3)低填方路段的背填结构见图11。低填方处台背填料部分,当填方高度不足3 m时,以挖方为准。
图10 挖方部分桥台的背后填料结构
图11 低填方路段的背填结构
1)构造物背后填料部分要采用与压实路堤及路床同样的压实机械充分压实。特别是接近构造物的部分,要使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充分压实。
2)根据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的结果(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试验),台背回填要求在最佳含水量+2%~3%范围内分层填筑压实,填料分层松铺厚度要求不大于20 cm;当采用小型压实机具时,松铺厚度不大于15 cm。
3)桥台、涵身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或涵洞底部至路基顶面均为95%。检测频度按每半幅每层台背填筑左、中、右至少测三点,台背填筑面积大时要求补充测点,以确保压实质量。
4)为确保填方路基压实台背填料质量,要求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在施工工序安排上填方路段宜要求先作台(涵)背换填施工,再接两端桥头引道。台背换填与引道结合部采用挖台阶形式确保良好结合,每级台阶高度不大于50 cm,台阶长度不小于100 cm。
5)若先施工引道路基后进行台背换填,应留足换填长度以保证重型压路机的碾压作业,同时在引道和换填相接的坡面处应清除坡面松土至少1 m,开挖台阶,台阶的压实度要满足要求,确保换填段和引道的良好结合。
6)若柱式桥台、肋板式桥台未能按设计图纸提供的施工方法(反挖式)施工,台前填土应按台背填土的要求逐层压实,或采用水泥稳定土逐层填筑的方法施工。
桥涵构造物台背为薄弱部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设计开始就要提出严格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应重视管理,监理单位要严格监督每个环节的施工,确保工程通车后该处的平整度及行车的舒适性。
[1]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设计手册·路基[M].第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虞文景.对山西省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11,10(S5):1-3,9.